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关键词
张世范油画作品
作者: 暂无 来源: 中国油画 年份: 199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The   孙建平   肖像   书法艺术   油画  
描述: 张世范油画作品
任传文油画作品
作者: 暂无 来源: 中国油画 年份: 199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The   孙建平   肖像   书法艺术   油画  
描述: 任传文油画作品
油画写生作品展作品
作者: 暂无 来源: 中国油画 年份: 199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The   孙建平   肖像   书法艺术   油画  
描述: 油画写生作品展作品
国际艺苑举办老艺术家油画写生展
作者: 暂无 来源: 中国油画 年份: 199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The   孙建平   肖像   书法艺术   油画  
描述: 国际艺苑举办老艺术家油画写生展
油画棒写生技法介绍
作者: 佟安生   来源: 美术大观 年份: 199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色调   色彩写生   情调   重要作用   油画棒   风景写生   表现因素   情感因素   绘画性   人物肖像  
描述: 情调与色调色彩写生中的色调直接表现景物的情调,而情调对风景写生如同性格对人物肖像的重要作用。我们选择一个角落,除去形象的构图因素、情感因素、绘画性表现因素之外,最能引发作者表现欲望的正是情调的感受
油画棒写生技法介绍
作者: 佟安生   来源: 美术大观 年份: 199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色调   色彩写生   情调   重要作用   油画棒   风景写生   表现因素   情感因素   绘画性   人物肖像  
描述: 灰色调的处理一幅色彩写生中,中间色即灰调是普遍存在,正是灰色调决定一幅画的性格,即总情调。如果是单一的色彩倾向的灰色,那简单得多,直接使用画笔中的灰色画笔就可以了。即使明度要求比画笔色彩本身暗些或亮些也不难。将黑色涂个底子再用灰色揉在上面就可以暗下去;将灰色画后再用白色揉在上面就可以亮起来。如果是多种色彩综合而成的灰调子,就有探讨的课题了。一般说,油画棒多层混合不会变污。但毕竟会使这块灰色调呈现丢魂状态。色彩倾向不明确对哪种色彩画都不是好现象。所以在判断灰色时首先要抓住主流不放,再适当地掺入些微妙的其他倾向,就能保留灰色的魂。一块灰色中,除主要倾向之外,其它色
天津美术学院教学、体制、招生改革新举措
作者: 刘云松   来源: 美术大观 年份: 199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照相机   无重量   喷涂技术   视觉效果   绘画技法   艺术   罗斯   写实主义   正面头像   物体空间  
描述: 自1993年天津市高教局确定天津美术学院为帅先改革试点校之一后,在各级领导的关怀支持下,使天津美术学院的全面改革工作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1993年开始招生范围敞开了津门,扩大到了全国,提高了生源质量。1994年使学校原有的四个系,扩建成为八个系。新建成中国画系、版画系、油画系、雕塑系、装璜设计系(含装璜专业和传统工艺专业)、服装染织系(含服装和染织两个专业)、工业设计系(含工业造型和环境艺术设计两个专业)、美术教育系。还有一个综合性的负责成人教育的夜大学,为了加强政治理论和文化理论教育,单独设立了共同课教学部和马列主义理论教学
为历史肖像画创作增辉——我看油画《弼时同志在党的七大》
作者: 庄言   来源: 美术杂志 年份: 199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任弼时   现实意义   艺术的生命   革命博物馆   第六次代表大会   深入生活   历史背景   肖像画   油画   党的七大  
描述: 艺术的生命在于深刻的思维和崇高的激情。 最近董福章为延安革命博物馆纪念任弼时同志画的肖像画,挂在大厅中央。这样大幅的油画肖像画已经多年没有见到了。作者用了相当长的时间,两次走访延安,深入生活,研读
陈哲文(韩国)佛教题材作品一览
作者: 贾冠颜   来源: 雕塑 年份: 199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传统题材   现代意识   理性的思维   佛教题材   现实与理想   韩国   雕塑造型   理性思维   代表作品   佛像  
描述: 陈哲文(艺名石手),是南韩雕刻艺术家。他从小生长在祖先所建的寺庙环境周围,长期受到环境的熏陶和感染,这成为他雕塑大量以佛像、佛教为主题作品的原动力。但是,他的作品并不仅仅停留在对佛像及佛教的简单塑造与阐述方面,而是以革新的创意体现出佛教的思想与理性的思维,赋予作品以崭新的立意(图一)。
河北曲阳石雕技艺与风格浅析
作者: 杨文会   来源: 雕塑 年份: 199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民族艺术精神   中国传统艺术   依山就势   雕刻题材   建筑艺术   特殊作用   石雕艺术   “神”   雕刻艺术   石窟造像  
描述: 当人们感到某件事物不可企及时总说,除非“海枯石烂”。我们的祖先自新古器时代始,就意识到“石”这种物质的特殊作用。石窟造像、陵园雕刻、建筑石栏,这些不同时代、或方正或圆浑、或依山就势、或借石形稍加雕凿、或求形似精细加工的各种造型,皆因其质被永久的保存下来。
< 1 2 3 ... 9 10 11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