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化艺术】搜索到相关结果 23 条
-
跛足老翁与"地球第一雕塑"
-
作者:
霄汉
来源:
科技文萃
年份:
200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王炳照
人民英雄纪念碑
中国
浮雕
文化艺术
雕塑家
-
描述:
让我们先端详一下传奇的王仁民老先生:身材高在,面如白玉,鼻直口方,让人想象他曾拥有过不同寻常的英俊.高远辽阔的目光,振奋人心的谈吐,让人感受到一个理想主义者才会有的年轻精神.
-
艺术创作中的学术价值取向与社会文化走向
-
作者:
孙立人
来源:
西北第二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艺术发展
中国艺术
艺术家
社会文化
文化艺术
艺术创作
艺术形式
波普艺术
中国美术
学术价值取向
-
描述:
改革开放以来文化艺术的发展与国家经济建设一样 ,有目共睹 ,无论横向发展 ,还是纵向深入都打开了新的发展空间 ,中国艺术在文化领域里更是走在前沿。开放 ,就是打开关闭的门窗。因为我们落后 ,西方
-
静观以继往 融合以拓创
-
作者:
孙黎
来源:
美术观察
年份:
200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新中国油画
油画艺术
新世纪
发展历程
民族文化
文化艺术
“现实主义”
现代精神
油画创作
表现语言
-
描述:
当新世纪钟声即将响起,人们都以一种期待而沉思的心绪面对新纪元的开始。在世纪转折、新旧交织的终结与开启,自然会使人们深情回顾、审视上个世纪百年油画艺术在中国的发展脉络从萌芽期的20年代初叶直到世纪末的终结,在这一西洋油画艺术样式伴随着国运兴衰所经历着极不平凡的发展历程中,从无到有,直到如今,它已是人们普遍接受和喜爱的画种。探讨中国油画艺术的发展历程及其趋向,在新世纪开启之时有其重要的学术价值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因为历史往往是从认识上的飞跃或偏差,却必然产生着不同的结局。每一次认识,是一次质的发现和顿悟,是一种可行性建立的基础和开始。
-
中国古代瓷器对日本瓷器的影响
-
作者:
冯小琦
来源:
收藏家
年份:
200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中日文化交流
中日两国
多样化
中国陶瓷
传播
历史
文化艺术交流
日本
绘画
物质文化
-
描述:
中日两国一衣带水,自古有着友好交往的历史。一、中日文化交流与日本出土的中国陶瓷自秦汉以来,中口两国就有着频繁的文化艺术交流。中国先进的物质文化——建筑、雕塑、漆器、织锦、陶瓷、服饰、绘画、书法等以及制造技术陆续传播到日本。唐代是我国陶瓷进一步发展时期,与魏晋南北朝时期相比,瓷器品种更加多样
-
领略中国艺术
-
作者:
文清
来源:
中亚信息
年份:
200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传统与现代
中国艺术
艺术作品
艺术家
东哈萨克斯坦
文化艺术
中国当代
中国远古时代
展览会
民俗博物馆
-
描述:
中国当代著名艺术家作品展在东哈萨克斯坦州民俗博物馆举行。在被中国人称为"传统与现代艺术"的展览会上,共展出了200多位艺术家的作品。其中不仅有运用仿古色彩展示中国远古时代文化艺术的铜制品和精雕细刻
-
穿梭于欧亚大陆的候鸟——赫伯特·谢罗印象
-
作者:
赵丽仙
来源:
湖北美术学院学报
年份:
200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东方文化
创造力
安全别针
欧亚大陆
艺术展
艺术家
文化艺术交流
候鸟
美术作品
武汉市
-
描述:
初识赫伯特·谢罗(Herbert·J·Schero),是在1997年他作为杜伊斯堡市艺术家代表应邀来武汉市作文化艺术交流期间.他的个人作品展览设在武汉市群众艺术馆展厅.初秋的一天,我带着午后的困盹
-
仇志海艺术馆珍藏作品选
-
作者:
尹毅
来源:
走向世界
年份:
200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作品选
政治部
艺术作品
艺术馆
江泽民
黑陶文化
文化艺术
雕塑家
美术师
传统文化
-
描述:
仇世森潜心黑陶文化的研制和挖掘,使这项失传四千余年的传统文化重放异彩,成为再现龙山文化艺术的奠基人。仇志海、仇世森的黑陶艺术自1989年以来,先后获得国务院文化部科技进步一等奖、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
云峰画苑
-
作者:
暂无
来源:
艺术界
年份:
200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南池子
丝网印刷
媒材
优秀青年
城市表面
中央美术学院
个性化艺术
丝网版画
复杂路径
油画
-
描述:
位于北京南池子大街136号皇史成的云峰画苑一如既往地推介当代优秀青年艺术家及其作品。
-
雕塑要永远扎根在优秀传统艺术的沃土中——谈内蒙古选手侯军
-
作者:
慧文
来源:
雕塑
年份:
200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优秀传统
内蒙古
民间工艺
文化艺术遗产
雕塑家
东方色彩
雕塑艺术
城市雕塑
工艺美术
公共艺术
-
描述:
跟侯军交谈,你会感受到他性格的淳朴和他对艺术的执著追求。他没有获奖,但他认为收获颇丰。他表示要通过自己的努力,回报这次活动的组织者,促进内蒙古雕塑事业的发展,为中国雕塑艺术的发展尽一份力。
-
融合·创新·升华
-
作者:
范伟民
来源:
雕塑
年份:
200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继承与创新
艺术家
文化艺术
雕塑理论
雕塑家
东方与西方
雕塑教育
雕塑艺术
艺术魅力
雕刻艺术
-
描述:
历时半个月的“中国雕刻艺术节”已经落下帷幕,这一世纪之交的大型雕刻艺术交流活动在形式上已经结束,但它所引发的对传统与现代、工艺与艺术、现状与未来的思考则更像一个开始。此次活动不仅为举办地惠安的传统雕刻产业的振兴注入了一股新鲜的气息,也为中国雕塑事业的发展带来新的启迪。 具有数千年历史的中国文化让在这片土地上繁衍生息的人们沐浴着这种悠久文化的洗礼和熏陶,其衣食住行无不渗透和体现着这种文化的影响,从而形成哲学、文学以及艺术的不同且又各具特色的思维方式、风格流派,一代代地流传至今,并影响着各个领域,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