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关键词
中国美术考古史上的古琴艺术
作者: 余其彦   来源: 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图像证史   古琴   美术考古  
描述: 本文用图像证史的方法,通过美术考古所发现的图像资料,如壁画、石刻、雕塑、以及绘画作品等,来论述和考证中国古琴艺术在形制、制作、演奏方式等方面发展和演变的历史。与图像证史论者的不同之处在于,对于美术
小记者化身小导游,宣传五彩淮南
作者: 暂无 来源: 小主人报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记者   宣传活动   景区   导游   1949年   摄像机   淮南市   化身  
描述: 2012年4月14日下午,小主人报安徽淮南小记者们为参与“百家景区走进淮南”的宣传活动,来到了淮南市龙湖公园,尝试作为一名小导游如何介绍家乡淮南。龙湖公园里,在摄像机的跟随下,小记者们纷纷化身为一名
不倒的心碑
作者: 黄小平   来源: 小作家选刊(作文素材库)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名字   英吉利海峡   历史记录   船长   下沉   工作人员   客轮   雕像   海难   雕塑  
描述: 在英吉利海峡,矗立着一座人物雕像,它雕塑的是一位在海难中遇难的船长。他的名字叫阿尔威。这座雕像矗立在英吉利海峡已有130多年的历史,被人们称为"不倒的心碑"。1870年3月17日夜,玛丽克客轮因惨遭重创,开始下沉。在这场海难中,历史记录下了当时船长阿尔威
EH-4电磁成像系统在露天边坡下部老采空区探测中的应用
作者: 赵洪颖   范才兵   王春升   孙世国   来源: 有色金属(矿山部分)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EH   采空区   电阻率   4电磁成像系统  
描述: 煤窑是否存在的分析方法,结合勘查实例中所测得的图像和工程地质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初步确定采空区在边坡下的位置,以便为安全生产提供决策依据,对同类老采空区探测与确定具有借鉴意义。
贾智渊造像
作者: 张琳   肖贵田   来源: 走向世界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博物馆   北魏   魏晋时期   艺术作品   秀骨清像   政府官员   山东青州   佛像   造像   捐助人  
描述: 贾智渊造像是山东现存北魏时期最杰出的艺术作品之一,因在造像重要位置上刻写"贾智渊妻张宝珠等"题名,故将其命名为"贾智渊造像",又有"大魏正光六年岁次乙巳四月乙亥朔十九日癸巳"题记,知其为公元525年
别惹伊布
作者: 刘阳   来源: 足球俱乐部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比赛中   多巴   自传   意大利队   雕像   赛季   雕塑家   欧洲杯   作品   瑞典人  
描述: 在未来,如果有人要为伊布做一个像亨利那样的雕像的话,那会是什么样的造型呢,是2D04年欧洲杯对意大利队的那脚天外飞仙?还是他上个月对阿罗尼卡那一耳光时的刁钻怪异,或者当年对科尔多巴那一记石破天惊的黑
浅析中国当代自画像作品
作者: 李安定   来源: 作家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自画像   中国当代   价值   油画  
描述: 油画艺术自传入中国以后,在短暂的时间内也取得了较为丰硕的成果,同时也呈现出具有自身文化属性的创作动机。作品中的自画像也是其中一个典型的例子。通过对自画像作品的研究不仅有助于加深我们对画家的了解
托马斯·莫尔《乌托邦》叙事的视觉艺术
作者: 王进   来源: 作家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图像特征   叙事结构   乌托邦   视觉空间   托马斯·莫尔  
描述: 托马斯·莫尔的《乌托邦》是文艺复兴的文学经典,霍宾的《外交家》被公认为同时期的经典油画。两者的历史渊源得到新历史主义批评家的理论关注。本文从文本与视觉层面比较两者的图像特征,分析了《乌托邦》的叙事结构和异托邦的视觉意识,探讨其作为叙事文本的视觉空间。
励志小说《乱世佳人》人物身份建构与意义
作者: 邬玲琳   来源: 短篇小说(原创版)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经典名著   身份建构   玛格丽特   文学作品   作者   亚特兰大   出版   奥斯卡金像奖   小说   阿希  
描述: 凭借这部小说一举获得普利策奖,1939年,小说被改编为同名电影,成为第12届奥斯卡金像奖的大赢家。(一)作者介绍玛格丽特·米切尔出生于美国亚特兰大的一个
浮世绘心:任传文
作者: 桑蕾   来源: 当代油画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浮世绘   记忆   自我   一传   图像   绘画   作品   艺术学院   心性   世界  
描述: 我情愿做红尘路上一颗忧郁的石子。水湄,绿堤,枫桥。一潋柔波,撩了风动,软了尘心。你说,前世我们约定,在紫藤花铺香的月晚,我们相见。紫藤花……地老天荒!一位喜欢任传文画作的朋友这样描述:"看他画中的小人儿,就像我们做梦时看到的自己或他人,既似清晰可见,实则面目模糊,可谁又能记得清梦中的玄
< 1 2 3 ... 13 14 15 ... 53 54 55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