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按栏目分组
按来源分组
关键词
孟禄丁聊抽象
作者: 孟禄丁   来源: 中国油画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大城市   形式语言   综合材料   对我说   世界艺术   康定斯基   孟禄   抽象表现   中国油画   欧洲艺术  
描述: 前几天,在一个展览的饭局上,与一个80后的批评家坐在一起,他对我说:“孟老师,抽象艺术火不起来与你的低调是有关系的……”我只能一笑。他又说:“画抽象画的艺术家,肯定都是支持民主自由的。”后面这句话我比较赞同。1987年,在上海举办的“首届中国油画展”上,仅有两件抽象作品入选,有我的《生灵》。当代的抽象及抽象艺术家,主要源自“‘85新潮”,那个时期,抽象风格的画家很少,主要集中在北京、上海、南京和杭州等文化氛围比较浓厚、相对国际化的大城市。这些艺术家虽在一个地区,却不大走动和联合,比较游散而各自独立,因为不结
大自然——梦想
作者: 满都呼   来源: 中国油画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妥木斯   德加   美术编辑   包世学   维亚尔   我自己   美术教师   夏加尔   康定斯基   纳巴  
描述: 不知不觉地体会着他们,能完全无视这个充满物欲的物质世界的大师们,如康定斯基、维亚尔、德加、夏加尔等,当然还有一些近现代、当代
给你的抽象写上我的名字
作者: 杜志刚   来源: 中国油画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田野   名字   色彩   艺术家   抽象艺术   混沌   写上   康定斯基   花园   丙烯  
描述: 我看抽象,凡油滑或伪拙者,概不叫它入眼,而遇涨满醉态甚或癫狂的东西,则赶紧凝神屏气,在心恭恭,甚至给自己个警告,多看少语。因为好的抽象,筋骨与神气咬合的混沌,所谓气灌周延。静观是捕获其精髓的最好选择,而语言进而文字的阐释是最讨人嫌的,它们总是乐于拆解自身圆满的存在,败坏抽象的气脉,靠着理清醉态甚或癫狂背后的理性而阻止醉态甚或癫狂的蔓延。语言于抽象是块赘肉。所以,我对老邓这组抽象文字的出笼定是于人不爽,但还是厚着脸皮放到后面来了。你就漠视它吧。十几年前,老邓的油画我喜欢,只因味道足,足到后来乃至现在我都
流痕造境:油画流痕技法的认识与运用
作者: 陈子胄   来源: 中国油画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造境   波洛克   绘画语言   绘画过程   许江   屋漏痕   流痕   印象主义   创作过程   康定斯基  
描述: 艺术的历史可以说是一部在艺术观念上持续创新,在技术体系上不断探索的历史。流痕是我在创作过程中,将错就错保留下来并强化运用的一种方法。它是每一位作者都会碰到的画面偶然效果,也往往在后续的绘画过程中被作为一种失误的痕迹而涂抹掉。2006年,我关注流痕技法的时候,发现有很多作者曾有意或无意地运用过。研究和运用流痕,我们是不是为技法而技法?如何通过特定的技术呈现风格、表达情感,提炼观念和传递思想,这些是我多年思考和磨炼的课题。
尚辉视点05 抽象艺术离中国油画多远
作者: 尚辉   来源: 中国油画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具象   视错觉   构成主义   象鼻山   抽象艺术   现代主义   康定斯基   分析性   图像思维   中国油画  
描述: 前不久,中国美术馆举办了"从马列维奇到康定斯基——欧洲构成主义"的展览,这是欧洲现代主义原作再次漂洋来中国展出。可惜观众反应冷淡,更没有在美术界产生什么涟漪。如果上世纪80年代国门初开时,国人看到
你听,色彩在歌唱
作者: 毛时安   来源: 中国油画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蒙德里安   展览地点   油画作品展   展览主题   守义   展览时间   康定斯基   gallery   电子邮箱   意象油画  
描述: 展览主题:你听,色彩在歌唱——黄守义抽象油画作品展展览时间:8月16日—9月10日开幕酒会时间:8月16日15:00—18:00展览地点:上海市徐汇区永嘉路477号雨虹画廊雨虹画廊官网:WWW.artsh.cn联系电话:021-54250299电子邮箱:yuhong_gallery@163.com这些年,接触艺术多了,心有些倦,有些冷,有些硬,不再像年轻时刚闯进艺术世界时会那么轻易地激动。但初见黄守义的抽象油画却有了一份隐隐约约的喜悦。你面对的是一片混沌多变、织体斑斓的色彩交响曲,有抒情的慢板、辽阔的广
视觉的回归与升华——绘画力量的直观呈现与研究
作者: 康勇峰   来源: 中国油画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第一眼   审美方式   现代绘画简史   波洛克   西隆   直观性   抽象表现主义   康定斯基   直觉性   波普艺术  
描述: 直观性是视觉艺术最基本的审美方式,这也更像是一种本能与直觉,当人们了解一个画家时,一般而言如果喜欢他的作品,或者被他的作品震撼和感动时往往是第一眼的印象在起作用,回顾很多传统大师的作品莫不如此。亨利·福西隆在论述凡·高时说道:"他是他时代中最热情和最抒情的画家。……对他来说,一切事物都具有表情、迫切性和吸引力。一切形式、一切面容都具有一种惊人的诗意","他感到大自然生命中具有一种神秘的升华,他
< 1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