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按栏目分组
按来源分组
关键词
程红璞陶艺作品
作者: 程红璞   来源: 艺术评论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陶艺作品   雪羊   现代陶艺   器远  
描述: 程红璞,毕业于景德镇陶瓷学院美术学院、文学硕士。主要从事艺术设计教学和陶艺创作,作品荣获国内各类奖项三十余项:在《中国陶瓷》《陶瓷学报》《高教学刊》等专业核心刊物发表作品和论文二十余篇(幅);出版个人艺术作品集2部;参加国家政府机关等项目设计4项。现为唐山学院艺术系讲师,陶艺与雕塑工作室主任。唐山美协陶艺研究会副秘书长、中国工艺美术协会会员。
陶艺·胡小军
作者: 朱乐耕   唐凌   来源: 艺术评论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艺术系   大学历史系   文化机构   景德镇陶瓷学院   陶瓷艺术设计   陶艺家   现代陶艺   中国美术家协会   上海美术馆   浙江省博物馆  
描述: 胡小军,陶艺家,浙江大学人文学院艺术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1990年毕业于景德镇陶瓷学院美术系,1992年进入杭州大学历史系任教,同时攻读历史学硕士;1998年至今在浙江大学任教。自1992年起,在浙江省博物馆、上海美术馆等文化机构多次举办个展;出版个人画册《21世纪优秀艺术家画集——胡小军》《中国陶——胡小军现代陶艺》《红颜忆梦——胡小军陶艺》《海上·空山——胡小军陶艺》以及著作《中国古代茶
信息时代中的公共图像与现代陶艺
作者: 詹伟   来源: 艺术评论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认知能力   视觉图像   大众文化传播   现代陶艺   艺术家   现代艺术   陶瓷艺术   视觉感知   信息时代   公共  
描述: 图像——人对视觉感知的物质再现。人类不同时期的认知能力与方式影响着对图像的内涵与外延的解释。现在,图像已经超越传统的话语形式,成为人类社会新兴的传播符号。图像语言以其自身优势确立了它在大众文化传播中的独特价值,成为一种极易引人注意和识别的视觉表达。由于大脑思维线的多项性,图像的造型、色彩、构图等各种像素能借助现代传媒手段同时进入大脑。这种“拟态化”传播便成为有效的信息投射形式,成为视觉的焦点所在。 一、公共图像的形成与当代陶艺的发展。 在信息时代的今天,“陶艺”的概念和范畴也大大拓宽了,随着装置艺术、行为艺术、大地艺术、观念艺术等等的出现,雕塑艺术与其它艺术门类的界限也日渐消解了。在这种情况下,陶艺的范围相对展开,与装置艺术、行为艺术、大地艺术等艺术出现某些区域的交叉,“现代陶艺”的概念也因而变的更为广泛。 现代陶艺诞生之时就与传统陶瓷艺术划清界限,但继承了传统陶瓷艺术的独特气质与魅力,如凝聚了泥土的深沉,水的灵气,气的飘逸,当然最为壮观的则是融合了火的激情与洗礼,铸就永恒亦或死亡就在这熊熊烈火的洗礼之中。现代陶艺最终摆脱了传统陶瓷艺术思想带来的审美桎梏。对古典审美僵化及各种工业化、机械化带来的麻木,运用众多现代主义的观念和审美需求进行反思和重构人性之光,从而起到了一种审美导向的作用。
“现代”并非“传统”的对立——中国语境下的现代陶艺发展
作者: 刘颖睿   来源: 艺术评论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艺术发展   传统   观念论   现代陶艺   中国语境   “现代”   立论基础   “另类”  
描述: 现代陶艺的立论基础有"造型论"、"观念论"、"材质论"、"媒介论"等,这些理论在某种程度上都抓住了艺术发展的视觉内核,但因为多是从观念上入手,发展到后来被称为"现代陶艺",似乎"现代"是陶艺中的"另类"。近几十年来,中国的陶艺界劲吹一股"现代陶艺"之风,倡导者多数以为是为了纠正逐渐"技术化"了的传统陶艺,要强调陶艺的本质和本体,才举起了现代陶艺的大旗。现代陶艺真的是技术化、商业化的传统陶艺的救星吗?显然,事实并非如此。
造型是基础 技能是手段 材料是媒介——关于四川美术学院陶艺教学的思考
作者: 孟福伟   来源: 艺术评论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现代陶瓷   研究丛书   泥釉   青花玲珑   利坯   景德镇学   乌金土   瓷都景德镇   颜色釉   景德镇陶瓷  
描述: 在景德镇陶瓷学院任教期间,我已经开始关注四川美术学院(以下简称川美)的陶艺教学。2008年,当时川美的学生来景德镇雕塑瓷厂"乌托邦"考察实践,这家陶吧正好位于我工作室楼下,所以我很方便观察到他们的学习情况。2016年6月,我从景德镇陶瓷大学调入川美,目前负责陶艺系教学工作。常年的观察和思考,我认为川美陶艺要发展,必须构建独立的教学体系和学术主张,既要科学合理,又要切实可行。
从工艺到艺术:试论民间青花的身份转变
作者: 詹伟   来源: 艺术评论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陶瓷装饰   西方文化   装饰纹样   陶瓷生产   陶瓷雕塑   主体对象   弱势文化   现代陶艺   指日高升   文化主体  
描述: 一、引言"身份"是西方文化研究中的一个重要概念,也可称为"身份认同",其含义是"某一文化主体在强势与弱势文化之间进行的集体身份选择,由此产生了强烈的思想震荡和巨大的精神磨难。"[1]虽然在
现代陶艺不应摒弃实用性
作者: 齐彪   来源: 艺术评论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陶艺作品   艺术性   传统陶艺   陶艺家   艺术价值   现代陶艺   毕加索   西方现代艺术   生活陶艺   实用性  
描述: 传统结婚,是我的目标。在作品上如何将毕加索、克利的现代绘画与日本的辘轳味道结合是我的工作。”[1]“走泥社”重要成员之一铃木治的作品,有着浓厚的日本原始土器的意味,20世纪70年代以后则表现出了对中国传统青白瓷的迷恋,预示了对传统陶艺本位的回归。
个体与民族:在全球化现象中探索的中国现代陶艺
作者: 詹伟   来源: 艺术评论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全球化现象   地方文化   现代性研究   陶艺家   现代陶艺   传统民族文化   艺术语言   信息爆炸时代   陶艺界   文化主体  
描述: 全球化现象中的"身份"之重"全球化"是在信息爆炸时代出现的一个社会现象,它的出现标志着世界各国之间的交流日益增多,地方文化呈现快速的融合趋势,并越来越多地体现出相互依存的关系。社会学研究者认为,就"全球化"现象本身而言,它涉及的层面可覆盖
朱乐耕:中国现代陶艺的开拓者
作者: 张红霞   来源: 艺术评论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教育家   景德镇   开拓者   文化交流   陶艺家   现代陶艺   红绿彩   代表作家   生活陶艺   陶艺创作  
描述: 朱乐耕作为中国现代陶艺的开拓者、代表作家和教育家,立足坚实的传统,放眼广阔的世界,以其不懈的探索、创新精神和充沛的创作活力,不但在艺术上多有建树、成就斐然,而且在教育和文化交流方面也多有贡献,对中国现代陶艺语言的转型、领域的开拓、陶艺教育的发展以
论民间美术对现代陶艺设计的“分”与“溶”
作者: 龚保家   涂雅琴   来源: 艺术评论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现代文明   视觉符号   文化内涵   民间美术   现代陶艺   历史传统   陶艺设计   文化意味   中华民族文化传统   特殊性  
描述: 我们常常把"民间"和"现代"看成是两个截然不同的概念,自觉或不自觉地强调后者的革新性和特殊性。民间美术被鲁迅先生称为"生产者的艺术",有着悠久的历史传统和光辉的成就。作为民族文化的组成部分,民间美术积淀着中华民族文化传统的精华。
< 1 2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