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关键词
黑白灰——中国当代艺术的一种视觉美学特征
作者: 高岭   来源: 画刊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美学特征   语言特征   艺术自身   视觉真实   黑白灰   艺术家   色彩语言   艺术创作   客观性   中国当代艺术  
描述: 黑白灰的历史渊源与逻辑情境"八五"新潮美术运动中重要的艺术群体,像东北的"北方艺术群体"、浙江的"池社"艺术群体中的艺术家,创作出了一大批以黑白灰的纯色或单色为主的绘画作品。对于"北方艺术群体"而言,他们的风格虽然不尽一致,但他们的宣言却表明了自己追求的方向:"我们认为判断一组绘画有无价值,其首要的准则便是看它能否见出真诚的理念,也就是说看它是
重建艺术与社会的“在场”
作者: 张晴   来源: 艺术当代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社会   存在意义   艺术   在场   双年展   客观性   中国油画   物自体  
描述: “在场”(Anwesen)即显现的存在,或存在意义的显现;康德理解为“物自体”,笛卡尔表述为“对象的客观性”,歌德称之为“原现象”,诸种表述各有其语境和侧重。但无论如何,“在场”都意味着是“面向事物
在无眠的暗夜——刘芯涛油画近作
作者: 王林   来源: 艺术当代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社会   存在意义   艺术   在场   双年展   客观性   中国油画   物自体  
描述: 在无眠的暗夜——刘芯涛油画近作
我们的眼睛在不停地找
作者: 陈焰   来源: 美术观察 年份: 200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自然而然   多角度   怀旧情绪   庄周梦蝶   美术学院   后现代   “看”   玻璃水杯   客观性   研究生  
描述: 去进一步发现、认识、提炼你所看到的东西。“看”是一种带有主观意味的方式,同时,更是一种当下的客观性的在你眼中的存在。你可以从对象的闪光点处着手,它会引着你游视,你的笔会跟着它走,绘画的因素会自然而然落在画面,直至变成对象就是这个样子
冷眼的琐碎与表达的放纵:对油画家陈曦的世俗情怀的一种体认
作者: 杨小彦   来源: 东方艺术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自我表现   女性艺术家   王小波   创作课   零度情感   体验生活   表达   世俗   作品   客观性  
描述: 我相信所有在美院学习的学生都会熟悉创作课。大约从建国初期开始,这门课就被提升到一个重要位置上,成为检验学生艺术思想的可怕门坎。课程一般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体验生活,另一部分是作品绘制。所谓体验生活,就是老师带学生到某个据说提供了真实生活的乡村或工厂,或者某些大型建设工地,在那里与工人农民三同,从中寻找创作主题,同时为这主题收集足够绘制之用的素材。我当年就读广州美院油画系时,就曾经到过长江葛洲坝工地,目
装置艺术的理论定位
作者: 董志强   来源: 艺术界 年份: 199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质料   传统艺术   理论定位   装置艺术   意义符号   艺术品   外观形态   作品   客观性   雕塑  
描述: 一 装置艺术是在对传统艺术的语言和媒介的探索及其对传统的极端反叛中诞生的,最初笼统地作为先锋艺术的一种,混杂于绘画、雕塑等传统艺术门类中,一起标帜为“某某主义”的方式而问世,从而易于让人将其看作为某种主义的独特艺术追求。对装置艺术做理论上的定位,意味着它既不是从属于某一种主义的特有艺术现象,也不是从属于某一传统艺术种类的一个变种,而是将其看作一种新的与各传统艺术种类相并列的自身完整独立的艺术种类。这种理论定位的有效性,源自于装置作品具有区别于任一传统艺术种类的作品的独特性。 装置作品在外观形态上显现为一种三维立体空间的视觉对象,这使其明显地区别于绘画而似乎同于雕塑。但这种表面上的相同实际上蕴含着内在的本质性区
论郭浩油画的写意精神
作者: 饶建华   来源: 美术观察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写意精神   精神内涵   科学性   写实绘画   郭浩   客观性   以形写神   油画  
描述: 郭浩安徽合肥人。2008年毕业于西南大学美术学院油画专业,师从马一丹教授,获硕士学位。现为安徽省美术家协会会员、重庆市美术家协会会员。
浅谈油画创作中的主观性色彩
作者: 周胜洪   来源: 美术教育研究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客观性色彩   主观性色彩   情感表现  
描述: 文章将首先阐释主观性色彩的概念及油画创作中的主观性色彩的特点,然后进一步指出其与客观性色彩的区别和联系,旨在让人们理解和掌握油画的主观性色彩,体会画家的创作意图、内心体验和思想感情,进而对主观性色彩的发展规律有所认识.
隋唐佛教雕塑艺术的公共客观性与主观性
作者: 杜冬梅   来源: 文艺评论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佛教文化   主观性   隋唐   麦积山石窟   个体工匠   佛教雕塑   雕塑艺术   客观性  
描述: 隋唐佛教雕塑伴随着佛教文化在我国的传播达到了鼎盛,无论是数量、还是规模、抑或是工艺都是前所未有的.隋唐佛教雕塑的建造不仅仅是统治阶级的主权体现,更是大众思想情感的共振,这方面有别于以往的雕塑建造;孙振华先生曾有这样的描述:唐代佛像不仅有官方的工匠制作,连个体工匠也有大量制作佛像出售①.佛教雕塑这一时期即在空间上得到巨大的膨胀:敦煌莫高窟、麦积山石窟、河北南北响堂山石窟、山东云门山石窟、龙门石窟和天龙山石窟等众多的佛教石窟雕塑相继开凿丰富,又在审美意识上获得了极大的突破.隋唐佛教雕塑不再是一种权力的象征,而是一种人民群众对于生命诉求的一种情感表达,雕塑的客观空间共享与劳动者的主观情感参与体现了当时代下佛教雕塑艺术的公共性特征.
超越未来,亚太地区的文化差异和共处
作者: 黄专   来源: 雕塑 年份: 200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人和艺术   国际合作   巴布亚新   中国艺术   艺术家   当代艺术   文化差异   澳大利亚   客观性   亚太地区  
描述: ”于1999年9月9日至2000年1月26日澳大利亚昆士兰美术馆开幕。这届展览延续了前两届的国际合作策划制度,聘请了澳洲及所有参展国策划人联合组成的“国际策划人委员会”,负责展览的学术策划人和艺术家的选择,以体现展览组织程序的民主性和客观性,这届中国部分的策划人是罗清奇
< 1 2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