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主】搜索到相关结果 1053 条
-
城镇生活小区规划设计要点
-
作者:
陈凯
来源:
民营科技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生活小区
规划设计
主要问题
-
描述:
分析了现阶段我国城镇小区规划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规划设计要点。
-
护士职业倦怠期管理对策
-
作者:
章环宇
来源:
齐鲁护理杂志(下旬刊)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主动脉夹层(AD)
覆膜支架
腔内隔绝术
-
描述:
护士是职业倦怠的高发群体,容易在工作中逐渐出现自卑、冷漠、厌恶工作、失去同情心等表现,并导致工作效率下降、缺勤和辞职的倾向增加。作为医院管理层,不能忽视此现象的存在。为此,本研究调查我市三甲医院护士的工作倦怠现状,为医院的人力资源管理提供根据。[第一段]
-
明代陶瓷特征(一)
-
作者:
杨子初
来源:
陶瓷科学与艺术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官窑
青花瓷器
景德镇
永乐
特征
主题纹饰
弘治
明代
成化
民窑
-
描述:
明代以青花瓷器生产为主流,后延至清代,历经四百余年盛烧不衰。明共经历十二世,洪武,建文,永乐,洪熙,宣德,正统,景泰,天顺,成化,弘治,正德,嘉靖,隆庆,万历,泰昌,天启,崇祯十七位皇帝,国祚共276年。由于不同时期使用不同的青料,并由此产生不同的色调效果与风格,因此可作为判断瓷器年代的重要依据。
-
试论中职学校文化课的教学改革
-
作者:
张丹丽
来源:
景德镇高专学报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课堂模式
教学改革
文化课
教学方法
教学主导
-
描述:
中职学校文化基础课的地位因不受学生欢迎而岌岌可危,但其重要性是不容否定的,只有进行全面的改革——从教学内容、课堂模式、教师队伍三个方面并行改革,才能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让文化课成为帮助学生成才成长的助力、推手。
-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社会化的源动力结构分析
-
作者:
张树林
李桂林
来源:
陇东学院学报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源动力
社会化
结构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
描述:
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社会化过程中,作为价值体系内生的源动力作用是基础性的,它包括价值体系建构和价值体系感召吸引系统,前者构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社会化源动力的内在限制,即它必须是正确的、彻底的理论,是人们所接受和信奉的价值观念;后者构成社会主义核心体系社会化源动力的外在限制与张力。
-
在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
-
作者:
邵广云
来源:
平安校园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德育渗透
教学
为人民服务
民主法制意识
社会主义
课程标准
德育教育
集体主义精神
-
描述:
新的课程标准把德育教育放在十分重要的地位。新课程的培养目标指导我们,要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继承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社会主义责任感,努力为人民服务,
-
论陶艺与公共环境空间的联系
-
作者:
江天宇
来源:
陶瓷研究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社会发展
现代主义建筑
钢筋水泥
陶艺
公共环境
当今世界
重要思想
现代建设
艺术氛围
环境空间
-
描述:
一、时代发展的需要陶艺作为一种具有独特表现力的主体进入到公共环境空间,是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首先是当今世界的整体文化艺术氛围的发展,现代建设大师米斯提提出的"少就是多"的理念,成为现代主义建筑的重要思想。在这种"减少主义"的影响下,全世界的大城市都变成一
-
教辅,是“拐杖”,还是“人参汤”?
-
作者:
黄文昊
来源:
信息教研周刊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人参
考试
主观能动性
中小学生
拐杖
教材
学习成绩
-
描述:
现在,中小学生用教辅帮助提高学习成绩是不争的事实。课堂上学生“手把教辅嘴答问”的现象也很常见。一者,为了让老师更多地发挥主观能动性,现行的教材大多都编得比较简约,甚至是“抛砖引玉”;二者,考试往往
-
增强经济报道的实用性
-
作者:
朱永斌
来源:
声屏世界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主流媒体
六个方面
经济热点
经济报道
增强
发现问题
有用性
经济运行
媒体报道
时效性
-
描述:
经济报道是媒体报道的重点,也是一个难点。纵观各主流媒体的经济报道,需要在六个方面加以改进:一是不敢迅速触及热点,面对经济热点总是绕着走。二是不能与经济运行同步,经济报道的时效性差。三是不能及时发现问题,提出思路建议,一般概念性报道多,具有独到见解的
-
论改革开放四次大争论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推进作用
-
作者:
罗贤娇
来源:
兰州学刊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四次大争论”
改革开放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
描述: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社会各界围绕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遇到的基本问题,历经了四次大的争论。这一次又一次的争论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命题的提出以及经验的积累,为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成果的形成以及大众化都起了非常重要的推进作用。从这个意义上说,改革开放四次大争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重要的社会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