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按栏目分组
按年份分组
关键词
被忽视的男权中心视觉
作者: 陈旭光   来源: 艺术广角 年份: 199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小说模式   畅销书   道德情操   生命体验   男权中心   女权主义者   乌托邦   女性主义批评   中心视觉   读者心理需求  
描述: 这部小说可谓四处讨好,八面玲珑,各色人等均不难从中获得某种乌托邦式的替代满足:浪漫生命体验与伦理,道德情操一举而两得,何乐而不为?作为一部深谙读者心理需求的畅销书,这是自然而然无可厚非的。我唯一觉得奇怪的是,何以许多素以女权主义者或女性主义批评自居者,竞也被它感动落泪,而未能发现小说中明显存在的男权中心视角。
《红豆》的悲剧意识
作者: 王艳梅   来源: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小说模式   异曲同工   左翼文学   悲剧意识   延安文艺座谈会   《青春之歌》   革命历史小说   《红豆》  
描述: 《红豆》继承了左翼文学的阶级性的部分特点,一方面,秉承了“革命加恋爱”的小说模式,最终爱情为革命服务,爱情服务于革命的形势需要。除此之外,文本之间的互文性使得作家之间相互借鉴,相互学习。另外一方面,它继承了当时的革命历史小说的特点,不可否认这是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讲话》的结果,在一定程度上我觉得它和《青春之歌》中主人公林道静和余永泽的故事情节有着异曲同工之处。爱情开始得都很美丽,但是结果却是一颗不结果实的树。文本亦是如此———在引起轰动之后很快地消沉下去,《红豆》的故事情节和非主流小说的境遇从本质上不可否认被打上了悲剧的烙印。那么造成这种悲剧的原因何在呢?首先,单从《红豆》本身的故事情节来讲,我认为是个性的差异和价值观的不同取向造成了江玫和齐虹的爱情悲剧。在革命大痛苦大欢乐的交织下,主人公江玫和齐虹的爱情故事开始了,无疑相爱是美好的,齐虹的出现使得生活就像那粉红色的夹竹桃一样、与世隔绝的江玫感受到一种新生的力量,她的生活呈现出五彩斑斓的色彩,但是个性的差异打破了原本的沉静,齐虹的出现始终给人一种不可言喻的感觉。作品中好几次写到齐虹给人的感觉,当齐虹还没有出现于江枚的世界的时候,萧素曾经说齐虹是一个“常去...
< 1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