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乌托】搜索到相关结果 141 条
-
“生活的无尽奇迹”:《运动中的视觉》与拉兹洛·莫霍利-纳吉的乌托邦遗泽
-
作者:
马歌林
汪芸
来源:
世界美术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革新性
乌托邦思想
新精神
-
描述:
的创作实践探索及其社会价值观与政治立场。作者指出,就莫霍利而言,为乌托邦而斗争是一个艰难而复杂的历程,在他的一生中,他多次因应实际情况的变化,而对自己的理想和策略做出变通,每次遇到这种情况的结果,便是
-
东方的钥匙
-
作者:
何喜忠
来源:
写作:高级版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油画语言
精神家园
中国传统绘画
东方
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钥匙
乌托邦
文人气质
-
描述:
何喜忠的画兼而具备严谨与轻放、细密与疏离的某种文人气质,他用油画语言延续了中国传统绘画的无我无涯境界,天性的流露:让人感动于他笔下打造的一个个人与动物、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现代桃花园,这是他的乌托邦,是他的精神家园。[第一段]
-
世博轴雕塑长廊
-
作者:
曹原
来源:
艺术界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不锈钢
工业建设
乌托邦
雕塑
-
描述:
展望:《园林乌托邦》 作品看起来就像一个小的石头,这一设计来源于1995年他的第一件不锈钢假山,当时中国的工业建设重新出现在大规模的城市之中。
-
艺术的乌托邦,“乌镇模式”能否被复制?
-
作者:
杨雪芹
来源:
艺术市场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乌镇
异托邦
复制
国际
艺术家
当代艺术
乌托邦
媒介方式
-
描述:
近期,由文化乌镇股份有限公司主办,冯博-主策划的“乌托邦·异托邦——乌镇国际当代艺术邀请展”在中国乌镇开幕。本次展览汇集了来自15个国家和地区的40位艺水家的55组(套)130件作品。涵盖装置、行为、雕塑、声音、影像、动画等多媒介方式,引人注目的是本次展览邀请了当今一批颇具影响的国际艺术家参展。
-
人文制陶、机械美学、反思性纪念物——钞子艺、钞子伟雕塑艺术评析
-
作者:
岛子
来源:
美与时代(下半月)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中国当代雕塑
反思性
子艺
反乌托邦
形态迥异
雕塑创作
雕塑艺术
现代雕塑
写实性
纪念性雕塑
-
描述:
钞氏兄弟近十年来的雕塑创作经历了两个实验阶段,显现出两种形态迥异而又相互关联的文化意向。第一实验期为人文制陶,即1999年开启的"造房计划",以写实性和表现性相互融合的语言,再现中国传统建筑的人文意涵与现实命运。作品的选题几乎包容了南北方主要的建筑形式。
-
错位的画廊--兼及现代情爱现象思考
-
作者:
鲁枢元
来源:
文艺争鸣
年份:
199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情爱生活
资本主义
经纪人
马尔库塞
《情爱画廊》
现代派
现代艺术
“乌托邦”
“门”
情爱乌托邦
-
描述:
错位的画廊——兼及现代情爱现象思考○鲁枢元情爱,本是文学创作中一个古老的传统主题,就像在一块画布上画了上千年的油画,有谁能多少添上几笔亮丽的色彩,已属不易。情爱,又像是人类精神空间中一座架构微妙的殿堂,稍有疏忽,便会导致它的倾斜乃至颓圮。《情爱画廊》...
-
质疑自身——新媒体艺术家对新媒体的反思
-
作者:
厉宏伟
来源:
中国油画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传统艺术
新科技
认识论
虚拟
艺术家
乌托邦
新媒体
质疑
网络艺术
网络生存
-
描述:
科学技术的发展,带来的远远不止是新的工具或媒体那么简单。"媒介即讯患",在电脑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新媒体已经在潜移默化中改变了人们的认知模式、行为模式乃至文化的存在方式。与思维、意识关系密切的人的存在方式,也已经发生了变化。难以脱离社会的艺术,自然也受到深重的影响。古纳南曾经说:"艺术不能置身于科技发展之外。如
-
被忽视的男权中心视觉
-
作者:
陈旭光
来源:
艺术广角
年份:
199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小说模式
畅销书
道德情操
生命体验
男权中心
女权主义者
乌托邦
女性主义批评
中心视觉
读者心理需求
-
描述:
这部小说可谓四处讨好,八面玲珑,各色人等均不难从中获得某种乌托邦式的替代满足:浪漫生命体验与伦理,道德情操一举而两得,何乐而不为?作为一部深谙读者心理需求的畅销书,这是自然而然无可厚非的。我唯一
-
雕塑应反映人性的不完美
-
作者:
本刊记者
来源:
雕塑
年份:
199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人性
艺术家
解放思想
乌托邦
雕塑家
英国
雕塑艺术
罗马尼亚人
完美主义者
《时代》周刊
-
描述:
Paul Neagu,1938年生于罗马尼亚,1969年去英国。在三十多年的时间里,他参加了世界各地的雕塑展,其作品为《时代》周刊、《美国艺术》等许多著名的杂志介绍,1999年5月在桂林雕塑创作营本刊对其进行了访谈。
-
雕塑应反映人性的不完美:对英国雕塑家Paul Neagu的访谈
-
作者:
暂无
来源:
雕塑
年份:
199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人性
艺术家
解放思想
乌托邦
雕塑家
英国
雕塑艺术
罗马尼亚人
完美主义者
《时代》周刊
-
描述:
Paul Neagu,1938年生于罗马尼亚,1969年去英国。在三十多年的时间里,他参加了世界各地的雕塑展,其作品为《时代》周刊、《美国艺术》等许多著名的杂志介绍,1999年5月在桂林雕塑创作营本刊对其进行了访谈。
<
1
2
3
4
5
...
13
14
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