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关键词
《嘉莉妹妹》形象身份建构及象征意义
作者: 邬玲琳   来源: 芒种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身份建构   德莱赛   自然主义文学   《嘉莉妹妹》   象征意义   文学人物   美国文学史   群体特征   赫斯特   建构性  
描述: 一、身份建构理论基础自2003年Leary&Tangney提出身份论,人们逐渐意识到身份其实是个体特征或群体特征,可用来区别不同的社会团体。身份这一概念起初在哲学范畴中被研究,用以表示变化中的同一律;身份研究之所以一直为学者所重视,一方面是因为其既具备客观和本质的特性,又具有主观性和可建构性;另一方面还因为身份是动态的,可以随着相关
励志小说《乱世佳人》人物身份建构与意义
作者: 邬玲琳   来源: 短篇小说(原创版)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经典名著   身份建构   玛格丽特   文学作品   作者   亚特兰大   出版   奥斯卡金像奖   小说   阿希  
描述: 一、作者及作品介绍《乱世佳人》是玛格丽特生前唯一出版的作品,它凝结了作者十年的心血,于1936年出版。自出版以来,该书在全世界销量超过3000万册,是人们津津乐道的经典名著。1937年,玛格丽特凭借这部小说一举获得普利策奖,1939年,小说被改编为同名电影,成为第12届奥斯卡金像奖的大赢家。(一)作者介绍玛格丽特·米切尔出生于美国亚特兰大的一个
茶文化对二十世纪美国文学与美国民族身份建构的影响
作者: 邬玲琳   来源: 福建茶叶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美国文学   民族身份建构    
描述: 身份是二十世纪美国文学中的一个关键词。美国是一个由众多不同国家移民及其移民后代组成的国家,是世界上聚汇融合最多特征各异的族裔群体的国家。这些不同族裔群体在美国这个大熔炉中煅炼,多数后裔虽然还保留一定的自我民族意识但大都已经被同化,他们的外在表象,生活方式以及价值观念已经深深烙下了美国烙印,建构了其美国民族身份。本文从美国华裔作家雷霆超的作品《吃碗茶》出发,从茶文化角度探讨华裔群体的美国民族身份建构,颇具代表性。
西方文学励志形象身份建构与社会隐喻意义
作者: 邬玲琳   来源: 青年与社会(下)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身份建构   社会隐喻意义   励志形象  
描述: 西方文学作品中的励志人物是不同时期西方社会的主流意识形态的表现,励志人物的身份建构间接促进了西方的思想运动,不但冲击着人们的思想观念而且产生巨大的社会效果。主要探讨西方文学中的代表性励志形象的身份建构及其对社会文化思想的塑造功能,从而揭示各个时期西方文学中代表性励志形象的身份特点,影响身份建构的主要因素以及他们对社会文化身份的变迁所产生的影响。
黑白世界中的自我寻找:20世纪美国黑人女性作品中的黑人身份认同问题探究
作者: 唐俊芳   来源: 科技信息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20世纪美国黑人女作家   身份建构   黑人文化   身份认同  
描述: 在全球后殖民语境中,美国黑人身份认同问题日益变得复杂与重要起来.以佐拉·尼尔·赫斯顿为首的20世纪美国黑人女性作家们透过她们的作品对黑白两种文化的冲突、白人文化霸权现象以及黑人身份定位的困惑及身份建构问题的思考,得出了要在两种文明中找到最佳契合点,实现非洲传统文化与白人经典文化的糅合的结论.
二十世纪美国文学经典形象身份建构及象征意义研究
作者: 邬玲琳   来源: 青年与社会(下)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美国文学   身份建构   象征意义  
描述: 二十世纪美国文学作品中经典形象身份的建构主要取决于主流意识形态,反之这些经典文学形象也折射出二十世纪美国社会的主流意识形态,及其对社会文化的塑造作用。通过研究这些身份迥异的二十世纪美国文学作品中的经典形象,可揭示其产生的主要原因,发掘其社会文化功能,探讨其社会象征意义,以及分析出美国社会在不同时期的发展变迁特征。
中国美学与两个艺术家的上下文
作者: 屈波   来源: 美术文献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exhibition   身份建构   学术话题   painting   水墨艺术   中国传统美学   中国美学   溪山清远   郭俊峰   everything  
描述: 中国美学是时下艺术界关注的热点。从"溪山清远"之中国新绘画在国内外的巡展,到"新水墨"、"新工笔"成为市场宠儿与学术话题,再到由何慕文策划的"水墨艺术:当代中国的过去作为现在"展览,以及2014年将在国内举办的一些大型展览,中国美学已蔚然而成潮流。对这些现象和展览,论者褒贬不一,贬之者往往以逆时而动、炒作、符号化等进行申斥,褒之者则往往以文化身份建构的理由加以辩护。无可否认,中国美学潮的背后不乏资本意志乃至意识形态的影
从手艺人到天才:文艺复兴时期艺术家的身份与形象建构
作者: 刘君   来源: 历史研究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文艺复兴   身份建构   天才观   艺术家   形象塑造  
描述: 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既是西方艺术发展的一个黄金时代,亦是西方艺术观念史上的一个分水岭。伴随着绘画、雕塑和建筑艺术令人瞩目的发展,这三门艺术从此上升为"自由艺术",艺术家也被塑造为文化精英。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者首先肯定了艺术家的价值并建构了截然不同于手艺人的艺术家形象。15世纪晚期,对艺术家的新认识逐渐与新柏拉图主义哲学家费奇诺的天才观合流。随着费奇诺天才观的传播,"天才谱系"从圣徒、哲学家和诗人扩展到艺术家,丢勒、米开朗基罗和瓦萨里以不同方式传播并促进了天才艺术家形象的建构和发展。文艺复兴时期艺术家从手艺人到天才的形象建构成为浪漫主义时代滥觞的天才艺术家形象塑造的先声。
身份建构与社会动员:华北根据地合作化对边缘人群的改造
作者: 江旺龙   来源: 晋阳学刊 年份: 201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华北根据地   身份建构   边缘人群   合作化   社会动员  
描述: 中共根据地政权对边缘人群采用了由低到高的多种身份建构技术,首先是身份重新归类,将边缘人群认定为贫苦劳动阶级,旧社会是产生边缘人群的一切根源。这是政权层面改造边缘人群的思想准备。其次,以合作化组织开展灾荒救济,推动家庭经济振兴,重塑边缘人群的经济人格。第三,将合作化集体监督与情感教育相结合,重塑边缘人群的自尊人格。第四,当合作化发展到较成熟阶段时,运用国家意识形态建塑的力量,将改造好的边缘人群塑造成国家文艺话语中的主角与英雄。边缘人群从人人看不起的社会最底层,转变成乡村社会的荣耀主角,这个过程展现了根据地政权对边缘人群多层次需求的回应与互动,意味着根据地实现了深层次的社会改造与民众动员。
《国王的演讲》人物身份建构及社会隐喻意义分析
作者: 邬玲琳   来源: 电影文学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国王的演讲》   身份建构   励志   社会隐喻  
描述: 文学作品中励志形象身份的构建主要取决于主流意识形态,反之这些励志形象折射出当时社会的主流意识形态,也对社会文化起到了塑造作用。通过分析《国王的演讲》中励志形象的身份构建及社会隐喻意义,帮助大家了解当时西方主流社会意识形态以及思想的发展,产生巨大社会效果。
< 1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