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天寿】搜索到相关结果 127 条
-
吃饭得来的文革瓷碗
-
作者:
东方亮
来源:
艺术与投资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政治
五十年代
晚清
花草
潘天寿绘画
收藏价值
朋友
青花
文革
瓷器
-
描述:
所谓文革瓷,其实也包括了五十年代末到文革十年所生产的,带有当时特殊的政治历史印记的瓷器。这种瓷器,虽然时间离现在并不久远,惟其上面带有特殊的政治历史色彩,是当时政治动变的一种物化见证,加上五十多年时间过去了,随着对于文革的彻底否定,这种东西的存世量也已不多。因此,它也受到了当下古玩收藏界的青睐。现在市场上可见到的"文革瓷"不少,但绝大多数都是新仿的赝品。要寻觅一件真正的文革瓷也还真是不易呢。
-
水墨画大家:吴冠中
-
作者:
暂无
来源:
现代企业文化(上旬)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五六十年代
西方艺术
潘天寿
水彩画
水墨画
江苏省
吴冠中
中央美术学院
林风眠
油画
-
描述:
吴冠中教授,江苏省宜兴市人,是当代在世界画坛具有极大影响的画家。他30年代在杭州艺专开始学画,国画、油画兼学,从师林风眠、潘天寿等名家,后留学法国,在西方艺术的中心一一巴黎,专攻西洋画,为寻求自己艺术的源泉,50年代初毅然回国,先后在中央美术学院、清
-
《大舞台》一百五十期纪念有感
-
作者:
叶蓬
来源:
大舞台
年份:
199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舞台
五十期
工笔
艳阳天
月季花
嫁衣
白果树
银杏
天寿
国树
-
描述:
一 风风雨雨忆征程,
-
创新要以传统为基础
-
作者:
王伯敏
来源:
新美术
年份:
198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黄宾虹
有法
潘天寿
《历代名画记》
中国画家
石涛
墨法
艺术创造
墨彩
黄山图
-
描述:
有人一再地说:“要创新,就要痛痛快快的创,可以撇开传统,另起炉灶。”说这些话的同志,他的根据是石涛的论点。石涛说过,古人未立法之前,不知古人法何法。石涛又说,古人未立法之前,未知有法,故法自我立。因此,“另起炉灶”的说法者,便以为自己的说法可以成立了。我认为“另起炉灶”的说法是脱离实际的,脱离历史实际的。石涛说的意思,提倡创造,要画家不受古人的成法所约束,可以持之成理。
-
李际科和他的工笔画
-
作者:
卢炘
来源:
新美术
年份:
200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国立艺专
传统工笔
朱德群
工笔画
潘天寿研究
高等美术教育
工笔花鸟画
中国画
李际科
意笔画
-
描述:
李际科是著名的工笔画家。他画工笔尤着重于对“意”的追求,形成了独特的“存意”风格。他“好马成癖”,创作了许多既有深厚传统又有创意的中国画骏马图。他的画风高古、雅淡、清灵,绝不让繁复精细的技法淹没大格局的情趣和意境,从传统中来,又有强烈的现代意识和装饰意味。
-
龚继先:南腔北调,书画人生
-
作者:
王悦阳
来源:
新民周刊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叶浅予
潘天寿
谢稚柳
一幅画
艺苑掇英
李苦禅
新民周刊
白鹰
龚继先
用墨
-
描述:
"我特别崇尚自然,我这个年纪,不再是追求名利的时候了,因此特别放松,我每天上午画画,画自己想画的画,很开心,满足。"走进古稀之年的海上花鸟画大家龚继先先生画室"半闲草堂",顿感满目清新。四壁张挂的是前辈大师谢稚柳、唐云等题写给他的对联,而墙上贴着刚完成的一幅幅花鸟佳作,则带给人赏心悦目之感。水墨清新,指墨清雅,工笔细腻,
-
李长白的中国画特色
-
作者:
周积寅
来源:
中国美术馆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美术教育
朱德群
潘天寿
浙江兰溪
写意人物
工笔花鸟画
中国画
长白
林风眠
中国美术
-
描述:
李长白教授是我国当代卓著的老一辈工笔花鸟画大家和美术教育家。他以始终不渝的满腔热忱,笔歌墨舞,创造了许多艺术珍品;他为人师表,身教言教,桃李满天下。
-
刘江教授访谈录
-
作者:
祁斌
来源:
中国钢笔书法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硬笔书法
时间
专业本科
潘天寿
教授
美院
现代书法
绘画
文字学
书法篆刻
-
描述:
祁斌:刘教授,您是书法篆刻界最受关注的老前辈之一,当年协助潘天寿先生开创中国美院书法篆刻专业。据我所知,您当年考进美院的时候学的专业是绘画,您能回忆一下您当时由绘画向书法篆刻专业转换的过程吗?刘江:好的,在专业本科里,我学的是画画。在我30岁左右,花了四年时间画油画、四年时间画国画。
-
写意中的工笔效果——浅谈潘天寿先生的写意花鸟画
-
作者:
宋涛
来源:
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学报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潘天寿
花鸟画
工笔
写意
-
描述:
潘天寿先生是我国20世纪写意花鸟画最后的高峰。他“一味霸悍”“强其骨”的绘画理念与追求鲜明的时代特征和民族印记,影响深远。尤其是自“雁荡山花”系列作品将花卉与山水相结合后,开创了中国画表现的新形式
-
20世纪现代中国美术进程与林风眠学术之路
-
作者:
潘丰泉
来源:
国画家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中国美术教育
潘天寿
艺术风格
现代美术
民间艺术
中国画
艺术语言
林风眠
徐悲鸿
传统文人画
-
描述:
1928年杭州国立艺术院创办成立,与远在北平的艺专一起,开始了现代中国美术漫长而辉煌的发展时期。借鉴西方学院式写生教学,可谓是20世纪中国美术教育横空出世的一大壮举,林风眠正是这一时期的先行者。年方廿七的他就肩负重任,专心致志于早期艺专教育那一砖一瓦、举步维艰的开拓性工作。若纯粹做一位艺术家,他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可以用他留学的西画造诣画出扎实严谨的素描与油画等作品。但历史选择了他,把他推到了艺术教育改革与人才培养的风口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