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关键词
杭州飞来峰第9l号龛藏传佛教造像考
作者: 赖天兵   来源: 中国藏学 年份: 199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遗存   石窟   飞来峰   精细   藏传佛教   中国   元代   佛教石刻   杭州西湖   造像  
描述: 飞来峰矗立于杭州西湖西北灵隐风景区的青山翠谷之中,峰奇石怪、泉清气幽.在峰麓玲珑的山石和奇幻的洞壑间.散布着起自五代吴越国,经历宋、、明诸朝雕造的佛教石刻造像300余尊,形成了我国石窟雕刻艺术史
武则天与皇泽寺
作者: 段建平   来源: 风景名胜 年份: 199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广元市   都督   纪念   四川北部   艺术风格   嘉陵江   唐太宗   武则天   皇泽寺   女皇  
描述: 在四川北部山清水秀的广元市,流传着这样一段故事:唐太宗贞观年间,利州(广元在唐代时称为利州)都督家诞生了一个美丽的女孩。女孩呱呱落地时,城郊的南山飞起一只五彩的凤凰,在利州上空盘一圈后便向天的尽头飞去。这个女孩便是武则天。武则天后来真的成了人中之凤,利州城西的川主庙便也改成皇泽寺。川主庙本是为纪念
窘迫与变通
作者: 暂无 来源: 出版广角 年份: 199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意识形态   多样性   出版社   上世纪末   多元化时代   不可避免   单一模式   生存方式   行为过程   替换  
描述: 上世纪末人们努力用“新一元”替换“旧一元”,以此迎接20世纪的到来;20世纪末,人的生存方式的多样性多元化,奠基了一个五彩纷呈又扑朔迷离的多元化世界,人们用“多元”替换“一元”的行为过程,交织着自觉
元大都出土青花瓷器的无损分析
作者: 李德金   蒋忠义   来源: 同步辐射装置用户科技论文集 年份: 199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无损分析   考古学   瓷器   元大都出土  
描述: 大都出土青花瓷器的无损分析
食物中的“五色运动”
作者: 白寒松   来源: 药膳食疗研究 年份: 199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胡萝卜素   营养素   微量元素   营养缺乏症   内分泌功能   食物调配   黑木耳   黑色食品   生理功能   白色食品  
描述: 食物品种繁多,五彩缤纷。有些营养学家将食品分为五大类,即:白色(大米、白面)、红色(各种畜禽、鱼虾及肉类)、绿色(新鲜水果、蔬菜)、黄色(大豆、花生及其他干果类)、黑色(海带、紫菜、黑豆、黑芝麻、黑木耳),并建议人们开展“五色运动”,提醒人们在膳食中...
九九归元话《莲还》──访著名雕塑家曹崇恩
作者: 余德富   来源: 岭南文史 年份: 199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雕刻家   艺术化处理   归元   雕塑家   澳门特别行政区   香港回归祖国   澳门回归   人物肖像   中西方艺术   郁达夫  
描述: 九九归元话《莲还》──访著名雕塑家曹崇恩
EDXRF对宣德官窑青花瓷器色料的无损分析研究
作者: 苗建民   王莉英   来源: 故宫博物院院刊 年份: 199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元青花   残片   EDXRF   官窑   青花瓷器   青花色料   碎片   无损分析   X荧光谱   宣德  
描述: 技术采用高分辨率的Si(Li)半导体探测器代替WDXRF光谱中复杂的晶体分光系统,而使这种仪器具有对样品中的元素定性定量分析速度快、造价低廉的特点,在近二十多年的时间里赢得了广泛的用户,得到了迅速的发展。特别是由于它去掉了晶体
澳门的小与大
作者: 王荣久   来源: 华人时刊 年份: 199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公共设施   纺织品配额   人均国民生产总值   欧共体   名胜古迹   第一印象   祖国内地   澳门元   中西文化   形象比喻  
描述: 说起澳门,人们的第一印象就是小。挂在口头上的形象比喻是;“迷你城市”,“弹丸之地”等等。这里的公园、公共设施、名胜古迹处处给人一种小巧玲珑之感;就连公共汽车也不像北京的那样又长又宽,多是“中巴”;城市地图的比例
雕塑 摄影
作者: 孟韬   来源: 中国摄影 年份: 199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萨拉   拼贴   库斯   贾克梅蒂   元素集   美国投资银行   比克   私人生活   超现实主义   彩色相纸  
描述: 雕塑 摄影
文人画传统中的工笔因素
作者: 麻元彬   来源: 西北美术(西安美术学院学报) 年份: 199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文人画家   中国文化   工笔画   文人画传统   审美情趣   宋元文人画   中国绘画   人生理想   墨戏画   中国文人  
描述: 我们必须认识到一种文化和它诸多艺术现象的产生、发展和继承,必需从它广阔的文化背景、时代背景、社会背景、思想史和哲学史的研究中寻找答案,从艺术家的生命哲学、人生理想、价值判断取向以及审美趣味研究中去寻求答案。中国绘画,一开始都是为了表现中国文化中特有的审美精神,审美理想,以及审美情趣。而后,在具体的画体、画题、画风中表现出它的特殊性所在。 “天下有道而见,无道则隐。”(《论语·泰伯》),“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孟子·尽心》)和“内圣外王”等等,作为最初中国文人的人生理想,并希望在短暂的生命岁月中,使
< 1 2 3 4 5 6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