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关键词
早期的佛教彩塑
作者: 金维诺   来源: 雕塑 年份: 200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泥塑   匠师   龟兹   敦煌   麦积山   佛像   佛教彩塑   凉州   菩萨   克孜尔石窟  
描述: 佛教的早期遗物虽然在我国四川、江南等地有所发现,但在这些地区却未遗存早期寺院,只是在新疆和河西一带,随着佛教的传播,有遗存下来的寺、塔和石窟寺遗址。兴建佛教寺院,这种渊源虽然是由亚洲西部传到我国新疆地区,但由于不同的地理环境和材质特点,犍陀罗石雕艺术在这里未得到发展,而彩妆泥塑和壁画却代替了石雕。当时鄯善、于阗、龟兹等地的艺术匠师根据当地的具体条件进行了创造,无论在寺院形制、窟室组合,以及泥塑彩绘等方面,都显示了艺术家的才能。
汉魏时期佛教造像遗迹
作者: 金维诺   来源: 雕塑 年份: 200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西域   遗迹   佛教影响   汉魏时期   僧人   神树   佛像   摇钱树   佛教造像   浮屠  
描述: 佛教何时传入中国,学术界一般把东汉、三国作为佛教在汉地的初传期。汉明帝永平求法之后,洛阳西来僧人日渐频繁,朝廷为之安置。洛阳城西的白马寺,初为僧人住所,后成佛经重要译场。佛教影响也随之进入王侯封地及宫庭,楚王刘英在封地彭城,祭祀黄老、浮屠,佛教徒及神仙方士寄居门下有数千人。孝桓帝崇信黄老、浮屠,延熹八年正月、十一月,先后遣中常侍左绾、管霸往苦县祠老子,九年秋七月庚午,祠黄、老于濯龙宫。并“以金银作佛形象”(《历代三宝记》),《后汉书·孝桓帝纪》论曰:“前史称桓帝好音乐,善
生殖崇拜——汉代画像石中的一种文化现象
作者: 张压西   来源: 雕塑 年份: 200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风伯雨师   生殖崇拜   “事死如事生”   现实生活   艺术题材   汉代画像石   野合   性行为   汉画像石   文化现象  
描述: 汉代是中国封建社会的上升时期,是我们民族形成性格的时期,不仅有丰富生动的现实生活,还充满着各种怪诞的思想和学说。所以汉代艺术品中,尤其是画像石、砖除有大量真实的人物、动物之外,还有很多臆造的表意性
在当代文化氛围中对公共艺术的思考
作者: 李秀勤   来源: 雕塑 年份: 200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大总统   深刺   当代文化   家味   雕像   安人   布莱克   己文化   公共艺术   历史展示  
描述: 在本期主题中,刊登了美国圣迪亚哥美术学院教授曼斯菲尔德的文章——《布莱克山的 圣像》和孙振华《公共艺术时代》一文的第三部分。两篇文章从不同的角度反映了公共艺术 的属性和本质。
焕发的肌理——南阳汉画像石肌理说探索
作者: 周子强   来源: 雕塑 年份: 200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创造特征   人工肌   肌理变化   灵感思维   心灵交流   艺术创作   肌理说   汉画像石   南阳汉画   人类精神  
描述: 和心灵交流的需要。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艺术作品已成为人类精神和心灵交流的重要渠道。作为艺术珍品的南阳汉画像石,在人类精神和心灵交流的渠道中,焕发着勃勃生机。由于创作理论及创作类型的不同,在其制约和影响下
品味江南 潘鸿海油画作品集
作者: 潘鸿海绘   来源: 北京:华艺出版社 年份: 2003 文献类型 : 图书 关键词: 裸体人物画(学科:   年代:   人像摄影   裸体人物画   中国   现代)   技法(美术))   技法(美术)   人像摄影(地点:  
描述: 林林总总的艺术观,艺术流派,使当今艺术百花园绚丽多彩。年龄、阅历、性格、修养、机遇、环境的不同,使艺术家们营造了自己的气氛,几十年来,潘鸿海以江南水乡为创作母体,以写实油画表现手法为艺术风格,创作了一系列油画作品,这些作品真诚地阅读生活、研究技法,为……
论中国古代雕塑的特征
作者: 杨先艺   来源: 雕塑 年份: 200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中国古代雕塑   曲线造型   玉器   线刻   线条美   秦始皇兵马俑   佛像雕塑   青铜   造型艺术   雕塑艺术  
描述: 中国的造型艺术,往往追求一种精神美、意象美。这种追求不能不从中国自身的文化中去寻找。从中国文化的高、低两个层面上来看,高层面是先哲及理论家的著述中的思想,如孔子的礼乐不在“钟鼓玉帛”,老子的“大象无形”,庄子的“以天合天”、“凝神”等。低层面是民俗与宗教中体现出的观念,这一层面主要表现的是天地崇拜、万物有灵论。这种审美心理导致了中国雕塑艺术创作过程中象征性表意手法的运用,象征性并不是中国雕塑
雕塑与环境漫谈
作者: 刘爱平   来源: 雕塑 年份: 200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物质生活质量   人文空间   雕塑作品   人文环境   艺术成就   公共环境   雕塑家   雕塑艺术   佛像   城市雕塑  
描述: 随着我国改革步伐的不断加快,经济政策的全理调整,人们的观念和物质生活质量的逐步提高,关注与提高人们的精神生活的水平和质量成为当前重要的一个话题。另一方面,繁忙的工作、拥挤的人群、耸立的商厦、疯狂的竞卖、刺眼的玻璃幕墙,使得濒下精神崩溃的人们愈来愈强烈地渴望能有一块让人喘息、让人平静、让人能够进行心灵沟通的人文空间。于是,随着度假村、文化广场等供人休闲的文化设施俏然悄起,雕塑艺术逐步的进入了人们改善了的生活环境与空间之中,而如何认识、协凋雕塑与环境的关系问题便成为众多城市规划、雕塑役计与制作者们关注与探讨的重要课题。
吴为山:我的雕塑不迎合西方人
作者: 薛龙春   尚荣   来源: 雕塑 年份: 200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西方人   博物馆   肖像雕塑   齐白石   艺术家   安东尼   雕塑家   英国   吴为   获奖作品  
描述: 第一批到巴黎学习肖像和人物雕塑的中国学生是在1910-1911年。除了这些最初的法国的影响外,20世纪50年代和60年代,俄国的形式主义雕塑风格来到了中国。据我所知,吴为山是一位回归到中国的传统
城市雕塑与建筑艺术的互动与互补
作者: 杨文会   来源: 雕塑 年份: 200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现代建筑   体量   建筑艺术   雕像   城市环境景观   雕塑家   雕塑艺术   城市雕塑   石窟建筑   形式美感  
描述: 21世纪的到来,使人类对自己的生存环境开始彻底反思,对物质和精神方面的生活质量,比任何时候都要关心。作为社会公共环境中的城市雕塑和建筑,对城市环境景观和精神文明建设无疑将产生重大影响。这就需要雕塑家、建筑师在创作设计过程中,重视环境因素,跨越历史时空,广泛吸收传统文化的营养,以更加豁达的胸怀来审视自己作品的形式或意蕴,以实现雕塑、建筑与环境的整体和谐。
< 1 2 3 ... 7 8 9 ... 18 19 20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