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意味时代风华

日期:2011.01.01 点击数:0

【类型】期刊

【作者】杨维民 

【刊名】世界艺术

【关键词】 石窟艺术 宝顶山 大足县 石刻艺术 道教 摩崖造像 发展变化 公元 世界文化遗产 大足石刻

【摘要】今日中国美术史的学说架构是20世纪上半叶从海外移植而来,其中“现实主义”一说影响颇大。一个世纪以来,几代中国画家高扬现实主义的旗帜,创作出许多现实主义佳作,“现实主义”之说也被勤劳聪慧的中国艺术家赋予了中国特色的东方意味,现旅居新加坡年过七旬的张希华先生正是新中国现实主义油画家代表性人物。张希华先生已经定旅海外近20年,虽然他过去在国内多年的创作佳作已经成为美术馆的收藏,但是他的富有南洋热情阳光的色彩与画面又渐渐为海内外美术界所熟知。 张希华先生1939年出生于抗战烽火里中国东北的辽宁省彰武县,他这一代的中国艺术家学画、作画虽常常被动荡变革的年代影响,但亦磨练出他们这一代艺术家不同于前人后辈的独特地现实主义艺术风格和创作态度。张希华1955年从辽宁彰武初中考入鲁迅美术学院附中到1964年从鲁迅美术学院油画系毕业,九年的学院教育不仅造就了他非常扎实的油画艺术表现的语言,也使他的艺术创作深深烙上了革命现实主义痕迹。正是他九年的勤奋和他的天分,他的毕业创作《长白山下》、《山谷的回声》一鸣惊人,被选送全国高等美术院校优秀作品展。他的毕业创作获得好评一是因他的创作题材选择充分表现了他的现实主义创作态度,再就是他的作品显现的扎实的油画表现语言。

【年份】2011

【期号】第2期

【全文挂接】获取全文

3 0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