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学院应走综合化的道路——吴冠中访谈
作者: 赵权利   来源: 美术观察 年份: 200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国立艺专   工艺美术学   合化   绘画基础   美术学院   吴冠中   西学为用”   中西结合   “中学为体   中国画   清华大学  
描述: 问:目前全国许多美术院校在改革中都将其学科设置作了调整,再次将中国画、油画、版画系合并设立绘画专业。您作为经历过建国前后不同时期艺术院校生活的著名画家,对此有何看法? 答:三十年代的杭州国立艺专在林凤眠任校长期间,中国画和西洋画是不分的,叫绘画系。很幸运,那时我们是国画、油画都学,现在体会得了很大的好处。刚才我在《文艺研究》看到李泽
静观以继往 融合以拓创
作者: 孙黎   来源: 美术观察 年份: 200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新中国油画   油画艺术   新世纪   发展历程   民族文化   文化艺术   “现实主义”   现代精神   油画创作   表现语言  
描述: 当新世纪钟声即将响起,人们都以一种期待而沉思的心绪面对新纪元的开始。在世纪转折、新旧交织的终结与开启,自然会使人们深情回顾、审视上个世纪百年油画艺术在中国的发展脉络从萌芽期的20年代初叶直到世纪末的终结,在这一西洋油画艺术样式伴随着国运兴衰所经历着极不平凡的发展历程中,从无到有,直到如今,它已是人们普遍接受和喜爱的画种。探讨中国油画艺术的发展历程及其趋向,在新世纪开启之时有其重要的学术价值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因为历史往往是从认识上的飞跃或偏差,却必然产生着不同的结局。每一次认识,是一次质的发现和顿悟,是一种可行性建立的基础和开始。
《现代构架》创作随感
作者: 张忆周   来源: 美术观察 年份: 200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油画语言   风格流派   随感   反叛   题材   创作   中国社会   情调   表现手法   感受   跳跃式   中国民族文化   中国人   现代   颓废   构架  
描述: 的情调。而有一些则一味学习国外的新表现:同样的题材、同样的形式、同样的表现手法,却试图表达一个中国人的切身感受。再有一些是极力要承担起弘扬中国民族文化的重任,因而不顾形式、材质是否与所要表现的内质相符,牵强地要在油画这种西方文
诗意的创造——陈若晖近作简评
作者: 周卫民   来源: 美术观察 年份: 200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视觉语言   陌生化   艺术实践   绘画方式   寻觅和探索   插图艺术   现代观念   近作   中国画   艺术形式  
描述: 的视觉现象,这种转变对他来说却是一种艰难的选择,从过往的经验:概念的陌生化中衍生出新的意向,完善出一种新的艺术形式。在这个意义上陈若晖把它做为个人的艺术指向。于是,他奔波于乡间野道、山坳,效劳于色彩与画面的创造中。观其近作,不难看到他的这种探索意义
中国画,何去何从? 如何看中国画的发展——中国艺术研究院美研所副所长陈绶祥访谈
作者: 朱兴国   董立君   来源: 美术观察 年份: 200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道德规范   研究院   所长   中国文化   中国传统绘画   中国艺术   吴冠中   继承与革新   中国画   文化本位  
描述: 本期讨论中国画在现实中的继承与革新问题,几乎所有的文章都提及了近年来出现在中国美术论坛最多的“笔墨”二字以及吴冠中先生的大名。最初以油画立身的吴冠中先生不曾想到涉足中国画领域感悟出的一己体会“笔墨等于零”一经说出,如投石入水,激起千层浪。人们或不必在意众说纷纭中语筌表象的混乱,毕竟其下暗藏的有关中国画的价值判断和中国画在现实中的前途走向等问题以其不可否认的现实紧迫性及尖锐性使论争显示出更深刻的内涵,这是本刊继“笔墨官司”、“大师问题”之后进一步讨论此话题的缘由,也是本刊倡导学术建设所做的努力。作为特邀主持人,我建议读者在阅读时注意文章作者们在“中国画有没有底线”、“中国画的现代性”等问题上的意见,并稍花工夫厘正文中使用的“中国画”“国画”、“中国传统绘画”、“水墨画”等基本概念。我们期待着阅读这组文章后的反馈意见。
论摘
作者: 暂无 来源: 美术观察 年份: 200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中国文化   20世纪   大众文化   美术批评   著作权法   动画   中西合璧   中国画   徐悲鸿   油画  
描述: 泛消费时代的三种大众文化心理 杨静撰文认为,后工业社会的特征之一就是它的“泛消费”,当人格与尊严都可以加上包装、称斤论两的时候,文化已经成为时装店里一道惹人的风景,与诸种名牌一决雌雄。比起前些年人们一拥而上拒绝思
中国古代瓷器对日本瓷器的影响
作者: 冯小琦   来源: 收藏家 年份: 200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中日文化交流   中日两国   多样化   中国陶瓷   传播   历史   文化艺术交流   日本   绘画   物质文化  
描述: 中日两国一衣带水,自古有着友好交往的历史。一、中日文化交流与日本出土的中国陶瓷自秦汉以来,中口两国就有着频繁的文化艺术交流。中国先进的物质文化——建筑、雕塑、漆器、织锦、陶瓷、服饰、绘画、书法等以及制造技术陆续传播到日本。唐代是我国陶瓷进一步发展时期,与魏晋南北朝时期相比,瓷器品种更加多样
传统与21世纪三题
作者: 徐建融   来源: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版) 年份: 200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艺术风格   中国   绘画   传统文化   理论研究  
描述: 一、做好自己的事情 传统与西化之争,是20世纪中 国画坛的一个中心命题,从世纪伊始 至世纪维末,论争之激烈,参与的人 数之众,影响的范围之广泛,远远超 过其他任河命题。在“冷战”的形势 下,双方呈
艺术散论
作者: 袁运生   来源: 南通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中国艺术   教育改革   中西文化  
描述: 中国艺术是人类最高智慧和创造精神的结晶 ,在世界文化史上理应占有重要地位。要从根本上改变所谓的“西方中心论” ,提高人们对中国艺术的认识水平 ,必须加大艺术教育改革力度。这当中 ,西方现代文化也为我们认识本民族文化提供了一个参照系
一个值得高度重视的社会问题——谈因特网对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负面影响
作者: 田跃安   来源: 内部文稿 年份: 200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政治观念   意识形态   负面影响   大学生   文化渗透   思想政治素质   因特网   虚拟环境   社会问题   民族意识  
描述: 为代表的国家级四大骨干网络,通过电信部门的四个出口与因特网联结。网民的人数呈直线上升的态势增长,截至2000年6月底,已有网民1690万,比1996年初的2万人增加了800多倍。网上的内容更是五彩缤纷、包罗万象,大有将人们的生活“一网打尽”之势。
< 1 2 3 ... 7 8 9 ... 48 49 50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