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时讯
作者: 暂无 来源: 东方艺术 年份: 200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艺术表现形式   博物院   艺术家   中央美术学院   数码媒体   作品   美术馆   剩余部分   中国当代艺术   李小山  
描述: 首届中国艺术三年展 9月28日,由彭德、李小山策划主持,广州艺术博物院和中央电视台联台主办的“首届中国当代艺术三年展”在广州艺术博物院开幕。共展出油画、雕塑、版画、水墨、录像、摄影、装置作品三百余件
西安孔庙概说
作者: 马志祥   来源: 碑林集刊 年份: 200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三年   拳毛   礼泉县   长孙氏   唐太宗李世民   白蹄乌   昭陵六骏   陈树   飒露紫   碑林博物馆  
描述: 西安碑林博物馆是在西安碑林和原孔庙旧址上建起来的,在馆南墙(影壁)的南侧至今还浮雕着"孔庙"两个巨型大字。当你走进博物馆的大门时,依次看到的牌坊、泮池、石门、小殿(仪门)、两庑都是孔庙的附属建筑
昭陵六骏名实考
作者: 陈诵雎   来源: 碑林集刊 年份: 200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二字   云瑞   《文苑英华》   希烈   上柱国   缠枝牡丹   孝经   如玉   碑林博物馆   玄宗  
描述: 2001年10月28日中国邮政发行《昭陵六骏》特种邮票,这对弘扬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具有积极的意义,它使"昭陵六骏"这组体现唐代雕刻艺术水平的雕塑走出文物界的小圈子,为更广泛的民众所了解。但是,细心的人会发现,这套邮票上的六匹骏马没有具体名称,而是笼统的标为"昭陵六骏",而我们知道,"昭陵六骏"所表现的六匹骏马是历史上确实存在的,每匹都有一个漂亮响亮的名字,他们是:特勤骠、青骓、什伐赤、飒露紫、
有情、有识、有胆的张善平
作者: 楚奇   来源: 武汉文史资料 年份: 200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刘少奇   英租界   大别山   画家   革命博物馆   中国画   评论家   工人阶级   油画   武汉市  
描述: 油画《收回英租界》 “文革”中,张善平因一幅画而被打人“牛棚”,这幅画便是他的得意之作——《收回英租界》。它反映的是刘少奇当年领导武汉工人阶级收回英租界斗争的场面。此画画得很成功,曾荣获湖北省暨武汉市美展一等奖,并被中国革命博物馆收藏(照片)。 善平学油画始于上世纪60
走进芭蕾艺术圣殿——访瓦冈诺娃舞蹈学院
作者: 罗辛   杜琴   来源: 舞蹈 年份: 200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格拉祖诺夫   博物馆   舞蹈学院   中国芭蕾   俄罗斯学派   莫斯科   芭蕾舞团   斯特拉文斯基   圣彼得堡   教学法  
描述: 九、十月之交,正是俄罗斯一年中最美的季节,也是圣彼得堡一年中最美的季节。当芬兰湾的海风渐渐变凉,圣彼得堡城内外的树林便被那大自然的神奇画笔涂成五颜六色,于是人们便用五彩缤纷来形容俄罗斯的秋天。此时的圣彼得堡比莫斯科更有秋意,涅瓦河上经常云聚云散,时
观察家:中国人为什么画油画
作者: 闻立鹏   邵菁菁   来源: 美术观察 年份: 200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博物馆   成熟   角度   画家   心学   决心   参观   中国文化传统   崇拜   油画  
描述: 是在1954年路过苏联,去参观特里恰克夫博物馆,激动得不得了,震撼很大。那时候我已经开始学画了,回国之后就更决心学油画了。
2001广州国际艺术博览会举行
作者: 暂无 来源: 美术观察 年份: 200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中国出口商品交易会   会展   国际   水彩画   博览会   港澳台地区   版画   广州市   北京   油画  
描述: 2001年12月13日至17日,由广州市人民政府主办、广州市文化局承办的2001广州国际艺术博览会在广州中国出口商品交易会隆重举行。本届博览会展出了来自美国、英国、埃及、加拿大、德国、比利时、日本
重在创新
作者: 闻立鹏   来源: 美术观察 年份: 200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博物馆   社会发展   社会责任   中国文化转型   西方先进文化   游戏性   中国文化传统   中西文化   孙中山   中国油画  
描述: 是在1954年路过苏联,去参观特里恰克夫博物馆,激动得不得了,震撼很大。那时候我已经开始学画了,回国之后就更决心学油画了。那主要是被油画的魅力征服了。油画的技巧性、游戏性都是吸
三教合一与诸神共和的艺术表现——洛川民俗博物馆藏“水陆画”赏析
作者: 段双印   段志凌   来源: 收藏界 年份: 200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佛教美术   华夏文明   三十年   陕北黄土高原   佛教文学   三教   佛教音乐   民俗博物馆   佛教建筑   洛川  
描述: 自从佛教传入中国之后,便和艺术结下不解之缘。诸如佛教建筑、佛教文学、佛教音乐、佛教美术等等,它们与华夏文明相融汇,共同构筑起中华民族艺术的殿堂。位于陕北黄土高原的洛川民俗博物馆所珍藏的"水陆画
苏州片中仇英作品的考证
作者: 李倍雷   艾伦·约翰斯顿·莱恩   来源: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版) 年份: 200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复制品   博物馆   仇英   青绿山水   《兰亭图》   绘画题材   印章   《清明上河图》   作品   文征明  
描述: 苏州十六世纪画家仇英(约1494-1552,字实父,号十洲)以仕女画、古典青绿山水画以及非常考究的工笔技巧闻名于世。如今这位大师的作品很难被鉴定,因为大量的二流复制品、膺品以及签署他的名字而被窜改过的画充斤于世。中国的一些搜藏家和鉴赏家对这种情况一直保持着清醒的头脑,他们很关注古籍文献中关于这方面的一些注释。有时这些注释以非常具体的方式记载了画的真伪性,例如注释法,即用伪、不真或假来标名一幅被臆测为仇英的画。在对仇英的现代研究中同样也可找到对众多膺品的叹息之声。马蒂·杨写于1961年的论文就是围绕权威性这个主题进行
< 1 2 3 ... 11 12 13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