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传】搜索到相关结果 1223 条
-
《红岩》人物思想及心理分析
-
作者:
梁超
来源:
芒种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许云峰
小说出版
革命传统教育
解放前夕
人物思想
《红岩》
心理描写
最后决战
作品人物
中美合作所
-
描述:
向广大群众进行革命传统教育、共产主义教育的不可多得的教材。小说出版后,反映强烈,在青年中掀起了读《红岩》学英雄的热潮。《红岩》以1948年至1949年间重庆"中美合作所"集中营中的敌我斗争为主线,以解放战争胜利前夜的最后决战为背景展开情节。当时,解放
-
程正喜陶瓷艺术作品赏析
-
作者:
暂无
来源:
景德镇陶瓷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委员会会员
江西省
不断创新
陶瓷绘画
学士学位
陶瓷艺术
继承传统
美术师
工艺美术
景德镇陶瓷
-
描述:
会员、景德镇美术家协会会员、景德镇名堂陶瓷艺术馆馆长、景德镇珠山瓷画研究院院长。三十多年来,在陶瓷绘画领域继承传统,不断创新,作品多次在国内外大赛中获奖。并被中央档案馆、中国
-
吴冠中绘画艺术中的形式美研究
-
作者:
邵长宗
来源:
芒种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美术教育家
油画家
形式美
东方传统
美术学校
整幅画面
吴冠中
水墨山水画
画中
国画家
-
描述:
的时光行走于西方文化和东方传统的十字路上,一生致力于实践"油画的民族化"和"中国画的现代化",形成了鲜明的艺术特色,其艺术成就斐然,有目共睹
-
一道遗传题的探究与完善
-
作者:
邓敏
来源:
中学生物教学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基因型
植株
花色
基因编码
等位基因
累加效应
探究
遗传
粉红色
深红色
-
描述:
笔者在江西省南昌二中2012届高三第二次统一考试的生物试卷上发现有一道遗传试题颇为新颖,于是做了一番解析与探究,现提出来与大家一同分享。题目某植物的花色有白色、浅红色、粉红色、大红色和深红色5
-
历史题材美术作品与精神传承
-
作者:
郑欲晓
来源:
艺术评论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历史题材
世界历史
艺术作品
精神传承
历史事件
史诗性
美术作品
-
描述:
美术的功能是美化、愉悦心灵,记录历史和传承精神。在世界历史的长河中,我们可以看到很多史诗性的艺术作品,在记录重大的历史事件,用艺术的方式传达历史的精神。一、美术作品与历史事件追寻艺术的发生历程
-
日本文化语境下的近代中国油画展开
-
作者:
何芹
来源:
文艺评论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中国传统绘画
近代
文化语境
接受态度
中国油画展
"气韵生动"
日本
天主教传教士
-
描述:
作品带入了中国,至清朝初年时,更是已有许多擅长油画的传教士在清廷供职.虽然中国接触油画的时间较早,但中国油画的真正起步和展开却相对较迟,这在很大程度上缘于中国传统绘画与西方古典绘画在境界特征、空间意识
-
流失海外的中国近代木版年画
-
作者:
王东峰
来源:
东方收藏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雕版印刷术
生活习俗
中国历史
各民族
外国人
木版年画
中国年画
西方传教士
重要组成部分
民间信仰
-
描述:
的眼里并不怎么珍贵,也很少有人研究和收藏。然而在19世纪,随着西方传教士的进入,中国木版年画引起外国人很大的兴趣,逢年过节,五彩斑斓的年画让外国人羡慕不已,他们认识到中国年画的
-
“庖丁解牛”1998—2013童雁汝南油画作品展
-
作者:
张瑜洋
来源:
东方艺术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油画作品展
人物肖像画
可读性
汝南
“庖丁解牛”
中国山水画
人物传记
美术馆
-
描述:
在人物的肖像面孔里,十五年每天都看似在41×33cm尺寸的画布上重复,但其实恰好相反,每一张脸都是鲜活的,不可复制的,每一次画都像一次新的历险,新的挑战。像是一本人物传记的笔记,充满了可读性。他沧桑的笔触,浑然的影调与中国山水画的可游可居,
-
嚼不烂的“传统”,说不透的“当代”
-
作者:
郝科
来源:
东方艺术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神秘感
最底层
传统
含混
艺术家
水保持
文化自信
当代
熬煮
油画
-
描述:
刚刚过去的10月,当后F4艺术家的油画再攀亿元高点的时候,新水墨的热潮依旧在不同的大锅中被熬煮着。一切皆因传统,因为它看似离我们文化自信中的基础根脉最近,像盛在一口大锅最底层的米,隔着含混的水保持着
-
苏新平:悬而未决的决心
-
作者:
张宗希
来源:
东方艺术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中国传统文化
延续性
悬而未决
艺术家
展览
创作过程
作品
东方艺术
油画
新平
-
描述:
如何保持作品自身的特性和延续性并在创作过程中有所改变和突破,是每一位在艺术上有所追求的创作者都会认真考虑并力图解决的问题。前者多是年轻艺术家实践的重点和方向,而后者,则似乎是那些业已威名成腕的大牌艺术家所要特别面对和挑战的难题。苏新平即面对这样的情境,早年一举成名的他,在经过二十多年的风风雨雨创作路之后,依然保持着力求突破的热情和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