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关键词
银圆传奇
作者: 李毓藩   来源: 山海经·故事奇闻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创作手法   识别系统   形态   视觉中心   交流渠道   城市雕塑   环境特色   城市空间环境  
描述: 文/李毓藩 ●图/冲霄 一、柴烟妙计 1946年6月26日午夜,大别山南麓的黄罗县城内外,突然响起了一阵阵急骤的枪炮声,火光直冲云霄,直到拂晓,枪炮声才逐渐稀落。接着,广西军就在城内展开了挨家挨户的大搜索,扬言昨晚被国军包围的新四军五师,突破国军的包围北上了,有些掉队人员可能混进了城内,城内百姓若是敢隐藏这些人,一旦查出,格杀勿论。交出者,重赏。 就是在这种紧张的氛围中,还在睡梦中的廖记织布厂老板廖富源,被轻轻的若有若无的敲门声惊醒。在灰色的黎明中,门外站着一位提着手枪、穿着新四军军服的年青人,见到廖富源的瘦脸在门后出现,便微微一笑,轻声说,廖老板,认识我吗?见廖富源点头,他又继续说,昨晚我奉命率部掩护大部队突围,不慎左脚扭伤了,黑灯瞎火的,与部队失掉了联系,漫山遍野都是广西军,我只好趁黑混进了城。当然,如果你有难处的话,我决不会拖累你,我会马上离开。 廖富源的心揪紧了。他的确认得此人,知道他叫苏欣,与自己同庚,都不到30岁年纪,是新四军五师独二旅警卫营的营长。正在犹豫要不要放他进来,远处传来广西军拿枪托擂门的吼叫声,于是廖富源伸手将他拉进门来,顺手闩上了大门。 进门后,廖富源来不及多想,就要一瘸一拐的苏欣,跟着他到后面的厨房去。苏欣一边走,一边顺手将手枪塞到了门檐的瓦楞中。 太阳升起来了,廖记织布厂的雇工陆续上了工,戴着一色铜军盔的广西军来搜查了。领头的那个连长,刚敲开门,就缩了缩鼻子,拿手枪对着开门的廖富源,怪声怪气地盘问,见问不出究竟,又一把推开廖富源,循着烟味走进了织厂的厨房。 厨房里,有一个穿着破衣烂衫的雇工,弯着腰,咳着,蹲在灶门口添柴烧开水。柴是湿的,闹得柴烟滚滚,四下里烟尘一片,让打窗口进来的南风一吹,一股股地往门外窜。连长被烟一熏,骂道,妈的!但是,他还是不甘心地冲着手下喊,给我搜!马上就有几个广西军扭着那个烧火的,朝他身上一顿狂搜,然后又搜查了厨房。自然,啥也没搜到,连那个烧火的是个瘸腿,这伙窝囊废都没发现。接着,这伙广西军又搜遍了其他地方,包括前厂后家,才一无所获地悻悻离去。 广西军离去后,苏欣对廖富源说,廖老板,多亏你的柴烟计,掩盖了我身上的硝烟味。不然,后果难料。 就这样,新四军营长苏欣在廖记织布厂呆了下来,一边养伤,一边当了一名织布工。到1946年3月中旬的一天黄昏,伤好利索了的苏欣,突然高兴万分地对廖富源悄悄说,谢谢你的关照,我要走了。邓小平同志率领的中原野战军,其中也包括咱原先的部队,挺进大别山了,前锋己打到了黄冈麻城一带。廖富源知道,苏欣是真的非走不可了,想留也留不住。可现在到处都还是国军,找到部队谈何容易?廖富源打自个身上一搜,好歹搜出了一枚银圆塞给了苏欣。当时蒋管区市面上流通的法币大贬值,20万法币买不到一升米,本来被当局禁止流通的银圆,就是所谓的袁大头,反倒成了硬通货,一块银圆要抵上亿法币,可以买到两担米,足够路上吃用了。 临别时,廖富源不由想到了苏欣的那把手枪,便关心地问,枪呢?带着了?苏欣拍拍右脚后侧裤腿说,没问题,绑在这儿呢。 一、要求坐牢 苏欣这一走,杳无音讯。一晃三年过去了,1949年11月,黄罗县解放了。1950年5月,在全县范围内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土改运动。那些闻风逃亡到县城的地主,被农会会员进城搜出后,在步枪押送下,一队队垂头丧气地从街上经过。围观的城里人中,就有廖记织布店的老板廖富源。 这几年战乱加经营不善,廖富源已经是资不抵债,濒临破产。债主们上门追债,闹得他不得安宁。如果能与这些挨斗的地主一样,走路有枪押着,吃睡都在牢中,那就踏实了,就不会有讨债人在耳边絮叨个不停了,那样的话,多清静! 这么想着,廖富源就主动找到县政府有关部门的人,要求“享受”地主待遇,将他关进大牢。有关部门的人很奇怪,向廖富源解释说,农会的人扭送地主坐进牢房,是为了打击地主的嚣张气焰,迫使他们接受改造,交出土地与财产。再说,只有犯了罪的人才坐牢,人民政府不会抓无辜的人坐牢。 廖富源依旧死缠硬磨的,非要坐牢。那些人被他缠不过,就敷衍说,好,那你找县长去。只要他批准你坐牢,我们就一准收容你。 结果,没半个时辰,廖富源就坐在了县长简陋的办公室内。谁知,这个县长原来不是别人,正是苏欣。廖富源一进门,苏欣就高兴地抱住他说,廖老板,我刚到这儿那天,就想去看望你,可愣是忙得抽不开身。谢谢你倒来看我。廖富源松了口气说,难为你还记得我。有了你,我这个牢想必是坐成了。苏欣大吃一惊,等他弄清楚原因,便哈哈大笑地问,若是你真的坐了牢,你的家,你的厂,那些雇工怎么办? 接着,苏欣对廖富源解释说,人民政府现在的方针是,发展经济,保障供给。你那个布厂,现在不但不能关张,而且还要更新扩大,满足老百姓的生活需求。资金不足的话,政府会帮你贷款。至于那些债务嘛,先还上一部分吧,日后赚了钱,再全部还完。 苏欣一席话,说得廖富源眉开眼笑,疑虑尽消。在政府的支持下,厂子又红红火火起来。 有一天,苏欣来到了廖记织布厂视察,旧地重游,苏欣突然想起了一件事,就从兜里掏出一件东西,递给廖富源说,这玩意儿还是让它物归旧主吧。当年我找部队虽然不是很顺利,却没舍得用掉它,这一搁就搁到了今天。 廖富源一看,原来是当年那块银圆。这块泛着银白色,通体闪亮,纹面均匀的银圆,在苏欣的大手掌里静静地躺着,像是在见证着当年那段荡气回肠的历史。廖富源接过银圆掂了掂,又还给了苏欣,动情地说,既然我当年给了你,那就是你的了,没个再收回的道理。 1955年的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运动中,廖富源带头将他的廖记织布厂公私合营了,改名红星织布厂,他成了一名业务厂长,国家干部。在任命他为县工商联副主任的大会上,县长苏欣在满场掌声中,在众目睽睽下,再次将那块银圆与副主任委任状,一起慎重地递给了他,并当场以银圆作证,向与会者详细讲起了那次廖富源掩护他的事。当场就有记者拍了照,作了现场采访,登在了几天后的省报上。 这回,廖富源是不好不接受银圆了。跟着,这块银圆的传奇故事,就在全县传播开来了,这就注定到了那场史无前例的运动时,必然要围绕这块银圆,再生出一些惊心动魄的事情来。 一、生死抢答 1967年4月,天气乍暖还寒,阴晦难晴,这时候的廖富源,已经挨了造反派无数次批斗,被抄了无数次家。就在这天中午,县上的造反派又引来了一汽车地区的造反派,对他家再次进行了搜查。这次搜查有预定目的,不为别的,就为将那枚银圆搜到手。一阵翻箱倒柜后,终于在廖家床下一处地洞的木盒中,找到了。地区造反派得意地捏着银圆,朝着廖富源冷笑几声,二话不说,就将廖富源拖上汽车,脖子上挂了“不法资本家”的大黑牌,往地区赶。 到了地区,批斗大会已经先在露天广场召开了,台上正在批斗一人,这个跪着的人脖子上挂着块大黑牌,上面写的是“勾结不法资本家的顽固走资派”。当廖富源被押上台挨着那人跪下时,他才看清楚,此人不是别人,正是地区专员苏欣。苏欣也望见了他,朝他微微点了点头,眨了眨眼,好像在说,咱们又见面了。 批斗大会的主持人,是个大学生模样的年轻人,他手里举着那枚银圆,示意会场安静下来,新的一轮批斗就要开始了。年轻人先问廖富源,认识这枚银圆吗?廖富源说,认得。年轻人又问苏欣,认得这枚银圆吗?苏欣冷静地回答,认得。 于是,年轻人先撂下两人,向大会介绍了这枚银圆的历史,说铁的事实证明了,这块银圆是走资派与资本家互相勾结的证据。然后质问两人:你们说说看,是不是这回事?在大会震天的打倒声中,两人像有约定似的,同时说,是这么回事。 批斗大会继续进行着,打倒声此起彼伏,控诉的,揭发的,批判的陆续登了台,终于批斗会进行到了最后一幕,大会的气氛突然变得紧张起来。这时候,主持大会的年轻人又亮出了那枚银圆,对廖富源与苏欣说,你们两人听清楚了,当我问这枚银圆是谁的时候,凡答应“是我的”,就得背着妄图复辟罪入狱;凡答应“不是我的”,马上就可以取下牌子,下台回家,从此保证你安然无事。 但是,在会场死一般的寂静中,两人几乎是同时抢答,是我的! 年轻人愤怒了,在台下山呼海啸般的打倒声中,他左手抽
草油:为石油画上句点
作者: David C.Holzman   哲伦   来源: 资源与人居环境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受威胁   经济安全   国家安全   化石燃料   石油   运输系统   环境安全   油画  
描述: 以石油为代表的化石燃料广泛存在于我们的交通生活中。现在,我们都清醒地认识到,对石油过分依赖,会让国家安全、经济安全及环境安全遭受威胁。但文明不能因此停下前进的步伐,我们必须找到新的能源来保障世界运输系统的顺利运转。第一代生物燃料
形式的超脱,空间的升华:读金属构成雕塑有感
作者: 刘影   来源: 文教资料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生命   空间   情感   环境   金属雕塑  
描述: 新材料新工艺的出现给金属雕塑家提供了极其广阔的创作空间和源源不断的创作灵感,也赋予了金属雕塑更加丰富多彩的生命形式,其特殊的表现手段,一直被金属雕塑家所重视和钟爱。许多金属雕塑的表现方法完全超出了雕和塑的意义,耐人寻味,值得用心去解读和领悟。
浅探光材料雕塑在城市光环境文化创设中的作用
作者: 张彩凤   来源: 文教资料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光材料雕塑   光雕塑   光环境设计  
描述: 光材料雕塑是雕塑艺术的一朵奇葩,因为光的介入,雕塑艺术焕发出无限的光彩和魅力。当下,城市建设的日新月异,使光环境文化成为城市夜景景观设计的核心内容。而光材料雕塑与光环境文化在学科交叉中和实际应用中互相借鉴,互相影响,二者完美结合,共同打造光彩灿烂的现代化都市。
潜入海底“森林”
作者: 孟庆然   陈漪   来源: 文明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昆布   水下森林   海底   潜水   软珊瑚   生长环境   海藻   济州岛   黑潮   海草  
描述: 沿着山体般的峭壁慢慢下潜,峭壁的石头上几乎都覆盖着一层地衣似的海藻,豁然开阔的海床上密布着大海草和软珊瑚,生长环境截然不同的两种生物,同时放在面前,直让人疑惑是不是走进了哪位画家杜撰的油画场景之中。
关于工笔画的写意精神
作者: 张伟民   来源: 中国画画刊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无我之境   中国文化   工笔画   写意精神   绘画艺术   主体意识   写意画   中国画   绘画形式   写意性  
描述: 关于中国画的写意性,写意画家谈得比较多,工笔画家思考得比较少,界线也比较模糊。实际上,写意性在中国画发展的缘起阶段和文化特质上早已存在,并一直伴随着绘画发展而生发着。只是后来在发展的过程中,不断地被丢弃、迷失,造成今天工笔画显得"匠气""俗气"。对当代工笔画的讨论,我觉得有必要回到文化本源上去思考,把基本的东西弄清楚。共性找到后,再发现特殊性自然就容易了。因此,"意"和"写
环境艺术系
作者: 暂无 来源: 中国环境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环境艺术设计   环境雕塑   专任教师   兼职教师   环境景观   艺术设计专业   建设发展   改革教学方法   装潢艺术设计   企业家  
描述: 环境艺术系1996年建系,经过多年建设发展,现有环境艺术设计、装潢艺术设计、装饰艺术设计、环境雕塑、社区环境景观、美术、摄影等七个专业,环境艺术系教学团队由专任教师和来自行业企业的资深设计师、企业家等兼职教师组成。环境艺术系现有专兼职教师53名,其中专任教师35名,兼职教师18名。
城市雕塑的文化内核随想
作者: 谢浩   来源: 混凝土世界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城市文化   环境   地域性   城市雕塑   规划  
描述: 城市雕塑是一座城市的标志性建筑,代表着一个城市的文化内涵和品位,反映了一个城市的精神气质,是艺术地记录国家与城市历史文化的最有效方式。城市雕塑是城市历史文化脉络的忠实反映和对环境景观的再造与升华
唐风古韵入新诗
作者: 暂无 来源: 火花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出其不意   意境之美   形式语言   思想观念   中国画艺术   表现题材   笔墨语言   深入生活  
描述: 里/大船摇痴了/痴在多情的星月里//人心摇醉了/醉在歌手们的音符里/人心摇痴了,痴在夜生活的蜜意里”,里面许多动词用得很美、很妙,造出了如醉如痴的意境。这首诗还长,后面很多用得好的动词,吝于篇幅,就不
谈校园雕塑艺术作品创作途径
作者: 孙丹昱   宋岩   来源: 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视觉传达   人文环境   校园雕塑  
描述: 校园雕塑作为视觉信息传达符号,集时代文化、人文思想感情、审美观念为一体,是校园公共艺术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从雕塑艺术作品题材、背景、材料、造型等多方面研究校园雕塑作品的最佳创作途径。
< 1 2 3 ... 47 48 49 ... 52 53 54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