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代】搜索到相关结果 217 条
-
略论我国油画艺术的发展
-
作者:
张华清
来源:
艺苑
年份:
198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美术教育
油画艺术
八十年代
十六世纪
传入中国
学习西方
作品
画种
历史证明
中国油画
-
描述:
的反对、打击和迫害,然而历史证明了他们是胜利者。这些老一代的美术教育家、油画家是油画艺术的播种人、使这一画种在中国的土地上生根、发芽、开花、结果.这一果实,经他们亲手播下并和他们的第一代弟子一起精心栽培下成长起
-
如何提高工艺品的欣赏价值
-
作者:
张承志
来源:
艺苑
年份:
198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石窟艺术
选择与运用
语言
现代设计
中国画
工艺品
植物材料
工艺美术
欣赏价值
型综合
-
描述:
为时六天的国际青年年江苏省青年艺术周大型综合展览结束了。在这短短的六天里,在这么一个汇集了油画、中国画、版画、服装、摄影的大型综合展览会上,我们突然地发现,工艺作品以其自身特有的语言和清新的格调赢得了它应有的地位。使我们不得不对它有个新的认识。
-
给新闻装上“豹尾”
-
作者:
李德森
来源:
中国记者
年份:
198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过秦论》
《岳阳楼记》
古代散文
初唐四杰
宾王
试举
提问式
千古传诵
徐敬业
秦王朝
-
描述:
我国历代文章大家的作品,都很重视开头和结尾,形象化的说法叫“凤头豹尾”。凤头,言其玲珑多姿,华丽多彩,一下子就能吸引读者的注意力;豹尾,比喻刚健有力,简洁明快,毫不拖泥带水。新闻要写好导语,把最新、最重要的内容放在前面,这已是众所熟知的规律,但对于写好新闻的结尾,却往往被记者、编辑所忽视,软弱
-
北京城杂忆
-
作者:
萧乾
来源:
中国建设
年份:
198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童年
作家
北京人
胡同
地道
京白
北京城
三十年代
委婉
上海人
-
描述:
著名作家蕭乾是北京人,現已是七十八歲的老人了。他出生在羊管胡同,在東直門一帶長大,童年時代很少出过城圈。成年後,前前後後到過十來個國家。但他始終忘不了兒時的北京城,清脆委婉的京白、胡同里名种不同
-
论制度文明
-
作者:
毋耀辉
来源: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198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人类文明
制度文明建设
经济制度
物质文明
人类社会
精神文明建设
社会制度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发展过程
-
描述:
文明是人类改造世界的成果,是社会的开化和进步状态。社会的开化和进步经历了由低级到高级的发展过程,同时它又是一幅活生生的、五彩缤纷的极为丰富多样的图画。因此,文明的结构不仅可以从横截面来研究,也可以从纵的历史发展过程来研究。从纵的方面看,文明与人类社会俱生。人类社会从自然界分离出来,在“人猿相揖别”的时候,人类文明就产生了。按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发展理论,我们可把文明划分为原始社会文明、奴隶制文明、封建制文明、资本主义文明和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文明。从横的方面
-
武昌唐墓所见铜官窑瓷器及其相关问题
-
作者:
全锦云
来源:
考古
年份:
198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随葬品
官窑
墓葬
底径
陶瓷器
分期与年代
标本
唐墓
釉下彩
武昌
-
描述:
五十年代初期,武昌郊区曾陆续发掘了百余座唐代墓葬,取得了大量可供研究唐代社会的实物资料。名目繁多的随葬品中陶瓷器占有相当比重,总计约700余件。这批陶瓷器既有色彩绚丽的唐三彩,又有纯净如雪的北方白瓷
-
南宋虞公著墓《出行图》小议
-
作者:
马洪路
来源:
考古
年份:
198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宋代墓葬
读后
合葬墓
拓本
报告
官场
社会生活
丧葬习俗
考古学
南宋
-
描述:
《考古学报》1985年3期发表的《南宋虞公著夫妇合葬墓》一文,为我们研究宋代贵族社会生活、丧葬习俗和官场仪礼等方面提供了很宝贵的材料,读后获益非浅。但报告关于石刻浮雕的描述有些提法似觉不妥,因未见
-
玲珑花岗岩斜长石的费氏台研究及岩体形成时代问题的初步探讨
-
作者:
桑隆康
来源:
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年份:
198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斜长石
山东省
玲珑花岗岩
深熔成因
交代
元古代
-
描述:
及其成因意义,并将玲珑花岗岩与金喆佑、舟桥三男(1972)建立的不同时代花岗岩模式进行了对比。上述研究的初步结果认为玲珑花岗岩属于元古代交代-深熔成因。
-
关于我的水彩人体画
-
作者:
周诗成
来源:
新美术
年份:
198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人类文明
古希腊
水彩画
人体美术
远古时代
发生与发展
抒情诗
精神境界
中世纪
油画
-
描述:
,又觉余味无穷,其魅力何在?我初粗浅的体会有两点,即表现什么,和为何表现的问题: 1、表现什么:人体美术是伴随着人类文明的发生与发展问世的,远古时代,它只作为人的象征而存在,尔后又作为崇拜延续人类生命
-
从爆竹的编织所想到的——《乐陶陶》创作小记
-
作者:
施慧
来源:
新美术
年份:
198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编织结构
风俗民情
孩提时代
虎头鞋
综合形式
民俗活动
民俗民风
五彩丝
艺术语言
现代雕塑
-
描述:
孩提时代,我常在东阳老家过旧历新年,浙江的风俗民情以及纯朴精美的民间工艺给我留下了深刻的记忆,至今,我还保存着奶奶留给我的用五彩丝线绕成的端午粽和绣成的香包,故乡的山水时时牵动着我对她的思念和敬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