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作者:张颐武】搜索到相关结果 3 条
-
对“现代性”的追问——90年代文学的一个趋向
-
作者:
张颐武
来源:
天津社会科学
年份:
199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现代性”
王安忆
后现代性
第三世界文化
90年代文学
思想者
后新时期
知识分子
《风过耳》
小说
-
描述:
1993年2月8日,在中国美术馆门前的广场上,安放了一座巨型的雕塑,它是罗丹的《思想者》,这座在中国大陆曾被无穷复制而家喻户晓的作品突然真的呈现在我们的面前。在80年代,它几乎可以说是我们的文化寻求的象征,曾如此地激动了我们。今天它真的和我们对视着。这个沉默的灵魂离开了它的故乡巴黎,穿越了巨大的空间距离,奇迹般地走进了巨型的国际化的第三世界都市,它一定会感到震惊吧。这里有与欧洲完全不同的古老的文明,而它背后的中国美术馆是一座仿古的中国式的建筑,与《思想者》构成了一种无法和谐的、
-
"剥削"新话
-
作者:
张颐武
来源:
当代小说
年份:
200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童年
时代
模糊
收租
记忆
四川
故宫
重庆
美术学
雕塑
经验
父母
展厅
-
描述:
到重庆参加四川美术学院召开的有关雕塑《收租院》的研讨会对于我来说是一个特别的经验.《收租院》是我童年时代的模糊迷离的记忆中的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我还记得当时仅仅四五岁的我和父母一起随着人流在故宫的一个展厅中看这些雕塑的情形.……
-
给城市一双生动的“眼睛”
-
作者:
张颐武
来源:
北京观察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中国制造
文化
世界历史
纸箱
大规模
雕塑家
玻璃钢
作品
城市雕塑
城市建设
-
描述:
我在全国美展雕塑展上看到了一个叫“中国制造”的作品,印象特别深刻。它是用玻璃钢做的一个大纸箱子,大纸箱上有“MadeInChina”几个字。这是一个非常逼真的作晶,看到这个作品使我联想到在《人民日报》上看到的一张特别有意思的照片,拍的是伊拉克人抬了一个大纸箱回家,纸箱里装的是海尔洗衣机,那个纸箱与雕塑展上的纸箱非常相像。大规模中国制造的纸箱子,确实是改变整个世界历史的一个东西。有人说中国进入了所谓的青春时代,这个青春时代是以大规模的无节制的城市建设为中心的,这个大规模的建设用掉了世界水泥的40%多,用掉世界钢材的20%多,用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