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关键词
浅谈简化形式在油画中的表现
作者: 檀晓丹   来源: 大舞台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简化形式   艺术家   现代艺术   外师造化   中得心源   艺术形象   现实美   油画   主观情思   全过程  
描述: 《历代名画记》中躁曰:"外师造化,中得心源。"这八个字概括了客观现象——艺术意象,即艺术形象的全过程。这就是说,艺术必须来自现实美,必须以现实美为源泉。但是,这种现实美在成为艺术美之前,必须先经过画家主观情思的熔铸与再
’98中国国际美术年河北省举办中国山水画、油画风景画展览大奖赛
作者: 任鸣雷   来源: 大舞台 年份: 199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画家   油画风景画   大奖赛   艺术劳动   外师造化   优秀作品   中得心源   美术   中国山水画   河北省  
描述: 繁荣和发展燕赵艺术,表现和弘扬燕赵精神,是河北艺术家们的神圣使命。河北画家“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将鲜明的时代感和浓厚的生活气息融为一体,创作了大量的优秀作品。从“’98河北省中国山水画、油画风景展览”中不难看出,参展作者付出了多么艰苦的艺术劳动,展示的这些作品有张力、有品位,是真正艺术劳动结晶。画家们为繁荣燕赵艺术做出了有价值的努力,取得了可喜的成果。此次展览是在400余件参赛作品
外师造化 中得心源——李长白教授传略
作者: 梁淮平   来源: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版)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潘天寿   教授   华东   浙江兰溪   外师造化   中得心源   工笔花鸟画   长白   艺术学院   传略  
描述: 李长白(1916年5月1日--2005年5月20日)浙江兰溪人,南京艺术学院著名教授,中国有影响的老一辈工笔花鸟画及中国画画家。他把毕生的精力都贡献给了我国的艺术教育事业。李长白先生1933年考入
往学术的深处走:《秋荷无声图卷》跋
作者: 孔六庆   来源: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版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研究方法   中国花鸟画   熟宣纸   学术研究   中国画艺术   中得心源   创作   工笔花鸟画   图书馆   美术  
描述: 1994年10月,我跟往常一样带着学生到玄武湖公园上工笔花鸟写生课,湖边数里秋荷的视野之阔、气势之大、形态之美与境界之清,顿时吸引了我。这样的秋荷,其实过去也每年看,但激起画长卷的冲动,还是在此时。于是,大约连续用了一周多的时间,画了该长卷的白描写生稿。当时天气晴朗,不过由于每天都经西风而秋气渐深,荷叶形态日变,初画时荷塘绿色多,画完时,荷塘天色多。
外师造化 中得心源:写实油画的“对抗性”与“不可替代性”
作者: 刘欣   来源: 中外文化交流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可替代性   客观对象   外师造化   写实油画   中得心源   对抗性   艺术形式   油画创作  
描述: 油画,作为再现性的艺术,是画家通过再现客观对象,表达主观情思的艺术形式。油画创作,既是画家再现真实,也是表现真实。用油画的艺术手段,再现客观物象,表达主观感受时,不应仅仅满足于类似摄影传达的客观事物的表象。诚然,照相机拍摄的表象,的确是客观世界的现状;对此,人们应该没有异义。
外师造化 中得心源:写实油画的“对抗性”与“不可替代性”
作者: 刘欣   来源: 中外文化交流 年份: 201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客观对象   客观物象   再现性   不可替代性   外师造化   中得心源   艺术形象   对抗性   油画创作   主观情思  
描述: 油画,作为再现性的艺术,是画家通过再现客观对象,表达主观情思的艺术形式。油画创作,既是画家再现真实,也是表现真实。用油画的艺术手段,再现客观物象,表达主观感受时,不应仅仅满足于类似摄影传达的客观事物的表象。诚然,照相机拍摄的表象,的确是客观世界的现状;对此,人们应该没有异义。
写生与创作
作者: 方贤道   来源: 艺术沙龙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视觉范围   创作方法   生机活力   艺术作品   油画写生   物质性   外师造化   中得心源   中国画   油画大师  
描述: 从"外师造化"到"中得心源"有一个转换过程,这个过程有时很长。江山如画但不是画,"画者,画也"。它不是山水实景的搬写,需要由物象转换为心象,心象就具备了"实"和"质"的丰富条件。中国画和油画不同,欧洲许多油画大师的写生作品就是一幅独立的艺术作品,莫奈的《日出印象》就是这样一幅写生作品,他瞬间捕捉到日出的光辉绚烂,充满生机活力。但是光影和角度的变化都对油画写生是个制约,画家必须迅速敏锐地捕捉真实印象。这就是西画审美偏重视觉范围内的物质性。中国
写意油画之路
作者: 崔雪冬   来源: 美术观察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器”   创造过程   外师造化   中得心源   绘画   “道”   写意   油画  
描述: 写意是观看的一种姿态,也是思考的一种话语,更是绘画的一种境界。它是“道”,不是“器”,是画家历经“外师造化,中得心源”,最终将物象视觉呈现的一个艺术创造过程。我渴望在绘画里寻求一种意象、诗韵和表现的形态和意味,这可能与学习和研究绘画的经历有关系。读小学时,课外时间开始接触严肃绘画,最早学习的是国画,没有画过工笔,人手就是写意,为的是应对当时各种国画比赛和表演
精神图谱的诗意构建——刘曙光油画评述
作者: 胡泊   来源: 美术观察 年份: 201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器”   创造过程   外师造化   中得心源   绘画   “道”   写意   油画  
描述: 刘曙光1963年生,四川达州人。1986年毕业于西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油画专业。现为西南大学美术学院院长、教授,西南大学校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重庆市美术家协会副主席,重庆画院油画艺委会副主任。作品曾参加第三届中国油画展,第三届全国体育美展,全国写生画展,第二届全国山水·风景画展,第十一届、十二届全国美术作品展等展览,多次获全国及省部级优秀作品奖,被多家艺术机构收藏。
造化与心源——浅谈当代写实主义油画艺术创作
作者: 付胜辉   来源: 美术观察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外师造化   写实主义   艺术创作   中得心源   当代   创作理论   绘画创作   油画  
描述: “外师造化,中得心源”是唐代画家张璪关于绘画创作的不朽名言,是我国传统绘画艺术重要的创作理论。该理论深刻而富有哲理,且一直影响着历代画家的创作。所谓造化,它既源于自然又来之于创造,心源指的是画家内心的感悟。“外师造化,中得心源”这一理论表明绘画是自然的客观事物
< 1 2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