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熔铸百家 自成一家:上海工艺美术职业学院客座教授屠杰
作者: 暂无 来源: 创意设计源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客座教授   文化交流   中国传统   上海市   工业博览会   职业学院   熔铸   工艺美术   雕塑   世界  
描述: 屠杰,华侨,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中国紫檀雕塑第一人,中国紫檀文化研究院院长;现任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传统工艺研究会常务副会长、中国工艺美术协会常务理事等职。屠杰毕业于同济大学,先后赴英美、北欧留学,获硕士学位。现为硕士生导师、教授,高级工艺美术师,高级工程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博大爱心 非凡艺术 著名法籍华人艺术家陈箴及其作品
作者: Jerry Ren   来源: 创意设计源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上海世博会   装置艺术   法国   美术学校   华人   艺术作品   上海市   艺术家   艺术大师   艺术创作  
描述: 的《餐点》,以及罗丹的雕塑作品《青铜时代》等另外七件法国国宝级艺术真品一起,被法国国家世参展局选中,代表法国参加举世瞩目的2010年上海世博会
SHO雕塑
作者: 暂无 来源: 不锈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博物馆广场   不锈钢网   雕塑  
描述: 9月2813,一座展现中国少女头部的13英尺高,10英尺宽的雕塑安装在Meadows博物馆广场。该雕塑名为“首”(SHO),是由白色不锈钢网制造的。雕塑重660磅,分为两部分,从停放在博物馆后面的卡车上人工搬运到广场的。六名专业艺术人员花费了三天时间进行组装,
美籍意大利裔雕塑家不锈钢作品亮相世博园
作者: 暂无 来源: 不锈:市场与信息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不锈钢   法拉利   雕塑作品   世博园   意大利   芝加哥   景观雕塑   雕塑家  
描述: 19日,由来自芝加哥73岁的美籍意大利裔雕塑家维吉尼奥·法拉利创作的“一家人”雕塑作品在上海落成,该雕塑将被永久性陈列在世博园河岸景观雕塑带供公众欣赏。
绿色理念:打开博物馆设计的别样天空
作者: 徐贺男   来源: 才智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设计   标志物   博物馆设计   研究  
描述: 设计的正确理念是"物"而非"空间",观察者是无法介入其内部的。人们往往依赖标志物系统作为向导来识别和记忆空间。标志物关键的物质特征就是具有独特性,在某些方面具有唯一性,让人容易识别。在博物馆中必然
上海世博会
作者: 暂无 来源: 政工师指南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上海世博会   设计理念   中国文化   建筑外观   中国馆   中国元素   城市广场   中国精神  
描述: 中国馆中国馆建筑外观以“东方之冠”的构思主题,表达中国文化的精神与气质。其设计理念可以概括为:“东方之冠,鼎盛中华,天下粮仓,富庶百姓。”国家馆高63米,居中升起、层叠出挑,成为凝聚中国元素、象征中国精神的雕塑感造型主体——东方之冠;地区馆高14米,水平展开,以舒展的平台基座的形态映衬国家馆,成为开放、柔性、亲民、层次丰富的城市广场;二者互为对仗、互相补充。共同组成表达盛世大国主题的统一整体。
地宫探秘·解密金皇陵(六)——金皇陵出土文物选粹
作者: 王德恒   来源: 知识就是力量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皇陵   汉白玉   鎏金   出土文物   炼油厂   墓葬   契丹   面具   首都博物馆   阿骨打  
描述: 俗。全国各地出土很多,《虏延事实》载辽葬俗:“用金银为面具,铜丝络其手足。”这种面具在内蒙古、辽宁等地的辽墓中均有发现。在历史博物馆展出的辽陈国公主夫妇合葬墓的面具是金的,十分漂亮完整
龙生九子(四)
作者: 茅子芳   来源: 知识就是力量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皇陵   汉白玉   鎏金   出土文物   炼油厂   墓葬   契丹   面具   首都博物馆   阿骨打  
描述: “挤玉户以撼金铺兮,声噌咳而似钟音”。两千多年前西汉的大文学家司马相如在他的《长门赋》中是这样描写撼动金铺时的声响,犹如钟声那样洪亮好听。这里所说的“金铺”就是大门上面口衔门环的兽头,人们用它来叩门和由里向外拉门(关门)。中国古代的皇宫和大的府第,大门上都装有这样的衔环兽头。它的正名叫“铺首”。唐代学者李善注解:“以金为铺首也”。有关金铺一物,很多文献、古诗词中都有描写。古代地理书《三辅黄图》上记载汉未央宫时就有“金铺玉户”一词。西晋时代的文学家左思在他的《蜀都赋》中写到“金铺交映”。唐代大诗人杜牧的《过勤政楼》一诗中,描写“安史之乱”以后,兴庆宫的荒凉时写到“唯有紫苔偏得意,年年因雨上金铺”。由此可见,汉唐时期金铺是用于皇帝宫苑大门上的装饰物。 另外,历史上还有“铜铺”的记载,南宋时期词人姜夔在他的《齐天乐》中写到“露湿铜铺,苔侵石井”。 铺首到底是用金还是用铜做的,由于笔者是个业余文物考古爱好者,见识太少,至今我只见过铜铺、玉铺(纯为装饰用的)、铜鎏金、镀金的铺首,还没见过纯金做的“金铺”。我以为所谓的“金铺”就是铜鎏金的,只有铜铺,撼动时才能“声噌咳似钟音”。从金的物理性质上看,在金属中它的延展性较好,但硬度较低,连做首饰镶嵌都不能用纯金,否则会很易断掉。另外中国古代曾把铜称为“金”。 古代的铺首是什么样子呢?1966年在河北易县燕下都的老姆台以东出土了一件非常完整的战国时代用青铜铸造的铺首。这件铺首带环通长74.5厘米、宽36.8厘米,主体中间为鼻,鼻的延长部为环钩。鼻两侧有眉和眼,上端的耳和角是由两条螭龙组成。圆形的环上也铸有两条螭龙,造型生动活泼,动感很强。和同时代青铜器上的环钮有相似的地方,这是我见到的最早的一件铜铺。1986年在徐州北洞山西汉楚王墓中出土了一件兽面衔环的铜铺首,兽面威严,其形象就是商代青铜器上的饕餮纹。也是在徐州汉墓中还出土了一对鎏金铜铺首和一件玉铺首。 在陕西省兴平县汉武帝茂陵附近出土了一件西汉时代青玉四神铺首,这件玉铺首高34.2厘米,宽35.6厘米,厚14.7厘米。正面雕两只大眼睛,有鼻有牙,没下巴,四面雕有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四方神。再有从出土的东汉画像石上也有铺首的形象,其形象却像牛头。 铺首到了明清时代被称之为“兽面”,列入“龙生九子”之一,名叫“椒图”。清代高士奇说它“九日椒图,形似螺蚌,性好闭,故立于门铺”。也就是说它长得和螺蚌一样,性格封闭,所以把它放在大门上负责关门。 明清时代的兽面和以上所说各时代的铺首在造型上变化很大,它不再像饕餮或牛头,而更像狮子头却又多了两只龙角,所以说它是龙生的又不成龙。由于头部是圆形,上颌与鼻突出,两腮内收,下半部被衔环挡住,外形呈扇形,很像海里产的扇贝的贝壳。大概是这个原因,所以说它“形似螺蚌,性好闭”。 清代的兽面头部周围长着和狮子一样的卷窝形鬃发,口中衔着扁平的锁状环,环上有条浮雕云龙图案。在宫苑大门、城门上的兽面,衔环与兽面是连在一起的,不能动,成为死环,完全成为装饰。其原因一是由于门大,兽面所在位置高,一般人根本够不着。二是,宫苑、城门不像屋门需要“随手关门”,是不常关闭的,就是关闭城门也是人在里面推门,用不着在外拉门。在外的人想进门也用不着叩动门环来叫门。小一点的门有的在兽面下面再装一个铁门环,专为拉门用。 兽面也好,铺首也好,这不过是门上的一个装饰。然而它却不是任何人家都可以随便使用的。明清时代对兽面的使用是有着严格的等级规定的。《明会典》中规定:“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定公侯门屋三间五架,门用金漆及兽面摆锡环。一品二品门屋三间五架,门用绿油及兽面摆锡环。三品至五品正门三间五架,门黑油摆锡环。六品至九品,正门一间三架,黑油门铁环。”由此看来,有资格使用兽面的除了皇帝之外只有王侯和一品二品官员,三品以下的官只能用不同的门环了。 平民百姓家的门更需要经常开关,他们使用的叫“门钹”。门钹也是由铺首演变而来的,其形为乳状,像民族乐器中的铜钹,中间装有名叫“柏叶”门吊,吊下一般有云头图案,所以又叫云头环,用来叩门和向外拉门用。 如今现存的一些老建筑如王府、大寺庙与大宅门,还有很多新建的“古建”都不分品级一律安上了“金铺”,造型也是五花八门。原有古建上的兽面已在十年动乱中被视为“四旧”被革了命,如今真正明清时代兽面已经不多了。 作为“龙生九子”之一的“椒图”,不论它原来叫铺首还是叫兽面,也和其他龙子一样,经历了一个漫长的演变过程,与它的兄弟鸱吻、嘲风一起共同装饰着我们民族的建筑。古代的封建统治者用它们来炫耀自己的高贵地位和威严,成了封建等级制度的标志,但在今天看来它们却是我们民族文化中的宝贵财富。 (责编付建平)
雕塑景观纪念人民空军建军60周年
作者: 胡春良   来源: 中国铸造装备与技术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航空博物馆   景观雕塑   空军  
描述: 2009年11月11日,人民空军迎来60华诞,15日中国航空博物馆正式开放,纪念空军成立60周年的主题雕塑景观在航空博物馆震撼亮相。这组景观雕塑由山西宇达集因完成。主题雕塑景观由三部分组成:
刘戈 用淳朴的情感执着追求艺术
作者: 林萱   来源: 中华儿女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博物馆   执着追求   绘画作品   重新认识   中国艺术   情感   中国画   中国当代   油画   绘画创作  
描述: 刘戈,当代具有实力、收藏潜力的画家。1987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2003年毕业于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院。现任唐人街·中国艺术家俱乐部艺术顾问。刘戈的绘画融中西文化于一体,把水墨写意和油画色彩表现得恰到好处,并表达出作品思想内涵上升到哲学层面的意境,让观者面对作品自然产生再度创
< 1 2 3 ... 37 38 39 ... 72 73 74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