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元】搜索到相关结果 460 条
-
苍狼白鹿·元代青花香炉的造物和文化特色
-
作者:
于清华
来源:
中国陶瓷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苍狼白鹿
青花香炉
元代
-
描述:
青花香炉是元青花瓷器类别中的一种,目前传世的元青花香炉不多,但,从这为数不多的元青花香炉中,可以一窥元代青花香炉的面貌。元青花香炉即可以看作是蒙古族接受汉地文化和其他多元文化影响的结果,又可以看作是蒙古族色彩好尚的体现。
-
天价鸡缸杯不是风向标
-
作者:
王悦阳
来源:
新民周刊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元青花
成化窑
瓷器市场
填彩
香港苏富比
拍卖纪录
官窑瓷器
鸡缸杯
成窑
中国瓷器
-
描述:
有不少业内人士认为,高价所带来的,未必是瓷器市场的复苏。在刚刚过去的香港苏富比春拍中,一只明成化斗彩鸡缸杯以2.8124亿港元的成交价刷新中国瓷器世界拍卖纪录,买家即为近来声誉鹊起、毁誉参半的大藏家刘益谦。一只不足手掌大的酒杯为何能
-
驭马人 明代 汉白玉 圆雕 高203厘米,长274厘米 辽宁省抚顺市元帅林文管所藏
-
作者:
暂无
来源:
中国美术教育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奉系军阀
白玉
圆雕
石刻
抚顺市
元帅
明代
辽宁省
-
描述:
抚顺元帅林(原为奉系军阀张作霖的陵园)内陈设明清两代石刻以及影壁浮雕62件,大多从北京西郊隆恩寺迁入。、其中明代石刻文官、武将和一对驭马人,不知原置何处。这座《驭马人》石刻,驭者身躯健壮,倚马侧立
-
美丽皖垦的五彩日历
-
作者:
王洪
来源:
中国农垦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元复
食品集团
皖河
敬亭山
花丛中
稻花香
农村改革
敬亭绿雪
保障房
一代文豪
-
描述:
美丽皖垦的五彩日历
-
碗
-
作者:
杜良振
来源:
散文百家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童年
元青花
用水
工作队
柱子
白瓷
瓷蓝
母亲
确认
墙洞
-
描述:
拆旧房时发现了一个碗,这碗坏成了两半,粗瓷蓝花,藏在柱子旁的墙洞里。掏出来用水涮净后我才确认,这并不是什么"元青花"和"邢白瓷",就是一个普普通通的粗瓷大碗,一个见证了我童年乐趣的珍藏。小时候吃饭
-
江南的古镇
-
作者:
赵振元
来源:
散文诗世界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祖国现代化
特色小吃
商品琳琅满目
大集
赵振元
历史演绎
秋色平分
历史文化环境
人从
美食天堂
-
描述:
漫步在美丽的江南,拾起一道独特的风景,它像珍珠一样洒落在江南各地,把水乡装点得靓丽迷人,这就是江南的古镇。小桥流水,蜿蜒连片,乌篷船穿街而过,划破水中倒映的两岸楼影。古镇是历史的新章,流动着新生活万种风情,这里没有大都市商业的繁华,却像小家碧玉,玲珑剔透,秀美动人。多少年了,古镇依然熙熙攘攘,勤劳而又和谐,洋溢着富庶和文明。
-
文徵明书画中的茶文化影响
-
作者:
汪文忠
来源:
贵州茶叶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仇英
明四家
冯元成
文人画家
绘画风格
衡山居士
艺术视角
文徵明
吴门四家
画中
-
描述:
文徵明(1470-1559),初名璧,字征明,因祖籍衡山而自号衡山居士。是明代著名的画家、诗人。与沈周、唐伯虎、仇英并称为"吴门四家"、"明四家"。文徵明的书画造诣极高,能工笔,能写意,山水、人物、花鸟、无一不精。同时,文徵明还是一位爱茶之人,他常与友人在一起共饮香茗,兴之所至之时便挥洒丹青,将茶会场面绘于画中。茶的清新、自然、淡雅和文徵明清逸、文秀、沉静的绘画风格相契
-
元青花人物故事图与元杂剧关系刍论
-
作者:
陈帅
来源:
新视觉艺术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青花人物故事图瓷器
元代
-
描述:
在元代瓷器中,以元杂剧中人物故事为图案设计的青花瓷器以其丰富的题材和超群的画工,备受世人的关注。本文从元杂剧的兴起与繁荣入手,通过对元青花瓷器上的人物故事图与元杂剧进行分析,探讨元杂剧对元青花人物故事图瓷器的影响以及元青花人物故事图瓷器发展的客观必然性。
-
高压气囊搬运技术在建筑物平移中的应用研究
-
作者:
李旭光
付素娟
李佳
来源:
建筑结构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平移
高压气囊
有限元
-
描述:
有限元分析。结果表明:高压气囊搬运技术在建筑物平移中对场地的承载力要求低,平移速度快,可降低施工费用和缩短工期。本工程的成果可为采用高压气囊搬运技术平移建筑物提供一定的参考。
-
都市实践 亦山亦房
-
作者:
暂无
来源:
建筑学报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亦房
建筑元素
概念意义
都市实践
多向性
建造方式
中国古代园林
基式
人与自然
-
描述:
中国古代园林的精髓在于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提炼与升华。本方案在一个300m2的狭长空间内,将园林中的种种建筑元素抽象化之后,叠加成一个概念意义上的园林,人们环绕其中,在堂、山、径间移步而无法清晰辨识内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