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中国工笔】搜索到相关结果 678 条
-
当代工笔画的价值再发现——以“2013第九届中国工笔画大展”为例
-
作者:
中国工笔画学会
来源:
中国美术馆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传统工笔
创作发展
中国工笔画
艺术市场
艺术家
展览
主办单位
中国美术
美术馆
当代绘画
-
描述:
展览名称:工·在当代——2013第九届中国工笔画大展主办单位: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美术馆、中国工笔画学会展览时间:2013年12月18日至12月26日展览展厅:中国美术馆1号至9号厅展品数量:约
-
王海滨
-
作者:
徐恩存
来源:
中国美术馆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中国工笔画
都市
艺术家
美术学院
首都师范大学
河北
海滨
学会会员
作品
中国美术
-
描述:
王海滨:1976年生于河北任丘。2007年毕业于首都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后留校任。教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工笔画学会会员,北京工笔画会
-
新疆工笔人物画创作点滴
-
作者:
褚晓莉
来源:
中华书画家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工笔人物画
交流特征
中国工笔画
塔吉克人
中国人物画
创作
女性形象
新疆少数民族
线条
西域地区
-
描述:
推荐理由:新疆女画家褚晓莉的工笔人物画,特别是她擅长的龟兹与塔吉克族乐舞美女,呈现西域地区自古相承的中外文化交流特征。但这并非我们习见的中西融合,而是异常独特的中国工笔画与波斯细密画的融合,既有淡雅的笔墨韵味,又有浓烈的矫饰色彩,丰富了当代中国人物画的表现语言。她描绘的新疆少数民族女性形象,线条精细而并不繁琐,服饰华丽而有意做旧,造型气质优雅、纯净、高贵,表情略带一种淡淡的忧郁和感伤,格外楚楚动人。
-
工与写
-
作者:
韩学中
来源:
中华书画家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仰韶文化时期
中国工笔画
战国时期
工笔重彩画
长沙马王堆
《宣和画谱》
八高僧故事图
人面鱼纹彩陶盆
中国绘画
人物龙凤图
-
描述:
中国绘画源远流长,与文字同生。彩陶岩画开其先河,自始就以线造型,以形传意,力求规整,并施重彩。仰韶文化时期"人面鱼纹彩陶盆"上的图案足以证明,中国画自起源就是以形写意、以意造型的。战国时期的帛画《人物龙凤图》,线的运用已较成熟,画面人物、龙凤的布局为写意,而其造型、线条则工细严谨。到了长沙马王堆出土的汉代"T"型帛画,已是有很高成就的工笔重彩画了。秦汉、两晋、隋
-
两岸重彩画现况
-
作者:
叶健
来源:
中华文化画报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文化身份
中国重彩画
中国工笔画
新时期
工笔重彩画
现代重彩画
五四新文化运动
当代
中国画
颜料
-
描述:
"工笔重彩画终于走出了低谷,初步走向了繁荣昌盛."(潘絮兹语)"新时期以来,在中日交流,当代壁画兴起,汉唐绘画出土的交互启发下,随着大国画意识的提出,重彩画在工笔画的复兴中重现生机,以淡化用线的、强化用色的没骨画为突破口,以矿物质颜料和代石色的更多开发与使用为致力点,重彩画的发展日渐兴旺."
-
潘缨:为传统水墨创造新艺术形式
-
作者:
陶咏白
来源:
中国艺术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画家
民族美术
中国工笔画
艺委会委员
工笔重彩画
解放军艺术学院
一级美术师
中国美术家协会
少数民族艺术
中国艺术研究院
-
描述:
潘缨,满族,1962年生于北京。1983年毕业于解放军艺术学院美术系中国画专业,2006年毕业于中央民族大学中国少数民族艺术专业,获博士学位。1987年至2008年任教于中央民族大学美术学院,2008年至今为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画院专职画家。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民族美术艺委会委员、中国工笔画学会常务理事、中国重彩画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女画家协会副主席、北京工笔重彩画会常务理事、北京女美术家联谊会会长。国家一级美术师。
-
从边缘走向复兴,当代中国工笔画之非常印象
-
作者:
杨维民
来源:
中国艺术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中国工笔画
新时期
创新发展
当代中国
新中国
艺术家
改革开放
创作
作品
传统文化
-
描述:
当传统遭遇当代,面对几千年的精华,艺术家如何是好:是继承还是颠覆?在现代语境中,艺术家们对待传统的态度多是否定与颠覆,因为这个观点,导致中国工笔画这个可上溯于战国,成熟于唐宋,式微于清的东方古老画种,近现代一直处于边缘的地位。虽然新中国成立后,国家给予工笔画创作以很大程度上的重视,但是从改革开放新时期之前的各类大展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工笔画作品没能展现出应有的分量是当时普遍的现象,这就从侧面说明了工笔画在20世纪中期发展的状况。
-
论刘金贵的艺术精神和艺术价值
-
作者:
王工
来源:
中国艺术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工笔人物画
传统绘画
表现内容
中国工笔画
中国画学
工笔重彩画
审美
玉米地
中央美术学院
中国美术
-
描述:
刘金贵,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学院工笔人物画室主任、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工笔画学会副秘书长、常务理事,北京工笔重彩画会副会长。性格与审美经历决定着绘画风格,思维、情感、逻辑、认识、价值决定了表现内容。画风中的淡美、素美、秀美、壮美、凄美、婉约之美或浓艳之美,是画家各自的性格和审美经历决定着的。
-
写意的界限在哪里?
-
作者:
尚辉
来源:
中国油画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中国工笔画
风景
中国画家
意象性
视觉体验
本土化
中国美术
美术馆
油画
写意性
-
描述:
这个冬天有两个展览不得不看。一是在中国美术馆举办的"工·在当代"第九届中国工笔画大展,二是在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举办的"南方的风景"油画群体写生展。占用了整个美术馆一楼展厅的工笔画大展,出现了不太常见的排队观展的现象。展览之所以好看,在于为数众多的画作刷新了人们既有的工笔画印象。尤其是一些借鉴与挪用了欧洲古典写实油画的作品,颇具观念意味,创造了奇异而虚幻的视觉体验;"南方的风景"的开幕,恰逢京城遭遇雾霾。走进展厅,扑面而来的是那些清新爽亮的广西
-
对现代工笔重彩画的思考
-
作者:
唐秀玲
来源:
中国书画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中国工笔画
高研班
工笔重彩画
青年画家
书画院
学术活动
写意画
中国画教学
中国绘画
唐秀玲
-
描述:
工笔重彩画作为中国画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画教学中长期以来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在艺术院校所开设的课程中,几乎找不到关于工笔重彩画材料技法的课程。20世纪90年代,在蒋采萍的倡导下,文化部开设了第一届重彩画高研班,这是中国现代重彩画的开端,是缺失了色彩的中国绘画对传统的回归与重建,自此中国的工笔重彩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与写意画迟滞不前的状况相比,它显出了旺盛的活力和强劲的发展势头。《中国书画》杂志社书画院成立于2013年6月,从建院之初即重视工笔重彩画,特意聘请蒋采萍、唐秀玲及当今工笔画坛上卓有成就的青年画家组成专业委员会,旨在通过创作、展览、教学、研讨等学术活动进行实践探索和理论研究,为更好地推动现代工笔重彩画的发展而努力追求。本期专门邀请我社书画院工笔重彩画创作研究委员会执行主任唐秀玲教授,提供专文,并刊发我院部分创作研究员的作品,以期对现代工笔重彩画及其现状和前景引起关注和思考。
<
1
2
3
...
50
51
52
...
66
67
6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