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关键词
广东当代油画16人展为何研究具象?
作者: 皮道坚   来源: 艺术界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抽象与具象   具体物   艺术家   具象艺术   艺术气质   实践方式   造型艺术   研究   艺术个性   油画  
描述: 形象”,具体说是现实生活或大自然中具体存在的物象。“具象艺术”当指以这具体存在的物象为母题或描绘对象的艺术。微妙之处在于“具象”一词在造型艺术圈的流行,
聚在一起就有意义
作者: 郭润文   来源: 艺术界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具象   子君   研究生导师   意义   色彩   艺术家   画面   作品   表现主义手法   油画  
描述: “研究具象”只是一个说法,并不存在很深刻的含义,因为一提到“研究”二字便会产生负担,似乎要承担某种责任。我不清楚16位艺术家是怎样想的,但我知道他们大多都是研究生,或者在读,或者已经毕业,而且所研究的内容大都与具象油画有关,从这个角度来说,“研究具象”作为他们举办画展、出画册的名称比较恰当。
谈巨燕作品
作者: 一迁   来源: 艺术界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山东   对比   抽象与具象   系列   高级研修   铁块   有序   作品   线条   钢铁  
描述: 巨燕(女)艺术简历1964年生于山东,1987年毕业于山东艺术学院美术系。2004年进入上海油画雕塑院高级研修班学习。职业画家,现居上海。多年致力于连环画及书籍装帧插图艺术。钢铁系列是巨燕最近的新作。她从女性的视觉角度来表现粗砺悍然的工业形象——钢铁。这些坚硬刚性的铁器,经过变形、扭曲,多了几分柔情;用冷暖色调的对比,表现在夕阳的映衬下的
石雕的历史诗意
作者: 王林   来源: 雕塑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工业产品   具像   历史   雕塑观   造型   传统经典   钻孔   文化价值   作品   抽象形态  
描述: 邓乐作品始终着眼于雕塑的形态意义和文化价值。或者挪用传统经典,或者取材工业产品,有具像造型,也有抽象形态。他经常运用钻孔和透光的方式,把空间植入形体,让司空
百年设计——300件特殊展品
作者: 暂无 来源: 雕塑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海报   灯具   椅子   艺术馆   国际展览中心   设计师   西班牙   平面设计   作品   美术馆  
描述: 展览于6月7日在上海美术馆开幕,第二站将登陆北京世界艺术馆。其间,展览将展通过椅子、灯具和海报展示百年来最优秀的西班牙设计。
“墨宝”——明、清“墨文化”欣赏
作者: 赵树同   来源: 雕塑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欣赏   文书   文化生活   科学文化   文房四宝   中国传统思想   独具特色   科学艺术   领先地位   墨文化  
描述: 笔、墨、纸、砚“文房四宝”是中国独具特色的文书工具,在中国文化生活的发展中,实居一切科学艺术的领先地位,是一切科学文化的先驱。
王黎明等
作者: 暂无 来源: 雕塑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欣赏   文书   文化生活   科学文化   文房四宝   中国传统思想   独具特色   科学艺术   领先地位   墨文化  
描述: 王黎明等
徐芒耀的抉择与追求
作者: 王梅芳   来源: 美术之友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具象   写实技法   照相机   现代化观念   抽象   视觉感受   新组合   现代意味  
描述: 油画展"金奖。现任上海师范大学美术学院院长。徐芒耀是我国少有的具有现代化观念的具象画家,在他的画布上.具象与抽象结合.以细腻的写实技法,抽象的思维.重新组合
我的几张画
作者: 郭祖昌   来源: 中国油画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语言   转译   人生际遇   个人   画面   表现形式   具象表现   作品   弗洛伊德   精神  
描述: "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岁月蹉跎,一晃又是几春秋。翻来覆去的生活折腾,真有点让人身不由己。怀揣着儿时"邯郸学步"的梦想,一路走来——从工作到学画,从学画到工作。这之间的距离曾因为某些原因似乎显得特别遥远。在工作的日子里,没有躬行力学,也无春花雪月。但,黎明依旧,太阳照样东升。于是,恐惧裹挟着渴求实现了心中的期许——回美院学习。
聚在一起就有意义
作者: 郭润文   来源: 美术大观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具象   画展   含义   意义   艺术家   负担   责任   承担   油画   研究生  
描述: “研究具象”只是一个说法,并不存在很深刻的含义,因为一提到“研究”二字便会产生负担,似乎要承担某种责任。我不清楚16位艺术家是怎样想的,但我知道他们大都是研究生,或者在读,或者已经毕业,而且所研究的内容大都与具象油画有关,从这个角度来说,“研究具象”作为他们举办画展、出画册的名称比较恰当。
< 1 2 3 ... 8 9 10 ... 15 16 17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