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传】搜索到相关结果 235 条
-
没骨的现代意义
-
作者:
林若熹
来源:
美术观察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传统笔墨
现代意义
“没骨”
中国画
造型艺术
骨法
笔墨图式
-
描述:
世纪之交的中国画坛,面临着种种问题。而传统笔墨方面所存在的危机似乎更明显一些。传统笔墨的危机,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主要原因在欣赏者,中国人除了少数跟中国书画有关联外,绝大多数已不再接触毛笔,因此欣赏
-
黑白两极相辉映——墨竹画创作琐谈
-
作者:
刘剑利
来源:
美术观察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中国墨竹画
艺术精神
意境
笔墨
艺术语言
艺术形式
创作技法
传统文化
-
描述:
中国墨竹画塬远流长,风貌独特,蕴含了中国传统文化的诸多精髓。在中国传统文化观念中,竹被赋予了挺拔、高洁、宁折不弯、高风亮节等品质。是民族道德理想和文化观念的象征。 墨竹画特别强调意境、意韵,有其独特
-
四大名著连环画漫谈
-
作者:
李宁
来源:
收藏界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三国志演义
名著
水浒传
中国连环画
出版社
三国演义
红楼梦
西游记
故事
美术
-
描述:
古典小说《三国演义》、《水浒传》、《红楼梦》、《西游记》被称作四大名著,数百年来,四大名著一直深受欢迎,长盛不衰。由于其在民间的广泛流传和深厚根植,许多文艺载体如戏剧、曲艺、雕塑、绘画等都把四大名著中的故事吸收进来。
-
漫话鱼龙变化
-
作者:
施俊
来源:
收藏界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出土文物
幻想色彩
艺术造型
中国传统艺术
银制品
纹饰
浪漫主义
辽宁省
形象特征
鱼龙
-
描述:
在中国传统艺术中,鱼龙变化的造型及纹饰充满着浪漫主义的幻想色彩,它巧妙地将龙和鱼两种动物形象特征相互结合,创造出一种想像中的艺术造型,给人以生动、活泼的艺术享受。鱼龙变化纹饰本是俗称,正确的名称应
-
每月精品
-
作者:
暂无
来源:
收藏界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工艺性
发纹
相结合
艺术性
古代传说
幽默
辟邪
吉州窑
实用性
精品
-
描述:
的幽默和智慧。辟邪是古代传说中的一种神兽,似狮而带翼。这是一件艺术性和实用性相结合,工艺性很高的作品。(高培芝藏云阳文)
-
高山族之传统游戏——刺球
-
作者:
毕仲春
陈丽珠
来源:
体育文化导刊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刺球
高山族
传统游戏
猎头习俗
少数民族
台湾省
-
描述:
刺球是台湾土著民族(高山族)平埔与排湾等族群中流行的传统游戏。游戏者五六人或数十人不等,其中一人为首持球,球一般藤制或树皮编织,有的以柚果代替,并系以长绳,其他人持长竿围绕四周。赛场设在头目宅前
-
一种全球背景下的新文学传统——20世纪中国文学的“文化审美现代性”论纲
-
作者:
万莲子
来源: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传统
文化审美现代性
20世纪中国文学
-
描述:
21世纪的今天看来,它已经于不知不觉中形成一种相对稳定的审美意识形态价值品格,一种认同或超越的"文化审美现代性"传统.在全球背景的烘托下,除20世纪中国文学文本本身内蕴的审美质素外,现代汉语思维框图承载
-
一种全球背景下的新文学传统
-
作者:
万莲子
来源: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传统
文化审美现代性
20世纪中国文学
-
描述:
21世纪的今天看来,它已经于不知不觉中形成一种相对稳定的审美意识形态价值品格,一种认同或超越的"文化审美现代性"传统。在全球背景的烘托下,除20世纪中国文学文本本身内蕴的审美质素外,现代汉语思维框图承载
-
五大项目协调发展 四大战略强劲驱动:山东玲珑上半年各项经济指标再创历史新高
-
作者:
孙松涛
来源:
橡胶科技市场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玲珑
山东省
创名牌
半钢子午线轮胎
品牌宣传
品牌价值评估
上半年
大项目
协调发展
四大战略
-
描述:
2004年上半年,山东玲珑橡胶有限公司销售收入、利税分别比上年同期增长87.77%和65.54%,被授予山东省100强企业和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百强企业荣誉称号。玲珑商标被认定为山东省著名商标,产品
-
本期导读
-
作者:
暂无
来源: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生态化改造
少数民族地区
优惠政策
导读
民族地区经济发展
生态建设
保护与发展
民族传统文化
三峡库区
达斡尔族
-
描述:
改造,才能实现生态建设的目标。李自然在《民族传统文化的本质及特征刍议》一文中有针对性地指出:民族传统文化既是民族内部的生存方式,又是对外区分不同民族的标识。民族传统文化中的物质与制度文化追求适用与理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