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关键词
早期青花瓷概说
作者: 萧罡   来源: 艺术与投资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博物馆   收藏家   青花瓷器   古陶瓷   唐代   早期   唐青花瓷   元青花瓷   中国文物   代表作  
描述: 青花瓷是中国最具代表性的瓷器品种,在世界范围有广泛而深远的影响,正如英国著名的古陶瓷收藏研究家哈里·加纳爵士在他的代表作《东方的青花瓷器》开篇所说的,"在陶瓷装饰发展的历史长河中,没有哪一种装饰类型能达到青花瓷那样巨大的流传影响。""青花瓷器为什么有如此大的魅力,主要是瓷质细洁而色白,
明代民窑青花瓷鉴藏
作者: 萧罡   来源: 艺术与投资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收藏家   工艺性   用笔   官窑   青花瓷器   布局   纹饰   艺术成就   明代   中国民窑  
描述: 前五品是讲明代民窑青花纹饰线条的主要神态,后三品是针对画面布局而言。大家可以明显看出,瓷绘与书画之间,实有千丝万缕的联系。马未都、胡雁溪等诸位先生已有文章论述。既有品,必有病。品之下,谓之病,明代民窑青花的"病"大抵有三:纹饰俚俗,用笔散漫,布局杂乱。
如何鉴识元代青花瓷
作者: 高松年   来源: 艺术与投资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施釉   铁斑   青花瓷器   黑斑   土耳其   重要特征   进口   元代   釉面   元青花瓷  
描述: 对于青花瓷器来说,元代是一个重要的年代。因为,虽然元代以前,在唐代宋代,已发现有青花瓷器的生产,但是,白地蓝花的青花瓷器到了元代才是真正达到了烧制的成熟期。20世纪40年代以前,元青花瓷还不大被人
天启崇祯青花瓷鉴识
作者: 高松年   来源: 艺术与投资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青花瓷   官窑   崇祯   辨伪   万历   断代   釉色   明代瓷器   天启   底部  
描述: 收集古玩瓷器,对于初学者来说有两关比较难,那就是辨伪和断代。首先是识真伪。因为,你买了假货,断代也就没有意义。因此,先要学会识真伪,然后再研究断代的问题。而且,断代又在某种意义上是辨伪的一种延续
鉴识永乐宣德青花瓷要点
作者: 高松年   来源: 艺术与投资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青花瓷   用笔   永乐   重要特征   烧成特点   瓷胎   明代   元代   现象   龙凤图案  
描述: 青花瓷发展到明代,在元代成熟的基础上又有了长足的进步。经过明初洪武的过渡期,到了永乐和宣德年间,可以说是到了明代青花瓷的鼎盛期。这一时期的青花瓷,一直被视为是中国青花瓷的一种典范,为后世所追仿。这两
明代空白期青花瓷鉴识要点
作者: 高松年   来源: 艺术与投资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青花瓷   云纹   官窑   要点   明代   早期   空白   瓷业   民窑   景泰  
描述: 明代宣德之后成化之前的正统、景泰、天顺三朝,共28年,历时虽短暂,但战乱频繁,各业凋零,影响到瓷业生产,与前朝永、宣相比有所下滑。另,由于资料缺乏,烧瓷情况也难以洞明,加上这段时期出土、传世的瓷器
以一件花蝶高足小杯例说康熙斗彩仿古瓷
作者: 刘明杉   来源: 艺术与投资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仿古瓷   仿写   款识   明万历   纹饰   明代   成化   青花   康熙时期   瓷器  
描述: 笔者见过一件清康熙时期生产的斗彩花蝶高足侈口小杯,在此与读者共赏。此杯高7.9厘米,口径9.25厘米,底径4.1厘米。由杯身和杯柄两部分组成,杯口外侈,杯下设高足、底足外撇,绘青花双圈;底部外圈无釉、平滑细砂底,底内环刻青花六字楷书款"大明成化年制"。这件斗彩高足小杯胎体较厚,地釉青亮坚实,外壁一周斗彩绘画过枝桃花彩蝶,外壁桃树细枝向内壁延展,内外壁各绘一对翩翩起舞的蝴蝶,釉下青花线描桃枝、蝴蝶,再将釉上浅绿、黄绿彩釉敷于其上,点染红彩表现盛开的桃花;蝴蝶翅上平涂红、黄彩,腹部涂黄绿彩。釉色鲜亮,黄、绿彩处带有细小的
吃饭得来的文革瓷碗
作者: 东方亮   来源: 艺术与投资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政治   五十年代   晚清   花草   潘天寿绘画   收藏价值   朋友   青花   文革   瓷器  
描述: 所谓文革瓷,其实也包括了五十年代末到文革十年所生产的,带有当时特殊的政治历史印记的瓷器。这种瓷器,虽然时间离现在并不久远,惟其上面带有特殊的政治历史色彩,是当时政治动变的一种物化见证,加上五十
事件
作者: 暂无 来源: 艺术与投资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博物馆   英镑   捐献者   毕加索   现当代艺术   国宝   梅瓶   英国   捐赠   南京市  
描述: 五十年前赠国宝子女如今讨说法号称"10亿元人民币也不卖"的南京市博物馆镇馆之宝"萧何月下追韩信"青花梅瓶近日在南京博物院展出。该文物的捐献者的子女2005年11月27日赶到南京市博物馆,希望能给父亲讨个说法。据了解,1950年,"青花梅瓶"被盗。国宝捐献者陈新民,他不惜倾家荡产凑了10根金条,换回了这件元末明初的"青花梅瓶",并于两年后主动捐献。但据陈新民子女称,因当时特殊的历史环境,此珍品转交给国家时的手续不健全,未能及时给予凭据,"使父亲终生叹息"。父亲1996年去世后,家中经济留下了不可弥补的漏洞。陈家兄妹说:"我们恳求政府及博物馆领导给我们补发一个捐赠证书,并按国家政策给予我们一定的经济补偿。"南京市博物馆的白馆长说,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文物收藏时的相关问题是一次性处理的,陈家人的要求她不好回答,但她会尽快将此事向市文物局汇报,争取尽快给予答复。
御座藏市·当代回调:2009香港苏富比秋拍盘点
作者: 刘品毓   来源: 艺术与投资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成交量   香港   中国艺术   拍卖公司   港元   中国书画   工艺品   作品   中国瓷器   中国当代艺术  
描述: 1973年苏富比作为第一家进军亚洲的国际拍卖公司.首先在香港文华饭店举办中国文物艺术品拍卖会,1980年在仇炎之私人收藏拍卖会上,2只明成化的斗彩鸡缸杯以528万港元、418万港元成交,中国文物在香港拍卖交易市场上的买气逐渐被苏富比点燃。1986年佳士得国际拍卖公司接着进军香港,开始中国文物在香港拍卖交易的业务,此后这2家国际跨国拍卖公司每年春秋拍卖交易的成次状况,成为艺术品价格参考乃至艺术品市场的指标,而香港因为交通地利之便,加之商品交易无关税,文物在买卖流通上也没有法令障碍,使之成为亚洲拍卖交易市场的重镇。
< 1 2 3 ... 14 15 16 ... 20 21 22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