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关键词
陕西汉唐石刻博物馆馆藏精品一瞥
作者: 张强   秦航   来源: 收藏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中国古代雕塑   国宝级   石刻艺术   博物馆馆藏   密宗   昭陵六骏   蹲狮   画像石   霍去病墓   石窟造像  
描述: 、雕刻精美,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在中国古代雕塑史上占据着十分霭要的地位。同样,陕西民间石刻收藏在全国处于领先地
第八届深圳雕塑双年展的三个关键词
作者: 陆晓凡   来源: 收藏(拍卖)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策展人   艺术中心   双年展   继续发展   公共项目   雕塑   深圳  
描述: 由华侨城当代艺术中心主办的第八届深圳雕塑双年展于5月15日在OCAT深圳馆开幕。本次展览由来自英国泰特现代美术馆公共项目总策展人马可·丹尼尔(MarkoDmciel)担任策展人。他以“我们从未参与”这一说法,继续发展“社会雕塑”(social sculpture)这一概念。在“后参与”这一标识之下,
艺术事典
作者: 暂无 来源: 收藏(拍卖)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中华世纪坛   中外文化交流   武汉博物馆   事典   艺术家   策划公司   雕塑家   中国文化部  
描述: 是法国当代著名的雕塑家及画家,被认为是继罗丹之后,世界十大当代雕塑大师之一。本展是首次在中国展出这位杰出艺术家的100件代表作品。这些以女性为主要题材,跨越不同的艺术时期,并涵括了雕塑、素描、粉笔、壁毯等多种类型的作品,既展现了沃尔蒂以雕塑著称于世的鲜明艺术风格,也反映了其创作才华的各个侧面。
浅谈陶瓷雕塑创作
作者: 张玉菲   左树静   来源: 文艺生活(文艺理论)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陶瓷   雕塑  
描述: 在中国雕塑的发展历程中,陶瓷雕塑以其独特的材质而大放光彩。随着现代艺术的蓬勃发展,陶瓷雕塑在传统表现的基础上,又不断会融入新的艺术语言和表现形式。在艺术多元化的时代,陶瓷雕塑的创作值得我们去进行更好的研究与梳理。
浅析紫砂雕塑
作者: 周江   来源: 文艺生活(文艺理论)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紫砂语言   紫砂泥   雕塑  
描述: 紫砂泥产于丁蜀镇黄龙山山体深处,岩石的石层中,甲泥的泥层中,才有这种风化石块般的泥矿。由宜兴紫砂泥制作的雕塑这种艺术风格有一种民俗风情在里面,有一定的代表性,我收藏了同一题材的两件小雕塑,风格迥异的两个紫砂雕塑狗,因为它们使用同一种艺术语言,紫砂语言。
浅谈雕塑与音乐的共通性
作者: 周广斿   来源: 文艺生活(文艺理论)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对比   共通性   雕塑   音乐  
描述: 雕塑与音乐看似是两个不相关的艺术范畴,一个是以声音作为表达,一个是以形体作为语言。但细细品味后,你会发现二者在诸多方面有着相似和相通的地方。本文主要在节奏、韵律、质感、体量等方面对二者进行了对比阐释,来探讨雕塑与音乐的关联性和互通性。
怎样去读西方雕塑
作者: 肖巨成   来源: 文艺生活(文艺理论)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西方   观赏   雕塑  
描述: 地抓住原来创造这些作品的精神,因为我们积累了比过去的美术家或他们的观者具有的多得多的视觉经验,同时我们大大地丧失了对古典作品原作题材内容的了解,这曾是画家或者雕塑家认为理所当然是熟悉的,而这恰恰是作品
后现代语境下的雕塑艺术
作者: 张超   来源: 文艺生活(文艺理论)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观念   后现代主义   雕塑   现成品  
描述: 现代主义的动摇,给予了后现代主义渐渐的崛起的契机。后现代主义雕塑和现代主义雕塑的区别不在于外在形式,而在于创作方法论。现成品的使用成为后现代雕塑的一个标志。在某种程度上观念艺术几乎成为后现代艺术的同义词。冷战结束,西方主导的全球化席卷世界。雕塑的主题、手法与观念都呈现出精彩纷呈的景象。
奢侈的雕塑
作者: 王珏   来源: 文艺生活(文艺理论)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民主政治   古希腊雕塑   奢侈   公共  
描述: 古希腊雕塑被温克尔曼评论为“高贵的单纯,静穆的伟大”。然而在笔者看来古希腊雕塑抛开它完美的形体与古希腊先哲的理性,透露出浓郁的政治色彩和权力金钱味道。文章就雕塑与古希腊民主政治的关系加以详细的论述,并简要论述当代公共雕塑的存在语境和地位。
佛教雕塑的审美意义
作者: 周金田   来源: 文艺生活(文艺理论)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美学思想   审美意境   佛教雕塑   普渡众生   和蔼可亲  
描述: 翘,低头沉思,从而表现出如何救济众生的思维形象。同时不断地被中国传统文化中道教思想,儒家思想融合同化,使得佛教雕塑从造型、装饰、表情、开相、服饰等方面更适应本土化文化的世俗化审美需要,其所塑造雕刻的佛菩萨、罗汉、力士皆不是现实生活中的人物,而是人们虚幻出的冥妖国中的幽灵。
< 1 2 3 ... 183 184 185 ... 197 198 199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