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关键词
风景画的标志——后风景画:葡萄牙当代绘画
作者: 伊萨贝尔·卡洛斯   画晓   忆庭   来源: 世界美术 年份: 199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风景画   葡萄牙   艺术家   先驱者   继承关系   艺术史   作品   景象   油画   当代绘画  
描述: 葡萄牙被认为是一个诗人辈出和景象万千的国度,同时也是一个不出画家的国度。如果我们浏览一下葡萄牙的艺术史就会发现,尽管难免有例外,但这种先人之见的确是有根据的。在探讨当代葡萄牙绘画的时候,这种一成不变
1945年以来的西方雕塑(7)
作者: 卢西—史密斯   诸迪   来源: 世界美术 年份: 199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工艺技术   构成主义   动态艺术   现代艺术博物馆   艺术作品   设计新颖   口味   消费品   60年代   雕塑  
描述: 在战后的艺术运动中,没有哪一种形式像动态艺术这样远离大众的趣味。从某种程度上讲,动态艺术仅仅是一种口味变换的产物。在工艺技术充斥的60年代,人们狂热地崇尚工艺本身以及那些设计新颖奇巧的消费品。到了70年代,人们的这种狂热被厌倦和反思所取
紫砂雕塑创作谈
作者: 陈建平   来源: 江苏陶瓷 年份: 199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八十年代   文化层次   形态   艺术感染力   年龄结构   紫砂   创作   工艺美术   雕塑  
描述: 紫砂雕塑是我国工艺美术百花园中绽开的新蕾。它以神奇的遐想、多姿的形态、浑厚的色泽、精到的刀法以及独具匠心的处理而倍受中外人士的酷爱。紫砂雕塑何以有如此大的艺术感染力?而又为不同文化层次、不同年龄结构、不同国度区域的人们所接受?笔者从当今紫砂雕塑大师徐秀棠处得到这样的体验:紫砂雕塑以它特有
塑绘双清 一代名家
作者: 罗充然   来源: 艺术探索 年份: 199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代名   潘天寿   教授   国画   书画家   刘开渠   雕像   碑林   雕塑教育   雕塑艺术  
描述: 朱培钧教授是著名的雕塑家、书画家和艺术教育家,美术评论家。他出生于广西桂林地区恭城县,七岁开始学画、十二岁所作的《百蝶图》交誉艺林,中学时代崭露头角。 1935年考入国立杭州艺专,其国画工笔和写意
回到艺术的位置:石向东雕塑艺术座谈会发言补记
作者: 刘新   来源: 艺术探索 年份: 199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基础体系   雕塑艺术   座谈会   现代雕塑  
描述: 单一的基础教学对个性的窒息 中国传统美术的基础教育体系造就了独特的中国绘画和雕塑,现代工艺美术理论的产生对现代艺术建构自己的基础体系也有所启迪。但随着西方画潮涌入中国之后,尤其是经过徐悲鸿的努力和苏俄美术的渗透,以西方写实理论为核心的基础体系长期成为中国美术殿堂前的一道窄门——欲登堂奥,必由此进。
作为思想载体的现代艺术:从《最后的防线》谈起
作者: 龙开民   来源: 艺术探索 年份: 199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奴隶》   现代艺术   作品   雕塑  
描述: 《最后的防线》与《维纳斯》、《拉奥孔》、《奴隶》、《大卫》、《思想者》等表面上多么不同,但它无疑是一座雕塑、一座获得《第三届全国体育美展》特等奖的雕塑,并光荣地被送往洛桑奥运村永久陈列。 人类文明史上不同的时期所产生的不同的艺术形式和风格是与欣赏者思想意识的变化紧密连系在一起的。在山村姑娘不管方便不方便也爱穿上高跟鞋,老头子穿上花T恤也不足为
工笔重彩花鸟画法
作者: 金鸿钧   讲解   来源: 美术向导 年份: 199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方法技巧   庭院花卉   田园   审美感受   画家   古代文人   视觉意象   工笔花鸟画   中国画   作品  
描述: 工笔重彩花鸟画法
工笔鸟类画法(二)
作者: 齐兆璠   来源: 美术向导 年份: 199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中国工笔画   回归本体   用色   技术性   现代形态   用线   技法   当代   艺术语言   形式要素  
描述: 工笔鸟类画法(二)
工笔重彩花卉画法 田世光作画 金鸿钧讲解
作者: 暂无 来源: 美术向导 年份: 199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工笔画   角度   传统   古代   艺术   工笔重彩画   浅析   从政   振兴   现代  
描述: 工笔重彩花卉画法 田世光作画 金鸿钧讲解
对“现代性”的追问——90年代文学的一个趋向
作者: 张颐武   来源: 天津社会科学 年份: 199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现代性”   王安忆   后现代性   第三世界文化   90年代文学   思想者   后新时期   知识分子   《风过耳》   小说  
描述: 1993年2月8日,在中国美术馆门前的广场上,安放了一座巨型的雕塑,它是罗丹的《思想者》,这座在中国大陆曾被无穷复制而家喻户晓的作品突然真的呈现在我们的面前。在80年代,它几乎可以说是我们的文化寻求
< 1 2 3 ... 10 11 12 ... 28 29 30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