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按来源分组
关键词
饱蘸时代墨彩 纵书人生豪迈——郭梅尼新闻工作50年暨作品研讨会侧记
作者: 左朝胜   张晔   来源: 中国记者 年份: 200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中国科学院院士   生活磨难   研讨会   科学家   新闻工作   新闻奖   作品   范长江   博士头衔   《科技日报》  
描述: 她没有上过大学,没有硕士、博士头衔,但她写出了杨乐、宋健、钱三强等一批科学家;她刚当记者时没有受过任何新闻训练,半年没有登出一篇稿,但是50年来写出大量轰动的作品,影响了几代人;她是记者,也是母亲,她克服生活磨难,带着残疾的儿子深入山区,同农民吃住在一起,做农民的知心朋友…… 她就是首届范长江新闻奖获得者、科技日报高级记者郭梅尼。
力量蕴藏在镇定之中——读《出席欧盟峰会的默克尔》
作者: 翟铮璇   来源: 中国记者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首脑会议   均衡   欧元   克尔   债券   画面   学院派   雍容华贵   女性   欧盟各国  
描述: "只要我活着,就不会发行欧元债券,不会对欧洲债务实行共同分担。",这是默克尔的"狠话",公开发表在欧盟夏季首脑会议召开前夕。如果为这句话中的"只要"和"不会"找个注脚,这张照片可做上上之选。企图用"气势庄严,构图均衡"的学院派油画特征来定位这幅画面,但不幸的是,画面里几乎找不到女性细节,缺少了学院派笔下女性的雍容华贵。
漫步在自然界的生灵——评《薮猫》
作者: 万智炯   来源: 中国记者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浸润   水波   自然界   瓦尔登湖   侧逆光   漫步   梭罗   河水   油画   摄影师  
描述: 安静的黄昏,河水轻缓地流淌着;天际的余光和岸边的树影,被揉进这水波不兴的画面中,慢慢浸润开来;一只薮猫,悠闲地溜达进了人们的视野。如此风物油画般的恬静,让人想起梭罗笔下的瓦尔登湖。这只徜徉自己地盘上的薮猫,没有被暖色的侧逆光惊扰。它扭过头瞥了一眼摄影师,眼神淡然,又有些许尊严;优雅地迈出一条修长的腿,探过身来,略略的迟疑也没有打断
来点新鲜的吧——评《马展》
作者: 万智炯   来源: 中国记者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新闻摄影   回收站   图片编辑   《八骏图》   处理程序  
描述: 一幅没有焦点的照片! 按照常规图片编辑处理程序.它将被扔进回收站,永久删除. 但它却有着西洋油画的华丽繁复,浓重亮彩和大幅色块强烈地撩拨视觉神经;一瞥之瞬,脱颖而出.奔马飞驰而过,矫健自信,顾盼间隐有王者气韵,驭马人反成附属:这份舍我其谁的骄傲态度,只有徐悲鸿的《八骏图》可以一较高下.
浓墨重彩的悲伤——评《尼日利亚油管爆炸》
作者: 万智炯   来源: 中国记者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战争时期   油管   大爆炸   尼日利亚   和平时期   悲伤  
描述: 断壁残垣,浓烟滚滚,悲戚的男子,焦黑的树干,废墟中暗红的火苗还在燃烧——战争时期的常见场景。可这一切偏偏发生在和平时期,源于一场大爆炸。从画面视觉中心升腾起来的烟雾几乎笼罩了整个天际,而缝隙中透出的阳光则对比强烈地讲述着:这是一个阴霾的晴天。记者用明暗不一的影调,不动声色地表达着自己阴晴不定的晦暗心理,一如中世纪的油画。身着传统碎花服饰的男人正以手掩面,身前水珠四溅;他是在暗自垂涕,还是在庆幸劫后余生。或者,根本不敢相信眼前发生的一切。
功夫在诗外——访著名华侨女记者黄薇
作者: 陈霜   来源: 中国记者 年份: 198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华侨   新闻界   稿纸   采访   日本   工艺品   周恩来   抗战   特派记者   报纸  
描述: 新闻界的一位老前辈对我说:“你去采访一下黄薇同志吧!她的历史挺生动的,可是知道的人却不多。”然后他如数家珍似地把黄薇的历史给我“兜了”出来。我动心了,决意写她。可是一见面黄薇同志却阻挠我:“不要写,千万不要写,我没什么好写的。”说话时语调的轻柔,使我难以想象,她,就是那个在日本宪兵鼻子底下办地下抗日报纸的著名华侨女记者。黄薇同志生性恬淡,温雅,乐观,豁达。她已是“古稀之年”的人了,前几年已经离休,但她整天在家忙个不歇。她说,离休是离休了,可比上班还忙呢。她的案头上,整齐地叠放着各种各样的报纸杂志;一沓沓的稿纸堆放在那,显然是主人常用得着它。小小的客厅里,布置得相当典雅,书橱里随便置放了几件工艺品,一壁墙上还悬挂着一幅以浓重的墨绿色为背景的油画——“乡村”,那清逸的水色山岗,使人顿生一种超然,澹泊、宁静之感,似乎透露着主人的情愫。“您说您很忙,都忙些什么呢?”我问。“喏。”她递过来一叠稿纸。这是她离休后写的《回到抗战中的祖国》一书的前言和目录。这本书
应尊重史实
作者: 暂无 来源: 中国记者 年份: 199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战斗部队   刘邓大军   国民党   淮海战役   歼灭战   离休干部   中原野战军   第二野战军   第三野战军   邓小平  
描述: 11月6日新华社播出的《巨幅油画淮海大战——碾庄圩歼灭战创作完成》(人民日报8日第一版刊登)在军史界和原第三野战军的离休干部中,引起不小反应。这条新闻,错误地把当年淮海战役第一阶段围歼国民党嫡系部队黄伯韬兵团的战斗部队写为“刘邓大军”。历史上的刘邓大军即是中原野战军(后称第二野战军)。当年中央军委决定由刘伯承、陈毅、邓小平、粟裕、谭震林五人组成淮海战役总前委,是
两种技巧融于一炉——读路透社关于我国国庆50周年庆典的一篇综述
作者: 黎信   来源: 中国记者 年份: 199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安德鲁   建国50周年   艺术技巧   国庆50周年   路透社   庆祝活动   毛泽东   因特网   游行队伍   中国人民  
描述: 10月1日12时,北京盛大的建国50周年庆典结束。23分钟后,笔者在因特网上查到了下面这篇路透社记者安德鲁·布朗采写的综述《显示自豪,展示强大》。安德鲁·布朗采写的综述很值得一读
社区报靠什么留住读者?——狭义概念下的“社区报模式”初探
作者: 王家治   来源: 中国记者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狭义   社区报   持续发展   读者   概念  
描述: 我们从一开始就清醒地认识到:《社区报》要办下去,必须突破两个"框框":一是跳出许多人通常认为的"婆婆妈妈、鸡毛蒜皮"的框框.二是跳出"一期五彩缤纷,两期马马虎虎,三期淡而无味"的框框,走持续发展之路.
社区报靠什么留住读者?
作者: 王家治   来源: 中国记者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目标读者   社区新闻   五彩缤纷   形式包装   持续发展   新闻资源   社区居民   居民生活   报道内容   概念  
描述: 我们从一开始就清醒地认识到:《社区报》要办下去,必须突破两个“框框”: 一是跳出许多人通常认为的“婆婆妈妈、鸡毛蒜皮”的框框。 二是跳出“一期五彩缤纷,两期马马虎虎,三期淡而无味”的框框,走持续发展之路。 一段时间来,“社区报”模式正被国内外媒体推崇。2009年4月,《绍兴晚报》创办“报中报”——《社区报》。创刊至今已办70余期,逢周四出版,每期一叠8个版(含广告,实际刊发报道内容量为5~6个版)。 一年多来,《社区报》“摸着石头过河”。开通专门社区热线,建立社区QQ群(正筹划建立“社区网”),开设“社区红人馆”“台门故事”“社区论坛”“刺猬球”等特色栏目,招聘首批市民记者、通讯员,逐渐形成“题材内容可看、形式包装可读、立意小中见大、服务亲密无间、活动丰富多彩”的风格和理念,在社会上已形成一定知名度。 社区资源应为我所用 《社区报》作为一种分众形态出现,目标读者应是所有城市里的居民,以及那些能在居民中扮演“意见领袖”的居委会干部们。 对社区居民来说,他们对社区内、邻舍间的人和事的关注度远大于某个遥不可及的重要人物,对附近菜场柴米油盐的关心也远大于某个时尚之都的奢侈品。
< 1 2 ... 3 4 5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