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关键词
陶瓷山水情:浅谈中国山水画在陶瓷新彩创作中的运用
作者: 陈金生   来源: 景德镇陶瓷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陶瓷装饰   陶瓷造型   形成与发展   新彩   装饰性   艺术形态   创作   中国画   装饰艺术   中国山水画  
描述: 中国艺术文化源远流长,其中,中国画占了重要位置,而中国画在其发展与传承的过程中,对其他艺术形态的形成与发展起了重要作用,陶瓷装饰艺术便是深受其影响而成长起来的。陶瓷装饰艺术在其成长与创作的过程中,一面依附
汪野亭粉彩山水瓷画构图研究
作者: 汪艳   来源: 陶瓷研究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国画   多种多样   构图   艺术规律   包含内容   画面   动静对比   瓷画   中国山水画   粉彩  
描述: 一、构图的概念构图的概念包含内容广泛,古往今来说法多种多样,但万变不离其宗,简单的说构图就是构思画面。动词构图就是按艺术规律组织画面,使画面既符合人们的审美要求,又能表达画者主观思想的斟酌过程。名词构图则是以画面为载体将画家思想
中国画名家作品选登
作者: 陈文   来源: 东方艺术 年份: 200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黄宾虹   20世纪   人物画   名家作品   写实主义   中国画   19世纪   “四王”   傅抱石   中国山水画  
描述: 山水画在19世纪,始终没有完全突破“四王”的模式,纵有少数画家略出新样,但无法和“四王”陈营对抗。黄宾虹一出,综研百家,采纳古今,集众所善,在传统基础上积厚加深,一扫“四王”末习萎靡之气,成为古今集大成者。19世纪中国山水画还没有黄宾虹这样的“高峰”。黄宾虹之后有傅抱石,傅抱石创“抱石皴”,狂放飞动,犹如天风海雨,更彻底的扫除了“四王”余习。再后有黄宾虹的学生李可染,创“李家山水”.他借用素描和油画的长处及形式,以传统的笔墨表现大自然
写意与诗性:王建中的油画艺术
作者: 丰雪心   来源: 当代油画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传统油画   王建   诗性   用笔   油画艺术   基本功   西方   作品   中国山水画   美术家  
描述: 王建中是个勤奋、执著、而又多面、勇于探索的画家,他的作品大致分为两类:一类倾向于当代,在"人蝗"、"迷失"等多个系列里,他用写实加表现的手法介入观念的运用,反映出他对当代环境及人性的积极思考,体现了一个当代画家深度的人文关怀和高度的社会责任感,这批作品从立意到表现手段都有其独到的地方;另一类作品包括《雪山》系列以及一些体量较小的风景
浅谈中国山水画对陶瓷装饰的影响
作者: 戴征艺   戴茜妩   来源: 景德镇陶瓷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陶瓷装饰   散点透视   表现手法   艺术特点   表现形式   中国画   艺术形式   中国绘画   表现技法   中国山水画  
描述: <一> 中国山水画是我国传统绘画之一,有着独特的审美价值.中国山水画从产生开始就有着不同于西方风景画的独特基因.画家们并非面对山水写生,而是饱览山水,感悟大自然真谛的所在,熟记于心,然后案牍笔墨,回思创作,可以说是山水记忆的加工、提练,再创造.中国的山水画经隋唐到五代和宋,表现手法已臻于完善和成熟了,表现风格也多种多样,形成了雄浑壮伟的北派山水和平淡秀润的南派山水.
中国山水画的表现空间
作者: 代青全   熊菁菁   来源: 美术观察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气韵生动   气象   美学思想   表现空间   多角度   艺术表现形式   中国文化   自然界   画面   中国山水画  
描述: 中国画一向都是中国思想文化的艺术表现形式之一,中国山水画更是如此。从礼乐的文质彬彬,到盛唐诗赋的富丽堂皇,无不反映着中国文化的发展与变迁,这正是中国山水画所要承载的文化本质。一、构架的特殊性中国山水画多角度、循环式地观察和描述大自然,只要是画家看到和想到的现象都可以融入到画面之中,也就是说视点
中国山水画创作中对先秦文化图式的思考和运用
作者: 代青全   熊菁菁   来源: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版)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艺术创作   图式符号   中国山水画   先秦艺术  
描述: 中国山水画是中国画艺术中的一个科类,从唐代以来逐渐形成了自身的艺术风格和表现形式,其固有的绘画模式给中国山水画的艺术创作提出了新的挑战和思考。面对艺术创作的特殊性,让我们追溯到先秦艺术的文脉,对先秦艺术的诸多表现形式进行详细的剖析,比如岩画、陶器、青铜器、漆画、玉器等艺术形式的表现中都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图式符号,这都可以视为是中国山水画创作的文化源泉。
王朝刚油画作品
作者: 暂无 来源: 北方美术(天津美术学院学报) 年份: 200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解析——中国山水》   王朝刚   美术作品   油画  
描述: 王朝刚油画作品
安徽文化史──建筑·园林·雕塑部分(二)第三章 魏晋南北朝时期
作者: 潘国泰   朱永春   方咸达   来源: 安徽建筑 年份: 199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木构   化城寺   民居形式   建筑史   南北朝时期   建筑风貌   中国山水园   安徽文化史   佛教建筑   道教建筑  
描述: 第三章魏晋南北朝时期一、魏晋南北朝建筑概况魏晋南北朝时期,安微的建筑和园林表现出四个基本特征:首先,防御型建筑得到发展。从东汉末年,经三国、两晋到南北朝,是中国历史上最长的封建割据时期。淮河、长江横贯其间的特殊地理环境,使安徽常常处于对峙政权的交界线。如王国鼎立时期,淮北地区为曹魏属地,皖南归孙吴所有;南北朝,淮河以北先后又为北魏、东魏、北齐诸政权所据,淮河以南则基本上为迭更的南朝政权拥有。频繁的战事,使得城墙、楼台、地道等防御类型建筑被摆到重要位置。虽然战火水患使得该期建筑实物已荡然无存,但从一些遗址残遗迹分析中,大致能勾勒出一个基本轮廓。其中较重要的有合肥三国城遗址、迢迢津古战场和教管台遗址,六安的六朝东古城遗址,舒城县东汉末周瑜城遗址,基州古运兵道。第二,魏晋南北朝是中国建筑风格一次重要转折期。秦汉古朴凝重的风格,到魏晋变得圆润成熟。促成这一变化,有建筑艺术内在发展动力。当木构技术日臻完善,粗放走向精巧,风格上便很难留住质朴的古意。促成这一变化的另一基本因素是外来文化影响。随着佛教的传播,印度建筑雕刻化的细部处理,逐渐被中国建筑吸收融化。从现有形象资料看,魏晋南北朝时期安徽建筑,也完成了这一变化。第三,...
诗情画意融一体 灵秀天成自风流:对话青年玉雕大师陈孝锋
作者: 裴海燕   来源: 宝藏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青年   福建省   玉雕   龙陵县   石雕刻   中国山水画   工艺美术   写意花鸟画   寿山石雕   宁德市  
描述: 青年玉雕大师陈孝锋1980年出生于福建省宁德市,家庭的耳濡目染,使他从小就酷爱玉石雕刻。17岁从宁德工艺美术技术学校毕业后,先是随其长兄陈孝兴学习了4年的寿山石雕刻,后进入广东从事翡翠的雕刻,现在云南保山龙陵县雕刻黄龙玉。孝锋大师在继承传统雕刻技法的基础上,借鉴中国山水画、写意花鸟画的艺术手法,不断钻研,吸取百家之长,逐渐形成了自己的风格。擅长高浮雕、浅浮雕、薄意雕、圆雕等多种技法,
< 1 2 3 4 ... 31 32 33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