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关键词
“中为洋用”天地宽
作者: 高津滔   来源: 决策与信息(上旬刊)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象形文字   中国文化   追根溯源   走向世界   表现形式   甲骨文   洋为中用   中国画   中国文字   中国书画  
描述: “中为洋用”是中国书画走向世界最直白的解释。就是让中国文化走向世界,让世界人民共享中国文化。我们常说“洋为中用”,其实也可以讲“中为洋用”。追根溯源,中国文字就是世界文字,古埃及的文字跟中国甲骨文
漫谈现代陶艺
作者: 梁柏   来源: 东方艺术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陶艺作品   陶瓷材料   洋为中用”   陶艺家   文化内涵   现代陶艺   艺术家   陶瓷艺术   “古为今用   陶艺创作   审美价值  
描述: 所谓现代陶艺是艺术家借助陶瓷材料,或以陶瓷材料为主要创作媒体,远离传统实用性的观照,表现现代人的理想、个性、情感、心理、意识和审美价值的作品形式,这种审美价值重视挖掘的主要不是客观世界,而且现代社会中人的内心世界,重视新的表现方法和新的表现形式,将暗示、隐喻、象征、联想、意象等手法视觉化,表现人的意识的流动和对这个世界和社会的多种认知。
曾成钢访谈录
作者: 陈弢   曾成钢   来源: 美苑 年份: 199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访谈录   洋文   雕塑语言   洋为中用”   铸铜   雕塑家   “古为今用   发展逻辑   雕塑艺术   60年代   石头  
描述: 陈:您是60年代的年轻人,就现时中国雕塑艺术的实际状况看来,是属于后生可畏这一类。就存在状态的沿革方面考虑,您具有发展上的优势,对此,您个人做如何想法? 曾:60年代的人其实已经不年轻了。我常常有种明显的感觉,干雕塑,需要坚实的体魄,以前可没这样的想法,只是很自然地去干。做一位雕塑家不容易,像抱着石头走路,很艰难。“后生可畏”听来令人奋兴。
传统的缺失——对当前中国雕塑界文化生态现象之思考
作者: 吴雅琳   来源: 美术学报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外来文化   现代社会   传统   中国   西学东渐   洋为中用   文化生态   雕塑  
描述: 一个多世纪以来,西学东渐,洋为中用,到如今,中国已是国力强盛、初步实现工业化,尤其近二十年间,在许多方面都大胆地融入了现代社会,文化上更可以说是与这个世界直接接轨了,今日在西方人的眼里,国人再不是
晚清“洋为中用”观念下的“美术”概念解读
作者: 魏国强   程舒伟   来源: 文艺争鸣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陈树人   时事画报   刘海粟   姜丹书   概念解读   岭南画派   中国的传统   北京美术学校   古代汉语   “洋为中用”  
描述: 在中国的古代汉语里,不存在具有今天现代意义的“美术”一词。“美术”这个词汇最初是由日本人将英语Art一词首先译为汉字的。而Art一词源于古罗马的拉丁语,自文艺复兴以来,泛指包括建筑、雕塑、绘画、工艺等在内的艺术门类。19世纪末,“美术”一词由日文转译到中国,植入中文语言系统之后,也成了一个学术界和思想界被频繁使用的词汇,但每个使用者又往往理所当然地赋予它各自的含义。在中国的传统艺术中,能够与Art相对应的,只有
刘奎龄及其走兽画艺术浅析
作者: 王文印   来源: 艺术教育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走兽画   虚实   西为中用   湿丝法   师古而化  
描述: 刘奎龄是中国近代以走兽画题材开门立派的大家,他以写实主义改造工笔走兽画,雅俗共赏,其艺术对后人影响至深。文章通过对刘奎龄的艺术历程和艺术特点进行分析,探讨其如何在继承传统中国画技法的基础上,融合西方及日本绘画艺术开拓创新,逐步形成自己独特的艺术风貌,从而为当下的走兽画艺术发展提供一些启示。
告别“租房年代”
作者: 高委   来源: 楼市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房屋装修   意外伤害   玄关   两室一厅   色彩的活力   地板砖   中看不中用   玻璃刻花   玻璃屏   装饰材料  
描述: 我参加工作已经三年多了,省吃俭用存了些血汗钱再加上父母给赞助了一笔。我买了一套新房,身在异地的我也有了一个属于自己的“避风港”。9月份终于拿到了新房钥匙,星期天约了我的几个好友去看房子,走进60平米的新房心里有说不出的痛快,两室一厅的格局给人一种略显紧凑的感觉,唉!不管怎么说有了一个自己的“窝”。看完房子请大家狠撮了一顿。接下来的日子,让我不知所措,房屋装修公司让人眼花缭乱,装饰材料也五彩缤纷。为了省钱,最后我还是通过熟人介绍找了一个装修
苏氏古建筑泥塑意象图式的民俗意蕴及其渊源
作者: 朱年   来源: 古建园林技术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政治   中用   社会   过程   内涵   大自然   发展   概念   拼搏   创造  
描述: 建筑,作为人类社会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在不断地同大自然作顽强拼搏的过程中所创造的一种物质形态发展至今,已远不是人们概念中用以“遮风避雨”的栖身之地,而是在相当程度上反映了“一个时代、一个社会
“中”为“洋”用
作者: 徐淦   来源: 西北美术 年份: 199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西方艺术家   蒙德里安   中国艺术家   缅因   西方现代艺术   现代美术   东方色彩   “洋为中用”   雕塑系   中国美术  
描述: 近十年来,不少中国艺术家大胆借鉴西方现代艺术,“洋为中用”,使中国美术的面貌产生了巨大的变化.殊不知,一些西方艺术家也象我们一样,对于从不同文化的艺术中吸收滋养,也有着浓厚的兴趣.我教过的一些学生
《聚瑞盈香》
作者: 常玉   来源: 中国收藏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媒材   艺术家   题材   西方   西体中用   50年代  
描述: 您看,那一浅口青花四方盆中,一株五色缤纷的万寿菊开得多么娇艳。花朵累累,满布枝头,好一幅喜庆的景象。这是常玉作于上世纪50年代的巅峰之作——《聚瑞盈香》。无论从媒材还是题材上,此画都可说是“西体中用
< 1 2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