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关键词
感受2009年话剧
作者: 刘彦君   来源: 福建艺术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经典剧目   体制改革   感受   科学发展观   话剧创作   新中国成立   城市化进程   小剧场话剧  
描述: 的基础上,话剧创作在这一年度里,迎来了它期待已久的繁荣和昌盛。如火如荼的小剧场话剧自不待说,就是大剧场话剧,也呈现出蓬蓬勃勃的状貌和人气。献礼剧目、经典剧目和专门为市场定制的喜剧和悬疑剧等一一登场,共同绘就了话剧园地的五彩缤纷。
家居:纱幔,人的风情
作者: 暂无 来源: 大武汉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工笔花鸟画   动物     寄养       宠物市场  
描述: 来一角当面纱只露出眼睛,好一抹西域风情。 老公爱纱幔,因为它营造出小剧场的环境,张柳爱纱幔,则因为它给人安全感。张柳做设计,老公总是出差,她时常需要工作至深夜,偶尔睡在沙发上休息,有纱幔围绕会
浅谈设计美学
作者: 付凌君   来源: 大舞台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设计美学   市场规律   后现代主义  
描述: 设计艺术伴随着国家经济建设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从而应用于更广泛的领域,不仅深刻地改变着人们的生活内容,而且对于发展国家经济、增强国家实力有着不可替代的推进作用.经过改革开放三十年的发展,中国已经有更多的人接受了"设计",认识了"设计",对"设计"的需求开始提升.设计,是一门独立的艺术学科,它不同于绘画、雕塑等传统类型的艺术学科,自然其研究内容上也不能完全照搬传统美学研究内容,应当有其自身的特色.
关于中国大陆当代艺术市场
作者: 王林   来源: 大艺术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艺术市场   中国大陆   收藏   交易   艺术展   艺术作品   艺术家   免税制度   艺术品   中国当代艺术  
描述: 30年来中国大陆艺术市场发展的状况大致是10年一段。1989年以前的1 0年主要是书画收藏市场,当代艺术作品的收藏少得可怜。1989年现代艺术展时长城美术馆用很低的价钱收购作品,大家都欣喜异常
神奇闪光火箭 市场独家好赚钱
作者: 暂无 来源: 大众商务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学校   学生   火箭头部   市场   电池   商店   长效   销售   闪光   产品促销  
描述: 一、功能介绍:本产品是航天火箭的浓缩版,小巧玲珑、设计完美,采用工业PVC塑料制造而成,质量上乘,卡通人形设计,配有三色飞天翅膀,火箭头部载有发光装置,内配三颗长效电池和LED彩灯,飞天装置则是采用非常环保的橡筋动力发射,只要对着空中轻轻一发,火箭就可带着神奇的灯光就可一飞冲天、可以飞到数十米的高空,让人非
“五彩花生”前景广
作者: 暂无 来源: 大众商务:创业版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市场   花生   生意   农民  
描述: 花生相信大家并不陌生,在人们的印象中它的果实是由粉红色的皮包住的。但是记者在兴华种业基地却看到了“五彩花生”,很是好看。
神奇闪光火箭市场独家好赚钱
作者: 暂无 来源: 大众商务:创业版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设计   市场   装置   飞天   LED   功能介绍   火箭   PVC塑料  
描述: 一、功能介绍:本产品是航天火箭的浓缩版,小巧玲珑、设计完美,采用工业PVC塑料制造而成,质量上乘,卡通人形设计,配有三色飞天翅膀,火箭头部载有发光装置,内配三颗长效电池和LED彩灯,飞天装置则是采用非常环保的橡筋动力发射,只要对着空中轻轻一发,火箭就可带着神奇的灯光就可一飞冲天、可以飞到数十米的高空,让人非常兴奋震撼、是一款真正意义上的“迷你炫彩飞天火箭”,
经销商用多功能豆浆机
作者: 李涛   来源: 大众投资指南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多功能   制作设备   豆浆机   营养价值   大容量   现场制作   商用   经销  
描述: 本产品是专业化的大容量多功能饮品制作设备,可以标准化现场制作豆浆、五彩蛋白蔬、红绿豆爽、黄豆豆浆等多种营养价值丰富的美味饮品。广泛适用于任何商用场所
意味深长的意象
作者: 暂无 来源: 新民周刊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刘海粟   市场   上海青   艺术家   时代特色   青年人   美术创作   精神气质   获奖作品   美术馆  
描述: 撰稿/苏 南   鸥洋画了60年的画,今年73岁了,但依然像少年一样活跃而且爽朗。她是一个在画坛很有人缘的女画家,虽然一直在广东生活、创作,上海观众对她其实并不陌生。上了年纪的美术爱好者至今还记得她的代表作,比如油画《女民警》、《往事涌心头》,水彩画《金色的秋天》。还记得在上世纪70年代,她很有超前意识进行过水墨画创新,《雏鹰展翅》、《新课堂》等作品引起过很大反响,被誉为“将阳光带进宣纸水墨画中”。   前几天,中国美协艺委会、中国油画学会、中国艺术研究院美研所、广州美术学院、广东美协联合主办,杨之光美术中心承办的《鸥洋意象油画学术展》在上海美术馆开幕,我特意去参观了一个下午,当时的感受真可用“山阴道上,目不暇接”来形容。   这是一个探索当代油画语言东方之路的学术性画展,展出鸥洋1986年至2009年历时24年的意象油画实验代表性作品约50幅。是的,她的创作与探索与中国当代美术在新时期的拓展与求索同步,或者说,她一直是走在这支庞大的队伍前列的。   我知道鸥洋,是十年动乱结束后不久,有关方面为了抢救性地以艺术的形式留下劫后余生的大师们的风采,组织了几位画家在全国范围内,为文化名人画肖像画,鸥洋被安排到上海——现在看来真是她的福分。也难怪,她的写实功夫是一流的,而且出手极快,符合“抢救性”的要求。她来了,为巴金、颜文樑、贺绿汀、汤晓丹、王西彦、吴强、俞振飞、秦怡、谢晋等十几位名人画肖像。当时,大家都非常忙,力图把被耽误的时间抢回来,不肯多给她时间。这个也难不倒她,她给巴金画肖像,从进门开始读秒,只有一个半小时,结果一气呵成,精准地体现出巴金历经磨难后的坚毅神情,以至巴金非常满意,欣然为作品题了词。鸥洋的这批肖像画,为中国当代美术史留下了宝贝的财富。   鸥洋是不满足的,1985年赵无极到杭州浙江美院办了个油画训练班,她就争取到这个机会,成了他的学生。在为期不长的受训中,赵无极给了学生颠覆性的启发,鸥洋从观念到技法都深受冲击,从此画风发生了鲜明的变化,开始寻找中国当代油画语言的东方之路,一路走来,已经24年了。   鸥洋对我说:“赵无极有一句话对我影响巨大:他说,一切艺术都是凭借。不是简单的自然描摹。我就受他的启发开始凭借了,这样一来,思路、眼界及至题材、意境大为开阔。”   1986年,她在“广州星河展”上亮相,一批赴法考察后新创作的探索作品引起了轰动。她首次提出“意象油画”这一称谓,以此作研究目标,被艺评家评论为“中国最早举起意象油画旗帜的人”。不过也因为这次画展,鸥洋受到了某些人的非难。其实在早几年有一件事更加搞笑,鸥洋的一幅裸女写生油画《青春》被广东的一本杂志《作品》作为封面刊登出来,一下子引起轩然大波,有人还写了小报告给省委宣传部,要求她和杂志公开道歉,肃清流毒。但鸥洋却写了一篇《论人体画》在《作品》上发表,反击了无知诬蔑和恶意诽谤。   此外,鸥洋的水墨画也借鉴了油画的技法,被人誉为“首次将阳光照在宣纸上面”。最近几年,鸥洋的意象油画探索获得了很大的成功,在这次画展上,也可以清晰地看到她的思考与实践,她将具有中国传统审美内涵的文人画笔情意趣与西方印象派色彩相结合,同时吸收西方现代画派的形式,走出一条独具个人特色的当代油画东方之路。   诚如著名艺评家、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孙美兰所言:“鸥洋油画在艺术观念、艺术语言两方面发生巨变,突破了本世纪百年油画‘中西融合’的多种图式。”
任微音:薄薄的油彩,深深的情怀
作者: 暂无 来源: 新民周刊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刘海粟   市场   上海青   艺术家   时代特色   青年人   美术创作   精神气质   获奖作品   美术馆  
描述: 任微音的画展马上要在上海美术馆开幕了,这个画展是他的小女儿任安慈代表家属一手操办的。画展一开,所谓“任微音的画都被外国买走了”的传言不攻自破。“其实绝大多数都在我们子女手里,由我负责保管,一直放在纽约我的家里,也多次有外国收藏家想购买,但我们一张也不卖。现在要办画展,打包运回来了。我父亲希望看到的国泰民安局面就在眼前了,那么这批作品也应该有一个最好的归宿,我们也一直在考虑这个问题。”   任微音的资料在上海地方志网站有介绍,不过只有寥寥四行字。一般读者可能听也没听说过,但在美术界,他是一个绕不过去的人物。一提起任微音,不由得令人肃然起敬。   后来,任安慈女士给了记者一些资料,那是任微音留下的文字。其中包括他的自传,还有一篇颇具黑色幽默的《修鞋十七年》。记者暗想,如果任微音在世,记者的采访稿也未必会写得更好。那种好,是指贴切,那种贴切,是指许多中国人共有的切肤之痛和深深的遗憾。是的,任微音是一位天才的画家,在抗战烽火燃起时投笔从戎,此后在国民党政府机关中身居敏感职位,但是大节无亏,很快从励志社脱身出来转入教育界。特别是在天翻地覆之际,他选择留在大陆,说明他对新政权是寄予极大希望的。然而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像他这样有“历史问题”的人,不可避免地成了“改造对象”。而他浑然无知前路的险峻,凭一己之力组织艺校、在家里组织舞会,从此陷入万劫不复的困境。现在,海晏河清之时,特别是两会期间温家宝总理的一句话温暖两岸人心:“不要因为五十年的政治而丢掉五千年的文化。”而况在全国抗战的大背景下,像郭沫若、田汉、老舍、郁达夫等许多文化人一样,他们只投身抗战,而不代表政治阵营。那么,我们选择任微音的自传刊登在此,是明智的选择,相信读者读后一定有此同感。至于《修鞋十七年》,但愿在别的报刊上能读到。   还需要介绍一下任微音的作品特色。   任微音的油画作品给人以富于东方情调审美趣味的印象,这种美感来自他首推的薄彩画法。他先用流畅的笔调铺设出古朴沉郁的意境,再从中提炼出线条,勾勒以灵动的笔线,布局、结构浑然天成,令人击节赞叹。无论是静物、花卉或风景,都丰富而充满诗意。任微音的许多作品都采放射状的构图,特别是风景作品,再加上洗练的笔线,使画面显得更富动感,更见风韵。笔线的运用使得黑色成为与棕色并驾齐驱的主题,这一中国传统绘画中的主要颜色,在任微音的巧妙运用下,有着画龙点睛的效果,为整个作品注入生命力。   上海画家哈琼文说过:“任微音的薄油彩,是以大量的调色油稀释颜料,以达到能流动和互渗,的确出现一种有别于厚涂的艺术效果,使其作品不可能通过临摹再现,就是任微音自己也创作不出相同的第二幅。但是它难于长期保存,因为国产调色油日久易变黄,如用进口的,其价格十分昂贵,这也是个问题。”   更大的问题是,1949年后他屡遭磨难,到了十年浩劫,更没钱买充足的油画颜料,也没有钱买更多的画布,有时只能用装肥皂的瓦楞纸箱权当画布,所以他的作品尺幅都很小。但谁也想不到这一省,倒省出了一种“薄油彩油画”的名堂,省出了一种难以复制的风格。   1980年,任微音发表了《从油画的中国风格谈到薄油彩的效果》的论文,正式把“薄油彩油画”推向社会。1989年他在广州举办个人画展,其中多数为薄油彩作品,展览受到美术界同仁和观众的高度评价。1991年上海美术馆为他举办个人画展,有14幅作品被美术馆收藏,其中半数为薄油彩油画。1989年和1992年,任微音曾先后两次应邀在纽约的哈夫那画廊、印象派画廊举办薄油彩个人画展,有三分之一的展品被美国个人收藏。   早在10年前,上海美术馆馆长方增先就讲过:像任微音这样有成就的油画家,在圈内是不多的。他对油画的本质和民族文化问题方面,有创造,有贡献。无疑,他的作品是第一流的。   读任微音的画,是读一个艺术家的人生,浮华、绚丽、悲壮、惨痛、惆怅、渺茫、淡泊……画的后面,或许藏着一个民族的感情与经历。
< 1 2 3 ... 6 7 8 ... 65 66 67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