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像】搜索到相关结果 339 条
-
粉笔画艺术风格模拟
-
作者:
钱文华
徐丹
官铮
普园媛
喻扬涛
杨萌
来源:
中国图象图形学报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非真实感绘制
粉笔画风格
图像融合
边缘提取
-
描述:
滤波扩散和线积分卷积(LIC)的粉笔画艺术风格绘制技术。方法首先输入2维目标图像,通过对目标图像二值化处理、边缘提取操作,获得连续、光滑的边缘信息,并采用滤波扩散技术对边缘图像进行扩散处理,模拟粉笔画
-
基于IMP-Canny算子的古陶瓷裂纹检测研究
-
作者:
余承乐
柳炳祥
来源:
陶瓷学报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图像处理
古陶瓷裂纹检测
无损检测
Canny算子
IMP
-
描述:
古陶瓷是将中国传统文化具体化、艺术化的一种重要载体,它同时也是使世界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道极其不可或缺的纽带。在无损检测领域,随着计算机技术的日益强大,数字图像处理技术的应用有着其不可忽视的优势
-
麦积山石窟泥塑造像源流——从犍陀罗谈起
-
作者:
段一鸣
来源:
雕塑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泥塑
洛阳龙门石窟
犍陀罗
佛教文化
麦积山石窟
源流
民族文化体系
石窟造像
-
描述:
一、绪论麦积山石窟与敦煌莫高窟、大同云冈石窟及洛阳龙门石窟并称中国“四大石窟”,它是在外来的佛教文化进入中国的大背景下产生的,其一整套佛教石窟造像体系也是在外来文化与本民族文化体系相互碰撞之后逐渐
-
首届ALCPA亚洲低碳公共艺术展在锦州成功举行
-
作者:
本刊记者
来源:
雕塑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泥塑
洛阳龙门石窟
犍陀罗
佛教文化
麦积山石窟
源流
民族文化体系
石窟造像
-
描述:
6月5日是国际环保日,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锦州市邀请中国亚洲经济发展协会公共艺术委员会举办"首届ALCPA低碳公共艺术展"。这个展览具有积极的意义,此次活动旨在进一步落实"生态文明"的发展国策,探索变废料为原料的研究方向。此次展出近百件低碳与艺术相融合的雕塑与装置作品,希望引发观者的思考,并对锦州的未来城市建设有所帮助。这次展览在锦州举办,关注此次活动的地域范围将会更广阔,思考的话题会更丰富,人民对于环保材料会产生更多的兴趣,大家会自
-
三星堆视觉造型研究——以青铜头像为例
-
作者:
印洪
来源:
雕塑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三星堆
青铜头像
风格演变
视觉造型
-
描述:
青铜头像造型是三星堆青铜视觉造型研究的重要内容。三星堆青铜头像造型体现了地域文化与外来文化、古蜀人的主观审美与宗教理想的结合,并且反映了当时不同阶级身份的特征,其风格的演变是一个从客观具象到主观意象的发展过程,对于三星堆青铜造型的整体风格研究起着关键作用。
-
山西地区彩塑佛像着衣造型分析
-
作者:
黄文智
欧阳宁明
来源:
雕塑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青莲寺
佛衣
辽代
右领
束带
山西地区
平遥双林寺
佛教造像
释迦
三身佛
-
描述:
彩塑,一般指在完成的泥塑表面施以彩绘的雕塑形式,主要包括较小的民俗工艺彩塑和相对较大的石窟寺彩塑。山西地区保存有大量石窟寺彩塑,最早者为唐遗存,宋、辽、金实例为数不少,明清造像则极为繁盛。这些彩塑多数制作精美,保存完好,堪称全国之冠。文献记载,自佛教造像在汉地获得长
-
北宋陵墓雕像艺术特征
-
作者:
郑桢
来源:
雕塑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艺术分期
特征
北宋陵墓雕像
-
描述:
北宋时期文化发展到一个高峰,是中国古代文化继汉、唐之后的又一个高峰。这个时期的陵墓雕像在中国雕塑发展史中,也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北宋陵墓雕像在继承唐代陵墓雕像雄浑洗练的基础上,还吸收了佛教雕塑和绘画
-
藏传佛教造像量度理论体系探讨
-
作者:
张敏
来源:
雕塑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藏传佛教
造像
量度标准
-
描述:
造像量度在藏传佛教的雕塑和绘画艺术中一直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留存下来的主要的造像量度理论典籍有四部。后来,以这些典籍为基础,一些学者和艺术家还以著述、画本、技艺口诀等形式把造像量度的相关内容传承下来
-
塑形写意 厚积薄发——记“泥人张”第四代传人张锠彩塑艺术
-
作者:
张宏艺
来源:
雕塑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藏传佛教
造像
量度标准
-
描述:
,亦有人物肖像绘画的技艺借鉴,所塑人物多取自民间生活、风俗、历史与戏曲,手法写意传神,又兼具严谨造型,写实细腻。而"泥人张"第四代的杰出代表张锠先生以其传统技艺和学院化体系的双重身
-
为了看太阳的孩子
-
作者:
李娟
来源:
思维与智慧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灵与肉
年轻人
《思想者》
雕塑家
青铜雕像
-
描述:
山水灵秀的湘西凤凰古城出了一位奇人,就是画家黄永玉。他十二岁走出凤凰小城,独自闯荡世界。少年时自学木刻、雕塑、美术、文学,才情非凡。历经世事风雨,却依然不改天真、顽皮、倔强、幽默的天性,被称为一代"鬼才"。作家沈从文先生是他的表叔。他们俩人情意深厚,情同父子。沈先生暮年时候,黄永玉陪他一起回到凤凰小城。他们坐在老家的院子里,能看见南华山、喜鹊坡、八角楼和文昌阁小学——他们读书的母校,能听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