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关键词
中国画与陶瓷的联系和差异
作者: 蔡通才   来源: 陶瓷研究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陶瓷   景德镇   瓷都   郭沫若   中国画  
描述: “昌南自昔号瓷都,瓷业高峰在此都……。贵逾珍宝盼逾镜,画比荆关字比苏,”这是郭沫若先生六五年访问景德镇时为精美陶瓷所赋的诗句。
陶瓷产业发展急需金融支持
作者: 吴晓明   熊峰   来源: 中国金融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陶瓷产业   资源枯竭型   产业发展   景德镇市   中小陶瓷企业   银行业   信用担保   金融支持   信用环境   金融债权维护  
描述: 景德镇市地处江西省东北部,因瓷而生,因瓷而兴,又因瓷而衰,是国家确定的第二批32个资源枯竭型地区之一。景德镇市工业经济起步晚,产业化水平低,发展相对缓慢,因此金融介入陶瓷产业的深度和广度也相对滞后,是研究金融支持资源枯竭型地区产业发展的典型案例。金融支持陶瓷产业存在四难信用环境欠佳,金融债权维护难。上世纪90年代,以政府为主导的陶瓷企业改制政策相继出台,通过实施"母体裂
梅园往事
作者: 离蔚   来源: 新蕾STORY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辽宫秘史   契丹萧太后   中国   文学研究   小说  
描述: 就知道。 冬至一过,寒气就多少有些收敛了,只是雪稀稀落落地还是下了一整天。梅园的青砖石瓦突兀地裸露在天地一色,倒像是白瓷上晕染的青花,有古旧清丽的韵味和风华。 慕容青站在阁楼的窗前看着沈军府的人送来
通灵:塑造品牌价值
作者: 牛巍   来源: 新领军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县级市   新世纪   诸城市   事业   中小企业融资难   百强县   积极财政政策   地方财政收入   大学毕业   企业债券  
描述: 努力构造国际品牌。对于沈东军来讲,他要打造的不仅是一个能够满足中国市场需求的高端珠宝品牌,还要能够在国际珠宝市场具有一定的话语权,而这既是奢侈品长盛的关键因素,也为通灵珠宝日后成为柏林电影节指定珠宝商
意象油画的画面构造分析
作者: 罗晓敏   来源: 新美术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油画语言   构造分析   画面效果   思维方式   中国美学精神   参考价值   审美结构   意象油画  
描述: 王东升在其《意象油画研究》中提出:“意象油画就是把东方民族关照世界与自然的意象思维方式与叙述经验,融渗入油画语言的审美结构而形成的一种独特的表象形式。”那么,在东方民族关照世界与自然的意象思维方式
胡振宇油画作品选
作者: 胡振宇   来源: 新美术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西方油画   西方绘画   工具材料   艺术作品   色彩   抽象   视觉感受   背景分析   中国画   中国绘画  
描述: 胡振宇油画作品选
中亚草原石人之图像证史及艺术观念
作者: 王晓玲   来源: 新美术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图像特征   雕刻   中亚   图像学   创作形式   草原   天山北麓   艺术观念   人物形象   丧葬习俗  
描述: 到突厥部落都留下了丰富的石雕图像,从其风格手法的肇始与艺术观念的走向来看,它亦可贯穿于艺术史的文脉之中。另一方面,无论从艺术样式抑或文化形态方面来看,石人雕塑及石刻形象的鲜明特点,也已成为人类精神形态无法绕过的文化现象。
八大、石涛是先锋派, 石齐也是
作者: 唐羽   来源: 新民周刊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大胆创新   传统水墨   绘画语言   万达集团   石涛   先锋派   中国画   李可染   视觉体验   美术馆  
描述: 上周,被称为“新中国画代表”的著名画家石齐来上海美术馆亮相,“墨彩华章——石齐画展”由上海美术馆主办、大连万达集团承办,他的大胆创新及对中国传统水墨程式的挑战,将给观众带来启迪和全新的视觉体验。 石
恰是那一回眸的温柔
作者: 朱清华   来源: 新民周刊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投影   镜像   女性观   唯美   艺术馆   艺术中心   画中画   映射   作品   历史意味  
描述: 日前,由朱屺瞻艺术馆主办,M艺术中心协办的《清风明月——潘曦作品展》在朱屺瞻艺术馆隆重开幕,潘曦用26幅唯美的绢本,为这个季节添了一道慵懒闲适的风情。潘曦的作品不仅仅是镜像,更是对镜像的摹本,镜像
今天,如何审察这张“脸”
作者: 沈嘉禄   来源: 新民周刊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系统性   运动影像   艺术家   内在性   现代美术   文化背景   试验场   肖像画   架上绘画   中国当代艺术  
描述: 高,远在山水画之下,这就在文化意识上制约了中国肖像画的自觉发展。直到照相术引入中国中国肖像画开始借鉴擦笔画的技法来描绘对象的头部,而身体及配景则依然是中国写意画的基调,那种中西合璧的效果相当突兀,也是
< 1 2 3 ... 27 28 29 ... 447 448 449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