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对应】搜索到相关结果 22 条
-
浅谈油画创作中色彩的情感表达
-
作者:
周利宾
来源:
艺术评论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外部世界
情感表达
人类
创作过程
主观态度
感情色彩
油画创作
对应关系
-
描述:
色彩,例如暖色调代表着希望,绿色代表着生机盎然,蓝色常常暗示忧郁,大面积的黄色则意味着沉稳和收获等等,但这些对应关系也非桎梏,运用时有如情感一般具有复杂糅合的特性,十分多变。现代油画艺术家承袭历代油画名家的创作精髓,对于
-
高速连铸时振动频率与拉坯速度的匹配问题
-
作者:
张洪波
来源:
连铸
年份:
199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振动频率
负滑脱
振动参数
粘结漏钢
高速连铸
拉坯速度
结晶器振动
摩擦阻力
高拉速
对应关系
-
描述:
本文分析了结晶器振动的工艺效果,讨论了高速连铸条件下结晶器振动参数的选取,确立了适合于高速连铸的振动频率与拉坯速度的最佳匹配关系。
-
连铸浇钢流数、拉坯与浇注时间对应图
-
作者:
刘凤云
来源:
连铸
年份:
199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钢水
全连铸
流数
浇钢
对应图
合理衔接
连浇
小方坯连铸机
浇注时间
连铸车间
-
描述:
目前,许多连铸车间(分厂)正在大力推广全连铸,但对于有多台多流小方坯连铸机的单位来讲,在连浇过程中,连铸机因各种原因,常有注流中断情况出现;在变流连浇中如何保证钢水的合理衔接亦是一个重要的问
-
特钢方坯连铸拉坯曲线制订的探讨
-
作者:
邹铸新
来源:
连铸
年份:
199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钢水
全连铸
流数
浇钢
对应图
合理衔接
连浇
小方坯连铸机
浇注时间
连铸车间
-
描述:
特钢方坯连铸拉坯曲线制订的探讨
-
高速连铸时结晶器振动形式及振动参数的选择
-
作者:
张洪波
来源:
钢铁
年份:
199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负滑脱
振动参数
非正弦振动
高速连铸
结晶器
振动形式
对应关系
-
描述:
分析了结晶器的非正弦振动形式,确立了振动频率和拉坯速度的最佳匹配关系。
-
胶着的幻像与体验的真实 庞茂琨木板丙烯新作
-
作者:
陈孝信
来源:
艺术界
年份:
200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新感性
新写实
新的感受力
马尔库塞
变化不定
当代艺术
后现代
艺术气质
丙烯
对应关系
-
描述:
庞茂琨身上有着一种复杂的艺术气质。单纯、唯美、感伤(乃至有点颓废感),诗意与浪漫,形而上与感性……在他身上都有着不同程度的表现。这种复杂乃至矛盾的艺术气质,加上他对语言的执著追求——始终有一种破坏与建构的原创性冲动,这就使得他一、二十年的创作,呈现为多种多样的、变化不定的面貌。例如,他有将近十年的时间一直着力于“新写实油画”,或者说是“古典画风”的研究和创作,其中不乏唯美、诗意而感性且又广为人所称道的佳作,如藏族人物组画和《一个满天金黄的夏天》(1994年)等。几年之后,他的
-
绘画:个人走向未知世界的通道
-
作者:
刘礼宾
来源:
当代油画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未知世界
展览现场
心象
版画系
何香凝
陈文骥
中央美术学院
意象化
对应性
艺术形式
-
描述:
”,或者“抽象化”?尽管程度不同,但都是“意象化”的过程。在“未知世界”和画家的“艺术世界”之间做对应性的比照是有问题的,问题在于把画家“工具化”了,他变成了另一个世界的一个传递者。其实好的画家不是在传递那个世界,而是在展现他受诱惑的过程,并把这个不停地受诱惑的
-
李燕油画的哲理内涵
-
作者:
夏硕琦
来源:
美术之友
年份:
199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客观对应物
第二自然
民间审美趣味
艺术形象
作品
《对话》
艺术个性
农业文明
油画
哲理内涵
-
描述:
李燕油画的哲理内涵夏硕琦青年油画家李燕于80年代在画坛崭露头角。她勤于画理的思考,勇于艺术的探索和创造。她的绘画内涵着社会与人生的哲理。李燕经常与其夫君、油画家刘德润合作,但仍能保持自己鲜明的艺术个性。《沂蒙娃》这幅油画是她和夫君合作的作品。曾荣获第...
-
火种深埋:赵红尘多元艺术展:主
-
作者:
向卫国
来源:
现代生活用品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十字架
艺术展
艺术作品
深埋
对应性
红尘
火种
背靠背
-
描述:
中文的“主”宇由五个笔画构成,一点三横加一竖。赵红尘的多元艺术作品“主”也是由五个部分构成的组画,且五个部分对应性地组合成一个“主”字的形状。这五个部分分别是书写在一块较小展板上的展览会标题“赵红尘
-
扩展场域的雕塑[1]
-
作者:
罗莎琳·克劳斯
路珏
来源:
画刊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中竖
布朗库
扩展场
艺术对象
地狱之门
混杂性
对应物
极简主义
史密森
玛丽
-
描述:
一大片空地的中央,一个物体微微凸出,它是这部作品在地面上留下的唯一线索。走近后可以看到个巨大的方形矿井,井坑中竖着一架梯子。这部完全位于地下的艺术品包括半庭院、半矿道、区分地上和地下的边界、设计微妙的矿井土质大梁和支柱。这就是玛丽·密斯(Mary Miss)在1978年创作的作品《周长/亭子/诱饵》,它不仅仅是雕塑品,更确切地说是件大地艺术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