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关键词
写意之美:刘福安先生的钧瓷艺术
作者: 曹鹏   来源: 世界文化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具象   中国传统   福安   艺术风格   表现形式   陶瓷艺术   釉色   造型艺术   作品   钧瓷窑变  
描述: 造型艺术按其表现形式可以分为具象或抽象、写实与写意。中国工艺精神的核心就是写意、追求的精神与情调、境界的抒发,而不是具体的描摹、再现。这不仅体现在绘画上,也体现在书法,雕塑、戏剧等其他艺术门类中。陶瓷美术也是如此,而是陶瓷艺术的百花园里,钧瓷最符合中国传统造型艺术的精神,而刘福安先生的作品正是极好的例证。
大足石刻,巍巍数万尊
作者: 曾凡祥   来源: 世界遗产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石窟艺术   宝顶山   大足县   石刻艺术   道教   摩崖造像   发展变化   公元   世界文化遗产   大足石刻  
描述: 今年6月底,笔者来到重庆市素有"石刻之乡"之美誉的大足,零距离亲近大足石刻。步入宝顶山摩崖景区,一尊雕塑展现在突出位置,这就是大足宝顶山石刻的创建者和"总设计师"——赵智凤。这位艺术大师生于1159年,卒年不详。他5岁为僧,首建圣寿本尊殿,清苦创作70余年,为宝顶山石刻艺术奋斗终生。笔者站立在他的塑像前肃然起敬:是他,精心设
天价背后的障眼法
作者: 曹柏光   来源: 世界艺术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石窟艺术   宝顶山   大足县   石刻艺术   道教   摩崖造像   发展变化   公元   世界文化遗产   大足石刻  
描述: 亿元的总成绩额,成为中国艺术品拍卖史上新的高峰。中国艺术品不仅在单价上屡破纪录,在总成交额上也再创新高。进入2011年,当人们还在猜测国内如此活跃的艺术品市场是否会延续下去的时候,海外中国艺术品火爆
山水幻象
作者: 本刊编辑部   来源: 世界艺术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石窟艺术   宝顶山   大足县   石刻艺术   道教   摩崖造像   发展变化   公元   世界文化遗产   大足石刻  
描述: 受访音:张杰 采访人:韩晶 采访地点:张杰工作室 采访时间:2011年4月20日 如果说,我们对于张杰的艺术理解,还停留在山脉纵横、细水涓流的自然景观,以及他抽象朦胧的美学思维的话,那么,2011
东方意味 时代风华
作者: 杨维民   来源: 世界艺术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石窟艺术   宝顶山   大足县   石刻艺术   道教   摩崖造像   发展变化   公元   世界文化遗产   大足石刻  
描述: 阳光的色彩与画面又渐渐为海内外美术界所熟知。 张希华先生1939年出生于抗战烽火里中国东北的辽宁省彰武县,他这一代的中国艺术家学画、作画虽常常被动荡变革的年代影响,但亦磨练出他们这一代艺术家不同于前人
东方意味时代风华
作者: 杨维民   来源: 世界艺术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石窟艺术   宝顶山   大足县   石刻艺术   道教   摩崖造像   发展变化   公元   世界文化遗产   大足石刻  
描述: 的色彩与画面又渐渐为海内外美术界所熟知。 张希华先生1939年出生于抗战烽火里中国东北的辽宁省彰武县,他这一代的中国艺术家学画、作画虽常常被动荡变革的年代影响,但亦磨练出他们这一代艺术家不同于前人
“物”的转译
作者: 盛葳   来源: 世界艺术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石窟艺术   宝顶山   大足县   石刻艺术   道教   摩崖造像   发展变化   公元   世界文化遗产   大足石刻  
描述: 唐承华是一位在油画、版画、彩墨、综合材料、装置、摄影等多个艺术门类间辛勤创作,高产且游刃有余的艺术家。唐承华的“本行”是油画,但却对版画情有独钟。在他以抽象风格为主的绘画作品中,版画的本体观念、审美特征、制作技法皆或多或少地体现于其中,与油画的强烈效果相融合,点线间见出节奏,块面间相辅相承,激情奔放又收放自如、恰到好处。以抽象艺术自身的形式标准而言,亦可谓难得。 近年来,中国的抽象绘画兴起一轮新的发展高潮,然而由于其针对现实主义再现的逆反性,普遍缺乏对形式语言自身的深入探究。抽象绘画不是艺术创作、艺术史逻辑的简单异议者,它有其自身的规律。唐承华恰当地把握到这一点,这或许同时也受惠于他海外游学经历带来的严谨创作态度、对版画精巧语言的探索与运用。而且,也正是因为广泛的兴趣,使得他的创作在类型、形式、效果上呈现出丰富多彩的特色,其近作《唐丝》系列,同样如此。 《唐丝》不是一般意义上的“绘画”或“装置”,而是蕴“过程”于其中的完整创作项目。“丝”本是一种具有悠长历史的物质和深厚传统的文化,但除绢帛等软质载体以外,它并未被用作纸张的制造。艺术家唐承华专赴四川夹江,在山区的一家造纸作坊中不断试验,通过桑蚕丝和植物纤维的混合使用,造出“丝纸”若干。
当世界碰撞在一起
作者: 本刊编辑部   来源: 世界艺术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石窟艺术   宝顶山   大足县   石刻艺术   道教   摩崖造像   发展变化   公元   世界文化遗产   大足石刻  
描述: 今年坐落在纽约第六大道43街1133号的美国国际摄影中心首次给中国最有创新精神的当代艺术家王庆松举办题为《王庆松:当世界碰撞在一起》的个展,展期从20111月21日至5月8日。展览包括十多
每个人心中的罂粟花
作者: 本刊编辑部   来源: 世界艺术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石窟艺术   宝顶山   大足县   石刻艺术   道教   摩崖造像   发展变化   公元   世界文化遗产   大足石刻  
描述:变化,但我内在的风格和主线没有,只是更外化更当下更阴柔了一些,仍然是对生命、死亡、人性和自然的探究和发问。
媒体大哼倪再沁特展
作者: 本刊编辑部   来源: 世界艺术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石窟艺术   宝顶山   大足县   石刻艺术   道教   摩崖造像   发展变化   公元   世界文化遗产   大足石刻  
描述: 倪再沁的创作从水墨到油画、装置、观念艺术等等,早期还做过环境艺术,企图藉由艺术的承载,传达他对于社会乱象或某些约定成俗的反讽;而中西合璧的创作风格,形成一种自成一路的创作者形象符号。对此各方评论两极,但对倪再沁而言,诚实且直接地表达对不平之事的感触及反省才是创作概念中最为重要的元素。在观赏其作品时,我们可以发现挪用的创作技法不时地出现于作品之中,让人一眼就能发现其轨迹而会心一笑,透过精心安排的运用,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的创作概念,藉元素的运用批判元素母体本身,如沁报、爱系列作品便可略知端倪。倪再沁的作品就如同都市重划一般,将我们习以为常甚至理所当然的尝试透过其技巧而发展出反讽意味浓厚的体悟。
< 1 2 3 ... 22 23 24 ... 25 26 27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