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按栏目分组
关键词
郑和与永宣青花瓷
作者: 王健华   来源: 文物天地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尊胜佛母   贯耳瓶   盖罐   青釉   瓷罐   南京牛首山   南京博物院   兽角   御用监   弘觉寺  
描述: 郑和下西洋 15世纪初,世界进入了波澜壮阔的大航海时代,中国封建社会迎来了经济发展,文化艺术对外传播的兴盛时期。明成祖朱棣是一位颇有政治抱负的君王,他站在封建社会的顶峰,居高临下,以欲与汉、唐相比隆的气势在永乐元年(1403年)对礼部宣称:“帝王居中,抚驭万方,当如天地之大,无不覆载。远人来归者,悉抚绥之,俾各遂所欲。”(《明成祖实录》卷二十三)他忠实地秉承太祖朱元璋对四邻国家“和平共处”的外交方针,洪武二年(1369年)颁布的“皇明祖训”指出:“昔帝王之治天下,凡日月所照,无有远近,一视同仁,故中国奠安,四方所得非有意于臣服之也”。(朱元璋《皇明祖训》首章)成祖朱棣和宣宗朱瞻基继承太祖的外交方针,对海外诸国以德服人,“厚往薄来”,采取安抚驾驭各国的怀柔政策。永乐七年(1409年),成祖颁布了第二次出使西洋敕谕:“尔等祈顺天道,格尊朕言,循理安分,勿得违越,不可欺寡,不可凌弱,庶几共享太平之福。”(郑鹤声、郑一均编《郑和下西洋资料汇编》)宣德五年(1430年),宣宗朱瞻基派遣郑和前往诸蕃国时也强调:“其各敬天道,抚揖人民,以共享太平之福”。(《明宣宗实录》卷六十七) 明代以前的历代君主都没有提出过与邻国“共享太平之福”的政治主张,只有成祖和宣宗有如此开阔的视野和博大的胸怀。
菏泽古沉船出土元代青花瓷
作者: 王守功   张启龙   李罘   来源: 文物天地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尊胜佛母   贯耳瓶   盖罐   青釉   瓷罐   南京牛首山   南京博物院   兽角   御用监   弘觉寺  
描述: 菏泽古沉船出土元代青花瓷
南京弘觉寺塔地宫出土金铜尊胜塔像新考
作者: 廖旸   来源: 故宫博物院院刊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藏式塔   顶髻尊胜佛母   尊胜塔   李童   立体坛城  
描述: 明正统初年太监李童施入弘觉寺塔地宫的金铜塔为藏式形制,属善逝八塔中的尊胜塔,为目前内地发现的较早遗例。此塔保存有13至14世纪藏式塔的一些特征,某些元素也体现出汉藏艺术的交融,并为探讨善逝八塔形制的发展与成熟提供了重要线索。塔瓶内设顶髻尊胜佛母雕塑坛城,实现了坛城与尊胜塔空间的完美配置,标志着尊胜佛母造像居中的塔形龛到完整塔形的变化。塔底座四隅所置盖罐或系坛城法器,或类似须弥座内纳藏黑财神像、珍珠宝石的做法,与西藏起塔制度有关。将这件作品与同时期李童在北京营建的法海寺尊胜陀罗尼石幢结合起来讨论,可窥见当时宫廷佛教信仰的特点与诉求。
< 1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