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天寿】搜索到相关结果 120 条
-
数字
-
作者:
暂无
来源:
花溪(艺术财经)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华谊兄弟
王中军
潘天寿
中国嘉德
传媒股份
一幅画
梵高
个人行为
纽约苏富比
后印象主义
-
描述:
6,600万美元在5月5日的纽约拍卖会上,文森特·梵高的一幅画作拍出了6,600万美元(约合人民币4.93亿元)的高价。这是自1998年以来,这位荷兰后印象主义作家画作拍出的最高价格。1.85亿元美国纽约时间5月5日,在纽约苏富比的拍卖会上,华谊兄弟传媒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王中军以2,990万美元(约1.85亿人民币,含佣金)拍下了毕加索于1948年创作的油画《盘发髻女子坐像》。王中军表示,在艺术品上的投资,是个人行为,与公司业务无关。
-
冰摧霜折傲骨在 漫天风雪写梅花——评赏李山所作风雪红梅水墨画
-
作者:
张启胜
来源:
华人时刊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傅小石
审美意蕴
意味隽永
潘天寿
折枝
人世沧桑
画中
审美意象
审美价值
李山
-
描述:
中国人对梅花的偏爱是一种历史文化意识的反映,诗人最早以托物言志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意向与情怀。自宋代有折枝花鸟画以来,很多画家以梅花为题材,由工笔写真到后来的文人画的写意,这些作品一般用"以形写象"的方式表现梅花的不畏严寒、高洁、坚强的已被历史文化普遍认同的品格喻义,并以特定的模式代代因袭而形成范本,在大量的以梅为画的作品中,虽然不乏技法纯熟生动的画作,但绝少见到犹如李山笔下的梅花蕴含如此深沉凝重的情感、熔铸了对社会人生如泪如血的生命体验。李山的写梅不
-
潘天寿吴茀之《万里高翔》图的沉浮
-
作者:
陈邦本
来源:
世纪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潘天寿
东西南北
吴昌硕
画室
艺术品
作品
图录
合作
拍卖行
高翔
-
描述:
去年冬天,我在上海图书馆举办的上海市文史研究馆馆员画展上,看到一组吴昌硕、王个簃画风的墨彩纷呈、生气勃勃、真力弥满的曹用平的作品,凝视许久,流连忘返,留下深刻印象。后经了解,画家曹用平是王个簃的入室弟子,吴昌硕是他的太师,所以他们的艺术风格一脉相承。后来我经文史馆王国忠和沈飞德同志介绍,拜访了曹用平先生。
-
“向经典致敬:写其心·传其神——邓白艺术回顾展”在东莞开幕
-
作者:
暂无
来源:
国画家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黄宾虹
美术评论家
临本
书法作品
美术学院教授
潘天寿
陈之佛
美术理论家
石窟壁画
中国美术学院
-
描述:
由莞城美术馆、东莞市博物馆、中国美术学院美术馆主办的"向经典致敬:写其心·传其神——邓白艺术回顾展"于2014年12月25日在莞城美术馆拉开帷幕。本次展览是邓白先生艺术作品在国内的首次全面回顾展!展览荟萃了邓白先生的陶瓷、工笔、石窟壁画临本、书法、著作等多个艺术领域的代表作品及相关文献,共展出邓白先生的国画作品44件、书法作品16件、陶瓷24件、著作24本、石窟壁画临本24件,及其学生作
-
潘天寿与林风眠的“合系”论争
-
作者:
范美俊
来源:
中国收藏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写实造型
中国传统绘画
潘天寿
防御性
《宣和画谱》
中国画
西画
林风眠
-
描述:
“中国画”一词在西画传入中国之前并不存在,而是在西画涌入之后的一种防御性名称。中国画一般依内容分科,北宋《宣和画谱》画分十门,元代汤垕《画鉴》中分为十三科,山水打头,界画打底。 “西画”一般指油画、素描、粉画、版画等,主要以光影写实造型为主。对看惯了先线条后敷色平面造型的中国传统绘画之人来说,西画自然新奇而摩登。
-
早期意象作品亮相北京
-
作者:
本刊编辑部
来源:
中国收藏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写实造型
中国传统绘画
潘天寿
防御性
《宣和画谱》
中国画
西画
林风眠
-
描述:
日前,“1980——张雨方早期作品展”在北京翰海当代艺术中心开幕。本次展览只展出了8件油画作品,均为艺术家、收藏家张雨方创作于1980年的作品,艺术家从那个时候起开始采用柔性的曲线去表达生命的流动特征。他并非仅仅直接描绘作为生命存在的人,更多的是描绘被赋予灵魂的万物。他认为,被描绘的对象也是整个世界绵延的生命存在。
-
捻条画艺术:百年传承,历久弥新——初论捻条画艺术
-
作者:
吴建堂
来源:
文化月刊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自然天成
纸页
廖静文
潘天寿
油画笔
竹笔
条画
白德松
张大千
徐庆平
-
描述:
捻条画是用一种不同于毛笔的“捻条”(用纸页折叠而制成的纸束条)蘸墨、蘸色所作的国画(乃至油画)。屈指算来,一百多年过去,除我祖父在清代研创折纸艺术外,我父吴道悲开创捻条工具于国画,他是捻条水墨画的创始人。本人继承、革新了捻条画并创立了“捻条油画”,百年来均无其他人侵权,故国人常称之为“吴氏捻条画”。
-
深沉静韵·独领唯美风骚:研读工笔花鸟画一代宗师李长白
-
作者:
李小白
来源:
明日风尚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院体
潘天寿
陈之佛
南京艺术学院
艺术研究所
白描花卉
淡墨
工笔花鸟画
李长
一代宗师
-
描述:
李长白李长白,1916年5月1日出生浙江兰溪,是明代戏剧家、文学家李渔之后第十二代孙。1933—1939年求学杭州国立艺专,学制六年。师从林凤眠,潘天寿,张光。1944年潘天寿任国立艺专校长,聘李
-
一朵家园丹青花
-
作者:
陈林干
来源:
上海艺术家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绘画作品
潘天寿
个人画展
画家
艺术成就
文化建设
绘画评论
应野平
宁海县
民族文化艺术
-
描述:
学的血脉地,国画大师潘天寿的故乡,具有一千七百余年的历史,祖祖辈辈生息繁衍,为我们积淀了深厚的底蕴,创造了独特的地域文明,哺养出不少乡贤名士。“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才”,
-
诗书画印四能者谁?:林锴
-
作者:
林阳
来源:
中国美术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林锴
陆俨少
王叔晖
诗书画印
任率英
潘天寿
人民美术出版社
艺术成就
李可染
人物形象
-
描述:
、人物亦有所成,"笔如使剑任纵横,纷纷点画寒芒里",兼取潘天寿结构之雄强、李可染墨色之凝重、陆俨少笔线之灵动,绘水骨山筋,成独特之风貌。不仅如此,林锴在水彩画、油画等西画方面也有所涉猎,其学养之全、之奇,足令后辈追怀。
<
1
2
3
...
7
8
9
...
10
11
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