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关键词
史诗性的雕塑艺术——从前苏联以雕塑为主体的大型纪念性综合体谈起
作者: 李镝   来源: 美苑 年份: 199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综合体   斯大林   室外雕塑   前苏联   纪念性   列宁格勒保卫战   艺术形式   卫国战争   雕塑艺术   史诗性  
描述: 以雕塑为主体的大型纪念性综合体的出现 和发展 在人类文明史上,古代艺术家已多次很有经验地综合运用包括建筑、雕塑、绘画等多种艺术手段,创造出诸如雅典卫城、圣彼得大教堂、凡尔赛宫、天坛等艺术精品,使这些人文环境空间传达出更多的观念和意图,更富感人的艺术魅力。然而,这些艺术综合体都是由建筑唱主角,作为具有压倒优势的主体。而以雕塑为主体的纪念性艺术综合体,则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出现的。从数量,尤其从规模上看,首推前苏联。 40年代末的建于德国柏林的苏军烈士陵园可以说是第一座成功的,以雕塑为主的纪念性艺术综合体。它把13米高的象征性战士雕像、两座战士跪像、母亲雕像、十块浮雕与基座建筑(烈士名册厅)、陵园门、旗门等建筑和高大的绿化带有机综合成为一个整体,营造出凝重深沉的纪念性氛围。
狄安娜·奥哈迪德的雕塑:彩色维纳斯的诞生
作者: 芭芭拉·波洛克   瑞贝卡·罗伯特孙   艾瑞卡   来源: 美苑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人体   哈迪德   躯体   外壳   阿勒颇   创作   艺术史   作品   雕塑   叙利亚  
描述: 的活力、呼吸与性感。奥哈迪德关注到了所有这些层面,并自觉地将它们表现在作品当中。1981年奥哈迪德出生在叙利亚的阿颇,在美国中西部长大。2005年获弗吉尼亚联邦大学M.F.A学位,2007年考入著名的斯考希根绘画与雕塑学
勒·柯布西耶绘画的建筑演绎
作者: 孙琦   来源: 美苑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现代建筑   勒·柯布西耶   建筑师   室内空间   纯粹主义   建筑学   绘画形式   新精神   雕塑   室内设计  
描述: ·柯布西耶是安东尼奥·高迪所向往的最佳建筑师人选,作为建筑师同时又是画家或雕塑家,他更有着文艺复兴之子的超然禀赋,在建筑与城市规划、家具设计、室内设计上都做出过贡献,并对后世的建筑界影响颇巨。斯特
试析伊和淖尔M1出土人物银碗
作者: 王晓琨   来源: 文物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2010年   北方地区   人物   内蒙古锡林郭勒盟     文明交流   正镶白旗   出土  
描述: 2010年,在内蒙古锡林郭勒盟正镶白旗发现的伊和淖尔M1[1],是近年来中国北方地区北魏墓葬考古的一项重要发现,尤以出土多件反映中西文明交流的器物而引人注目。本文通过对墓中出土的1件高浮雕鎏金人物银
易县北魏交脚菩萨像造型上的几个问题
作者: 金申   来源: 文物 年份: 199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易县   博物馆   北魏   莫高窟   坐像   放射状   造型   弥勒像   造像   菩萨  
描述: 河北易县出土的这批石造像中有一件北魏和平六年(465年)交脚菩萨残像,仅存腹部及双腿,残高48、宽38厘米,坐在覆莲座上。座左侧尚残存一卧狮。造像的双腿突显,裙紧裹腿部,衣纹呈双棱的突起状,从腿侧看纹线分二叉如燕尾。腹部有裙腰外翻如垂幕形,且正中有下垂的裙带呈放射状,边缘折叠如折带(有关此像图版,均见《文物》本期《河北易县发现一批石造像》图一~三)。像背后是仅存的光背下部,有浮雕人物及题记。最上部边沿尚可见双脚,旁有莲蕾数朵。从北魏早期石造像光背后浮雕内容推断,应是表现释迦太子诞生时,上下左右各行七步,步步生莲的画面。类似的构图还可见北魏
榆林发现的刘宋金铜佛像质疑
作者: 金申   来源: 文物 年份: 199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十六国时期   发现   坐像   金铜   刘宋   榆林   佛像   弥勒像   南北朝   发愿文  
描述: 型伪造佛像分析,此件属款景平元年(423年)的王世成造弥勒铜像亦应为近代的伪品。理由如下。 1.关于单尊的弥勒倚坐像榆林景平佛像据发愿文可知为弥勒,呈倚坐姿(普跏趺坐)。弥勒像从十六国时期即多见于石窟的雕塑和壁画上。但从目前石
渝林发现的刘宋金铜佛像质疑
作者: 金申   来源: 文物 年份: 199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十六国时期   发现   坐像   金铜   刘宋   榆林   佛像   弥勒像   南北朝   发愿文  
描述: 型伪造佛像分析,此件属款景平元年(423年)的王世成造弥勒铜像亦应为近代的伪品。理由如下。 1.关于单尊的弥勒倚坐像榆林景平佛像据发愿文可知为弥勒,呈倚坐姿(普跏趺坐)。弥勒像从十六国时期即多见于石窟的雕塑和壁画上。但从目前石
杭州五代宋元石刻造象复勘后的一点意见
作者: 俞剑华   罗?子   于希宁   来源: 文物参考资料 年份: 195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烟霞   飞来峰   宋元   五代   地位   罗汉   弥勒像   杭州   造像   意见  
描述: "文物参考资料"1956年第一期刊载了史岩同志的"杭州南山区雕刻史迹初步调查",诚如史岩同志所说的,五代宋元造像,在杭州数量相当丰富,并且多是石雕,足够补充西北和华北石窟的空缺。它在中国雕塑史上实在是占有一定地位。因此我们于最近,亦以将台山、烟霞洞、石星洞和灵隐飞来峰为重点,作了一星期的突地考察,现在就我们所得,提出一些意见,作为研究此项造像的参考。
佛教雕塑艺术中弥勒佛形象的演变
作者: 张平一   来源: 文物春秋 年份: 199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佛造像   弥勒佛   北魏   十六国时期   犍陀罗   佛教雕塑艺术   中国化   中国佛教   佛教艺术   弥勒像  
描述: 佛教雕塑艺术中弥勒佛形象的演变张平一中国佛教艺术是随着佛教的发展而兴起的。东汉明帝时佛教绘画、雕塑、寺庙建筑传入中国,标志着中国的佛像雕塑、壁画和佛寺建筑三大艺术开始。佛教是十分重视通过艺术手段来表现自己的存在和力量,扩大自己的教义和思想的。佛教艺术...
穿越时空的青铜光芒:青州市博物馆青铜佛教塑像赏析
作者: 李亮亮   来源: 文物鉴定与鉴赏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博物馆   弥勒佛   形象   青州市   中国佛教   雕塑史   立像   青铜塑像   佛教造像   青铜像  
描述: 雕塑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梁思成先生在《中国雕塑史》一书中盛赞:"艺术之始,雕塑为先……雕塑之术,实始于石器时代,艺术之最古者也。"青铜像在我国雕塑史上占据重要地位。如果说三星堆及其之前的青铜像和面具仍具有肇始阶段的原始色彩的话,那么汉代的青铜造像即可称为成熟期的产物。尤其是青铜佛像的出现,不但为传统雕塑带来了新的元素,更是影响了其后几千年的雕塑史,成为中国雕塑一个大的门类。在中国长达数千年的雕塑史上,在统治阶层的大力宣扬下,在虔诚信仰的驱动之下,在高超的手工业
< 1 2 3 ... 22 23 24 ... 105 106 107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