首页>
根据【关键词:式】搜索到相关结果 222 条
-
水平连铸夹板式拉坯机的运动和结构分析
-
作者:
张剑平
来源:
甘肃冶金
年份:
199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夹板式拉坯机
运动
水平连铸
结构
-
描述:
对比夹辊式拉坯机,简要分析了水平连铸工艺夹板式拉坯机的运动曲线、运动精度、结构特点及铸坯受力情况。结果表明,夹板式拉坯机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
谢源璜油画艺术审美意识
-
作者:
邓平祥
来源:
艺术界
年份:
199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学派
油画艺术
艺术的精神
审美意识
个人性
海南大学
艺术史
艺术的形式
经典作品
中国美术
-
描述:
艺术的精神法则和艺术的形式法则的完整性是一个成熟艺术家所应具备的特征。以这一要求来对照谢源璜的油画艺术,我们可以清晰地感觉到他的艺术在审美上的两个要素:一是艺术形式美感中包含着的文化内涵和时代气息;二是具有学派传统的个人性油画语言。 1981年,谢源璜的研
-
追忆静止中的生命读贾跃民的油画
-
作者:
陈艺
来源:
艺术界
年份:
199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干果
静物
中国文化
工笔画
画家
油画风格
图式
作品蕴含
薄涂
空山鸟语
-
描述:
贾跃民以自己心灵深处出自对自然、对人生的真切思考及体验而萌生出作品的图式本源。多年来,他致力于以静物为主的创作,将陶陶、罐罐、枯花、残枝、干果作为主角进入画面,以传统的“宋画”为背景,使之产生一种协调、
-
逍遥的私语者崔进和他的纸上世界
-
作者:
顾丞峰
来源:
艺术界
年份:
199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中国当代工笔画
玩偶
画家
艺术家
图式
中国当代美术
中国画
作品
美术展览
油画
-
描述:
从某种意义上说,艺术家就是一群梦呓者,一群在晴日朗朗的现实里营造异样气氛的人,不同类型艺术家的区别仅在于梦呓的内容不同,即使是画面通俗到家的波普艺术,也不过是换一种方式在做自己的白日梦,对于那些性情内敛、习惯于在文弱的幻境中迷思类型的
-
内敛的生命形式吴高钟近作解读
-
作者:
陈孝信
来源:
艺术界
年份:
199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巨石
黑石
石头系
人文品格
近作
图式表征
内敛
生命形式
油彩
油画
-
描述:
对于正视和愿意正视人生的可怕、可疑性质的求知者,对于悲剧性的求知者,艺术就是救星。
-
画布上的感觉和心灵印痕:南京《方位'99(第一站)展览》
-
作者:
陈孝信
来源:
艺术界
年份:
199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艺坛
美术系
花布
画家
画布
图式
油彩
印痕
油画
南京
-
描述:
参加南京《方位’99(第一站)展览》的四位年轻人都出生于1970年左右,属于在改革开放年代中成长起来的后生辈。他们缺少了“文革”和“知青”时代种种体验,因而也就少了一份沉重,少了一种文化上的使命意识。可是,他们亲眼目睹了这些年的划时代巨变(指市场经济及由此引起的一切),并有着大吞吐量的世界艺坛
-
计文于商业和艺术中的肖像和象征
-
作者:
史明博
来源:
艺术界
年份:
199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商业主义
肖像
文化经典
艺术作品
麦当劳
可口可乐
图式
笔触
象征主义
油画
-
描述:
绝大多数的艺术(中国或西方的)皆有寓意和象征主义。而一件艺术作品,如果它是成功的,那么它就成为一个文化经典的象征。 相同的规则也适用于企业和它们的品牌。消费者(西方或中国的)购买
-
青年雕塑家的艺术追求——“平台—’98青年雕塑家作品展”概览
-
作者:
孙振华
来源:
美术杂志
年份:
199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中国当代雕塑
形式语言
当代艺术
新石器
雕塑家
价值取向
雕塑艺术
艺术追求
参展作品
展示活动
-
描述:
我国雕塑艺术的展示活动近年来呈现出越来越活跃的态势,各种类型的雕塑展览纷至沓来,让人目不暇接。当然,与绘画相比,雕塑的繁荣似乎慢了半拍,在观念上也略为滞后,但是我坚持认为,只有在当代艺术的整体格局中,我们才能够了解:当代雕塑的问题多么复杂,雕塑家的工作多么艰苦,他们的努力多么可贵。
-
杜甫绝句“别开异径”管窥
-
作者:
韩晓光
来源:
景德镇高专学报
年份:
199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变异
语式
杜甫
绝句
-
描述:
杜甫绝句数量不多,艺术成就也不如律诗那么显著,但却有其独特的艺术特征。这就是在语言形式方面“别开异径”,创新求变,以求独树一帜.这种探求体现于以下六方面:(一)以俗字入诗;(二)以虚词入诗;(三)以散语入诗;(四)以对句入诗;(五)以拗体入诗;(六)以连章入诗。
-
《基点》——青年雕塑展
-
作者:
乔迁
来源:
雕塑
年份:
199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艺术院校
前卫艺术
动物表达
情绪状态
结构模式
七十年代
文化的多元化
写实主义
人与人关系
雕塑
-
描述:
作为山生在六、七十年代的一批青恰在而立之年的边缘。我们都曾受过多年的学院教育,目前或在艺术院校的教学一线,或者继续自己的学业。虽然我们受教于写实主义传统,但时代的变革、文化的多元化使我们无意于继续传统的步伐;我们也曾旁观十几
<
1
2
3
...
9
10
11
...
21
22
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