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关键词
论中国现代陶艺的内在规定性
作者: 李相武   邱慧   来源: 中国陶瓷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中国现代陶艺   自觉   内在规定性  
描述: 对内在规定性的注重和探索,是中国现代陶艺区别于传统陶瓷艺术的一个重要的方面。中国现代陶艺的内在规定性,涉及两方面的自觉:一、对传统陶瓷艺术以实用为目的的功能性取向的反思与应对,以及在此基础上的对现代陶艺的纯艺术性的追求;二、对陶艺语言媒介的自觉。
现代陶瓷艺术的色彩配置与色彩处理
作者: 卢荫权   来源: 景德镇陶瓷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艺术陶瓷   色彩处理   现代陶瓷   情感   艺术作品   红绿彩   象征意义   色彩配置   青花   粉彩  
描述: 陶瓷艺术作品中的色彩配置与色调处理是至关重要的,传统的艺术陶瓷如红绿彩、五彩、粉彩、青花、斗彩之所以风格各异、情趣盎然,就是创作者恰到好处地把握了色彩赋
陶瓷艺术发展面面观
作者: 陈国亮   来源: 景德镇陶瓷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现代陶瓷   陶艺家   现代陶艺   美术批评   陶瓷艺术   中国当代   中国现代   审美价值   心理结构   集体无意识  
描述: 中国现代陶艺起步较晚,但是中国的现代陶艺家们并没有裹足不前。正如著名美术批评家皮道坚所说,中国现代陶瓷艺术已经成为"蕴涵着中国当代心理结构和集体无意识层面丰富内容的表现现代人对理想的追求、人性的思索和人生的感悟",这种审美价值的阐述面对的是作为个体存在的艺术家个人丰富的
论陶瓷艺术美学研究的理论思路
作者: 李相武   陈健毛   来源: 陶瓷学报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现代陶艺   研究理论思路   陶瓷艺术美学研究  
描述: 试图对20世纪以来的陶瓷艺术美学研究进行简单的梳理,阐述其赖以进行的理论基础和方法,揭示其规律,总结其得失,为现代陶艺的美学研究和理论建构做一个铺垫。
现状与思考——关于当前的景德镇现代陶艺创作
作者: 胡长春   来源: 艺术百家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景德镇   现代陶艺   现状   思考   艺术创作  
描述: 本文通过对今日景德镇现代陶艺发展现状的剖析,从传统的继承、个性的发掘、手工性的表现以及工作室的建立四个方面进行思考,希望能为景德镇现代陶艺创作的未来发展方向提供一些可供探讨的参考。
景德镇现代陶瓷收藏感悟
作者: 叶明   来源: 景德镇陶瓷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工艺技术   景德镇   职称   收藏   现代陶瓷   作品   感悟   陶瓷艺术品   工艺美术   瓷器  
描述: 笔者非常庆幸能工作生活在自然风光秀丽而又有着深厚陶瓷文化底蕴的瓷都景德镇,也许受父亲的影响,自小喜爱书画艺术,来景德镇工作后,陶瓷艺术自然成为笔者挚爱。十几年的爱好与收藏,给笔者带来了丰富的文化精神给养,在此愉悦的收藏过程中,逐步积累了一些对陶瓷文化的认识,承蒙主编刘新元老
景德镇陶瓷学院教授李磊颖
作者: 暂无 来源: 陶瓷研究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教授   设计创新   现代陶瓷   陶艺家   韩国   陶瓷艺术   美术作品   工艺美术   景德镇陶瓷   艺术学院  
描述: 李磊颖,女,一九六六年十二月出生于浙江省桐乡市,一九九零年毕业于景德镇陶瓷学院陶瓷美术设计专业,现为景德镇陶瓷学院设计艺术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致力于陶瓷釉上彩绘艺术的教学、创作、研究工作:l994年,作品"屏风系列六条屏"获第五届"瓷都景德镇杯"国际陶瓷精品大奖赛一等奖。l996年,作品"稚"获江西省第二届工艺美术大奖赛二等奖:助理设计人民大会堂江西厅大型壁画"京九情"。1997年,为中国电信刨作设计"景德镇古制瓷图"电话磁卡。
走出景德镇的“游吟诗人”
作者: 沈嘉禄   来源: 新民周刊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陶艺作品   创作经验   艺术市场   中国艺术   陶艺家   红绿彩   陶瓷艺术   当代陶艺   艺术观念   景德镇陶瓷  
描述: 每次在朱乐耕的陶艺作品前盘桓,记者总会有这样的感觉:他“走出景德镇”是明智的选择,这不仅有利于视界的开阔和灵感的刺激,更有助于他在艺术观念上的解放。这个判断还基于一个事实:至今在景德镇的一大批当代陶艺家,随着收藏热的持续升温,他们在艺术市场上的收获还算可以,但似乎都不能逃辟无奈的宿命:只有重复自己才能被市场认同。 而朱乐耕可以说“不”,他要玩自己的。 12月4日,北京在今年的第一场大雪后,迎来了朱乐耕的陶瓷艺术展,这个展览放在中国妇女儿童博物馆,是中国艺术研究院艺术创作研究中心主办的,它还有个诗意的名称:“澄怀观道,抱扑为器”。“抱朴”两字源自老子的“见素抱朴”,“朴”,原指未经加工成器的原材料,又作“本真”、“本性”、“质朴”之解,“抱”就是持守。“抱朴”就是持守质朴无华的本质。“只有这样,才能与‘道’合一,同时‘朴素而天下莫能与之争美’,我觉得这才是艺术的最高境界。”朱乐耕这样向记者解释展览的名称。显然,他在自己的这批新作品中注入了中国的哲学思想,并抱有很高的期待。 这次展览是朱乐耕继“环境与空间的思考”、“新历史语境”等一系列个展之后,于今年的一次全新亮相。
明洪武瓷杂谈
作者: 耿宝昌   来源: 文物天地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陶艺作品   传统与现代   景德镇   陶艺家   现代陶艺   艺术家   陶瓷容器   艺术领域   中国当代   获得者  
描述: 我从15岁开始接触陶瓷,现在88岁半,因此,可以说,我一生一世与古陶瓷结缘。时有同志要我写字“瓷缘”。说句笑谈,这两个字搁在我身上是非常贴切的。 一、关于明初龙泉窑青瓷 研讨会上诸位先生的发言很好。大家讨论,这些明初龙泉青瓷器物是否为官窑器。上一次的龙泉窑会议我没有参加,所以情况不太了解。但是,今天(2010年11月15日)通过浙江省考古研究所徐军先生的介绍了解到,龙泉窑枫洞岩窑址出土的明洪武、永乐时期的官器,特别是盘类器物,其纹饰和造型同北京故宫博物院收藏的龙泉窑瓷器都一样。所以,诸位介绍的,不管是龙泉窑枫洞岩窑遗址还是景德镇御窑厂遗址出土的器物,都是为宫廷专门烧造的,这一点是可以肯定的,也见文献记载,是大家的共识。 龙泉窑青瓷的传世品,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有明洪武时期的洪武年款器物,是一件刻字“洪武元年”兽纽印章,还有无款有刻花的梅瓶,不见有永乐年款器。早年我在新加坡曾见有刻“宣德七年七月吉日造天顺府用”凸花凤尾尊一件完整器,“明景泰五年……”凸花凤尾尊一件,另有刻元代“泰定四年丁卯岁仲秋吉日谨题”凸花凤尾尊一件,上述三件造型、釉色、纹饰相近,同一风格,这足以说明元末明初龙泉窑器物的特征基本相同,以上是关于明代早期龙泉窑青瓷问题的补充。
装饰艺术在现代陶瓷装饰中的体现
作者: 黄庭辉   来源: 景德镇陶瓷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陶瓷装饰   传统   陶艺家   现代陶艺   艺术家   抽象艺术   陶瓷艺术   现代人   装饰艺术   构成艺术  
描述: 中国的传统装饰艺术就像一部中国的历史源远流长,在这样一个漫长的时空中我们也只能是艺海撷贝。传统装饰艺术虽历经千年的衍变,却未在变迁中暗然失色,反而愈加有东方民族的特色,历经时间长河的冲刷,更显出其独有的魅力。科技革命已经把人类带到一个前所未有的空间中。生活的多元化、意识的宽泛化,使艺术
< 1 2 3 4 5 ... 13 14 15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