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中】搜索到相关结果 2694 条
-
《青花瓷碗》·油画
-
作者:
赵得珺
来源:
中国美术教育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常州市
绘画作品
成功
作品展
中小学
油画作品
美术教师
国画作品
-
描述:
~~
-
关于文西的《最后晚餐》
-
作者:
秦宣夫
来源:
中国美术教育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美术教育家
美术史论家
美术学院
南京师范大学
中国美术家协会
西方美术史
清华大学
中国大百科全书
-
描述:
先生曾担任全国美术教育研究会副会长、中国美术家协会江苏分会副主席、南京师范学院美术系主任,以及《辞海》编委、《中国大百科全书·美术卷》编委等职务。今年是秦宣夫先生百年诞辰,为了缅怀先生的业绩和艺术,本刊
-
探询·跨越——改革与发展中的安徽师范大学美术学院
-
作者:
巫俊
来源:
中国美术教育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安徽师范大学
新安画派
历史
中国文化史
美术学院
改革
-
描述:
安徽是一个曾经产生过绘画大师和主要画派的地区,历史上文风昌盛,尤其是辉煌的徽派文化和新安画派在中国文化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安徽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前身为安徽学院艺术科,创建于1943年。60多年来
-
“昭陵六骏”及其它——唐代陵墓雕塑欣赏
-
作者:
张恒翔
来源:
中国美术教育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欣赏
唐代
中国
文化艺术
昭陵六骏
陵墓
雕刻艺术
雕塑
-
描述:
唐代(618——907)是中国文化艺术高度发展的时期。唐代陵墓仪卫性石刻在题材、形式以及数量方面,开创了中国陵墓雕刻艺术的新局面。唐代帝陵除和陵、温陵在河南、山东,其余十八座陵墓都分布在陕西关中地区
-
陵墓石兽:狮子 天禄(麒麟) 辟邪——东汉、南朝陵墓雕塑欣赏
-
作者:
张恒翔
来源:
中国美术教育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欣赏
东汉
石兽
中国古代
辟邪
狮子
陵墓
南朝
麒麟
雕塑
-
描述:
中国古代陵墓雕塑,主要包括地上墓道两侧的石人、石兽和地下墓室内随葬俑及其墓壁石刻、砖雕等。陵墓前置放石人、石兽(古代称之"石像生"),目的是为墓主驱邪、仪卫,同时也显示墓主生前的地位和权势。汉代墓前
-
魏晋南北朝陶俑艺术——魏晋南北朝陵墓雕塑欣赏
-
作者:
张恒翔
来源:
中国美术教育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陶俑艺术
雕塑欣赏
社会动乱
魏晋南北朝
中国历史
陵墓
-
描述:
魏晋南北朝是中国历史上割据分裂,战乱频繁,社会动乱的时期,也是古代中华大地上民族大交融的时期。在这个时代陶俑艺术得到很大发展,与汉俑相比,反映生活的内容更加广泛,风格更为多样。三国时期(公元
-
北疆陆地棉杂种优势利用
-
作者:
赵海
孔宪良
曾红军
李玉国
王刚
来源:
中国棉花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杂种优势利用
陆地棉
中早熟
新疆棉花
效果显著
北疆
标杂A1
育种单位
杂交棉品种
品质下降
-
描述:
杂交棉以其超高产、优质、多抗等特点,越来越受到棉农及植棉单位的欢迎。近年内地杂交棉发展比较迅速,而新疆杂交棉发展相对滞后,目前有三个自育的杂交棉品种:新陆早14号(陆×陆),新陆中24号(陆×海
-
功底扎实生婉韵 画面开合灵秀来
-
作者:
暂无
来源:
中国民营科技与经济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淮阳县
韵
名誉
画院
画面
国家人事部
中国书画
院长
老年大学
中国农民
-
描述:
赵本芳,女,1949年10月出生于河南,现任国家人事部中国书画人才研修中心高级研修员、国家一级画师,中国神州书画院院士,淮阳县书画院名誉院长,咸阳书画院名誉院长,中国农民书画协会理事、首都蓝天书画协会会长,在北京老年大学任教数年,并在中央美院进修工笔,后又师于王文芳专攻山水,毕业于北京画院.
-
贵阳市拓展双拥工作平台
-
作者:
张江
任道远
来源:
中国民政杂志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广场
贵阳市
工作平台
行政中心
贵州省
金阳新区
政府决定
象征意义
拥军
-
描述:
贵州省贵阳市政府决定在新的行政中心所在地金阳新区修建一个总面积达117万平方米的“双拥广场”.整个广场以林木为主.设置主题双拥雕塑、浮雕.并划分“拥军林”、“拥政林—两个区域。“拥军林”、“拥政林”分别以71和81棵带有象征意义的骨干树为标志.并留有党、政、军领导植树区域。
-
崇德、至爱、博学、尚美——记中华女子学院特色校园文化(英文)
-
作者:
蒋惠敏
来源:
中国妇女(英文版)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文化活动
校园文化
个性
博学
女子
中英文
中华
学院特色
崇德
真我
-
描述:
展示、中英文双语才智问答以及“T”台个性秀给予了每位同学充分展现自我青春风采与智慧的机会。在中华女子学院,像这样的文化活动还有很多,为学生们提供了发挥特长、发展个性、增长才干的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