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关键词
数解“新文人画”
作者: 王雪茹   来源: 艺术市场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四大板块   实验水墨   “新文人画”   当代   书画   拍卖市场  
描述:2016年春拍中,北京保利在当代书画会场策划征集“传统水墨”“实验水墨”“新水墨·新工笔”和“新文人画”四大板块。“新文人画”作为独立板块出现在当代拍卖市场,再次映入了众人的视线。
齐鲁艺坛——当代中国画名家六人行
作者: 高登科   来源: 艺术市场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艺术本质   齐鲁   名家   文化层面   实验水墨   自由表达   当代   中国画  
描述: 艺术本质上是作者的自由表达,我觉得这里的自由是文化层面的,艺术是自然而然、由已及人的表达,在自我中生发,又在生命中淬炼,最终才能成为一种有效的艺术形式。2013年以来,水墨的持续热度使得诸如“新水墨”“实验水墨”“新工笔”“新山水”、等概念进入公众视野,而“国画”等提法似乎变得有些传统了。
东京中央香港2016秋拍“宫廷御物专场”清宫旧藏亮眼
作者: 暂无 来源: 艺术市场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古代书画   香港   宫廷   中央   东京   清宫   实业家   中国近现代  
描述: 2016年,东京中央香港创立3周年,本季秋拍呈献了中国古代书画、中国近现代书画及文房茶道精品。其中“宫廷御物专场”看点十足,拍品多为我国古代宫廷御物,部分来自于关西实业家旧藏,包括清乾隆青花福寿万代贯耳方瓶、清乾隆御制普宁寺碑偈青玉册等。
青年雕塑,能否提振市场?
作者: 杨雪芹   来源: 艺术市场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中国青年   市场   艺术中心   雕塑展   青年艺术家   实验过程   雕塑家   中国艺术研究院  
描述: 个美学启示群展”在亚洲艺术中心展出。近年来,艺术圈内不乏青年雕塑的相关展览和活动。在青年艺术家的实验过程中,由于资本和社会的介入,不同个体产生专业路径上的变化。
吴为山:写意雕塑的核心是文化自信
作者: 暂无 来源: 艺术市场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创作实践   重新认识   专家学者   写意雕塑   文化自信   文化影响力   吴为山   中国精神  
描述: 18年前,笔者提出“写意雕塑”这一概念时曾引起过众多的争议,但经过这些年人们对于传统的重新认识与反思,以及创作实践的佐证,该概念已为更多的专家学者和艺术家所认同,更多的是对其内涵和意义所对应的中国精神、中华美学精神的理解,对如何建立中国雕塑艺术在国际的文化影响力的认识。近年来
开放性的教学理念与教学探索——写在《油画艺术导论》第二版出版之后
作者: 郑岱   来源: 天津美术学院学报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创造性   开放性   实践性   学术性  
描述: 书,作者在文中介绍了教材建设和修订过程,简述了开放性的教学理念指导下,以创造性为主线,艺术理论与绘画实践结合的教材特点。同时,作者还介绍了结合这门课的教材所采用的多种教学方式,并展开对基础教学的学术性和当代性的探讨。
“大音希声,大象无形”——浅议祁海平绘画作品
作者: 王思雯   来源: 天津美术学院学报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生命感受   悠然见南山   女艺术家   超现实   采菊东篱下   再现形象   杜尚   历史叙事   画中   《向日葵》  
描述: 祁海平教授的作品更具个人风格,他从不受时尚、思潮影响,无论是政治的、前卫的、观念的、波普的、商业的,对他都没有任何干扰。他是完全按照自己的认识出发,听从自己的内心,所以他的创作不受外在影响,但这不代表他的创作是完全封闭式的,他是站在时代的前沿,对社会现状做出自己的判断,不随波逐流,不人云亦云。“音美之极为无声,象美之至为无形”,祁海平教授的作品不仅蕴含了东方哲学思想与文化,同时我们还能从中感受到音乐的力量。他将中国绘画、书法的意境美融入油画创作之中,使广大观者从中感受他所带来的无形之美。
瞬间的永恒——浅谈郑金岩的人物创作
作者: 张筱曜   来源: 天津美术学院学报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生命感受   悠然见南山   女艺术家   超现实   采菊东篱下   再现形象   杜尚   历史叙事   画中   《向日葵》  
描述: 自古中国追求的表现形式是在自身之内的,个人的语言符号并非刻意塑造的,郑金岩所追求的简约、空灵、淡远而又深邃的艺术境界源自于继承传统血脉的自我内省,他通过将中国传统精神气质和油画特性融合于一体实现
王国俊:稍纵即逝的结构
作者: R.A.苏里   刘惠芳   来源: 天津美术学院学报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生命感受   悠然见南山   女艺术家   超现实   采菊东篱下   再现形象   杜尚   历史叙事   画中   《向日葵》  
描述: 该文是加拿大评论家R.A.Suri,在观察了王国俊一系列由影像和画作构成的观念艺术作品之后,英文写作翻译而来。作者认为王国俊的创作理念在于坚持对结构性的理解——其本质乃稍纵即逝——的潜力与持续性作进一步沉思。这样一种流动性的结构,能更加恰当地描述艺术家本人的创作活动,不论是以油画颜料、数位还是影片的语言,都是一种对于物质本身的反转表达。非静态的视觉平面元素刻画出漂流的、浮动的形象,指向一个被悬置的生命。无需强调光学的暗示,客体对象可被构想,我们见证并看到,无需其他的感官能力。我们从他的影像创作所体验到的形态模拟,导致了对规则的抛弃。如作者所言,王国俊是位敏感且投入的评论者,他将自己目睹的主要结果和社会的断裂结合在一起,使得个人诗性的解放与创作者充满生动想象力的诗艺达到一种和谐状态。
公共雕塑的形态与理论话语——兼及“入境”首届成都东湖公园公共雕塑展的评述
作者: 何桂彦   来源: 天津美术学院学报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具象   形式语言   西方艺术家   克莱门特   克莱夫   现代主义艺术   西方现代主义   三度空间   超现实主义   希腊哲学家  
描述: 雕塑艺术随着社会文化形态的演变其社会意义发生着改变。当今语境下的雕塑艺术中,出现了“公共雕塑”的艺术范畴。本期,我们关注了“入境”首届成都东湖公园公共雕塑邀请展。此次展览正是用开放展览、互动交流的方式,展开对公共雕塑的形态与理论话语权的探讨。具有社会审美、语汇表达方面的阐释意义。
< 1 2 3 ... 29 30 31 ... 73 74 75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