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启迪智慧】搜索到相关结果 2 条
-
美术欣赏课教学中的探索
-
作者:
黄德琴
来源:
试题与研究·教学论坛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学生
知识面
审美观
美术欣赏课教学
启迪智慧
艺术家
美术作品
艺术修养
-
描述:
高中美术欣赏课的开设,是要让学生在面对古今中外优秀的美术作品时,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对美术作品的分析和评价,去理解艺术家的创作初衷和体悟美术作品中内在的精神涵义,从而达到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和启迪智慧,扩大他们的知识面,以及陶冶情操,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的目的。在美术欣赏教学活动中,应坚持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原则,采取灵活多样的教育教学方法,让学生在长期的欣赏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实现这一目的。在此,谈谈我在高中美术欣赏课教学中的一些实践和探索。 一、美术欣赏中的观察与表现 欣赏美术作品是美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提高学生文化修养的有效途径。在美术欣赏课的教学活动中,常常有一些学生不爱发言,一个主要原因是当他们看到欣赏主体形象后,往往产生了思维定势,对欣赏主体形成了一种固定的、先入为主的理解,使进一步的赏析思维活动受到阻滞。针对这一现象,我改变了以前只让学生“看作品、谈感受”的欣赏模式,而是让学生展开讨论,去发散思维。以油画《开国大典》为例,这幅作品表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这一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事件,我先要求他们看作品场景说不同表现方法,有的说用照相机,有的说用摄像机,这样那些不爱发言的学生也能努力克服思维定势的影响,加入到欣赏活动中来。
-
理想主义与现实主义结合的巨人
-
作者:
程向阳
来源:
试题与研究·教学论坛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学生
知识面
审美观
美术欣赏课教学
启迪智慧
艺术家
美术作品
艺术修养
-
描述:
在中国元代,文人画又出现了一次高峰,这是与赵孟覜有直接关系的,是他影响了整个元代画坛。他的影响波及近代以至于今天,在他22岁时宋朝灭亡,作为宋宗室随元入仕,年轻气盛的他,无法施展胸中抱负,内心郁结着难以摆脱的悲观情绪,为了寻找感情寄托,只好沉湎诗画,博览群书,有人骂他背叛祖宗。 在赵的作品中,能感受到的是他功力深厚,技艺全面,从《竹石图》《兰惠图》《幽兰图》中能感受到,他的确用笔不凡,他继承了唐与宋的笔法画风,自成一家,而且人物、山水、鞍马、花鸟、竹石无所不能,水墨、青绿、工笔、写意诸体兼备。最重要的他是书画家,还精通文学与音乐,赵体字,是学书法练习的标准字帖,他最早提出了诗书画印的结合,以书入画且标榜古意,“若无古意,虽工无益”,是他的理论。就是这样一位重视摹古传统的绘画大师,还是一位理想主义和现实主义结合的巨人。 有人认为文人画不重视生活,只会抒发文人士大夫的闲情逸致,徐悲鸿说的这些运用在宋代还可以,在赵身上可就不太妥当了,赵的画不同苏轼、王维之类那么高逸。在《浴马图》中,那种场面更是源于生活,画中人物脱履的,牵马下水的,舀水冲洗马背的,牵马上岸的,光臂骑在马背上腰里插着马刷的,这些动态士大夫蹲在书房里是画不出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