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上学】搜索到相关结果 33 条
-
理念:艺术理论中的一个概念
-
作者:
潘诺夫斯基
姚晶静
来源:
新美术
年份:
199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形而上学
亚里士多德
艺术作品
艺术家
艺术概念
艺术理论
艺术品
柏拉图哲学
理念学说
再现艺术
-
描述:
第一章导论柏拉图最终确立了美的形而上学的意义和价值,而且他的理念学说对于再现艺术的美学来说,确实变得更加重要了,然而他却不能对再现艺术本身作出完全公平合理的评判。当然,认为柏拉图哲学绝对与艺术本身
-
体验古典——陶宏作品印象
-
作者:
张晓凌
来源:
东方艺术
年份:
200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形而上学
油画艺术
20世纪
理性思考
《韩熙载夜宴图》
艺术家
中央美术学院
精神分析
作品
70年代
-
描述:
陶宏艺术简历1970年生于重庆1990年毕业于郑州艺术研究院油画系,后留校任教1991年考入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研修班,1993年留京1992年油画作品《幻想曲》被北京艺术博物馆收藏,并参加“中央美术学院9人风格油画展”——北京艺术博物馆1994年赴西藏写生,创作油画《神秘的高原》组画系列1995年油画作品《西藏风情》参加“台湾风景油画展” 台湾省高雄市1996年油画作品《阳光下的语言》参加“北京燕莎中国画、油画名家名作邀请展” 北京燕莎画廊1997年7月油画作品《女人体》参加“旅京油画展” 北京当代美术馆1997年10月油画作品《宇宙生灵》参加文化部“庆香港回归油画艺术顾问特邀作品展” 北京中国美术馆1998年 1999年创作油画《精神分析系列》之一至十二
-
本体论与论本体:以对实践存在论关学的批判为例
-
作者:
任华东
来源: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形而上学
实践存在论美学
批判
重新思考
关学
多疑
本体论
-
描述:
疑问,促使我重新思考某些问题。疑问之一便是,对本体(存在)的阐释是否就一定会落入传统的形而上学境地?这里,我想就这个问题谈谈自己的一点看法,兼与诸位先生商榷。
-
中国第二代写实油画家对油画写实技法的改造
-
作者:
王美钦
来源:
美术观察
年份:
200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油画家
油画艺术
上学
靳尚谊
中国
民族化
艺术创作
表现技法
写实
代油
-
描述:
中国第二代油画家是在国内前一辈油画家引进的油画基础上学习,并始终把油画的民族化当作艺术创作中的追求,其中更多的画家是受俄罗斯-苏联写实油画的影响发展起自己的油画艺术的。这些人由于各自的经历、修养上的差异,在总的写
-
中国油画肖像一百年
-
作者:
张晓凌
来源:
东方艺术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形而上学
主体性
肖像作品
艺术家
性格
劳动主体
知识分子
表情
肖像画
中国油画
-
描述:
晚清至本世纪初中国油画肖像从一开始就受雇干两项工作:为宫廷王族画像和赚钱。后一项工作开始干清乾嘉年间,前一项工作则要更早一些。两者的劳动主体完全不一样,前者多为西洋的天主教传教士,后者则是最早去欧美学习油画的中国画家,如关作霖、关乔昌等。在早期的油画肖像上,我们可以发现很多有趣的事情。比如,这两类工作的主体是互换的:在前者,劳动主体是隐匿的,被画面上的帝王
-
在可见之物与可述之词的断裂处——形而上学几何学之后的绘画
-
作者:
宋一苇
来源:
美苑
年份:
200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后现代思想
形而上学几何学
西方哲学
视觉性隐喻
绘画
空间造型艺术
福柯
-
描述:
后现代思想家福柯对空问有着特别的敏感与兴趣。他始终致力于空间的审视与解构,力图拆穿空间背后隐匿的知识与权力,打开空间的隐秘世界。福柯之所以如此关注空间的问题,是因为他确信:“我们时代的焦虑与空间有着根本的关系,比之时间的关系更甚。”①正因为此,福柯对绘画、雕塑、摄影、
-
论《上学路上》意境美
-
作者:
金洪申
来源:
戏剧丛刊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上学路上》
艺术家
生命情调
电影评论
意境美
哲理性
宗白华
构成艺术
-
描述:
什么是意境?宗白华说:“艺术家以心灵映射万象,代山川立言.他所表现的是主观的生命情调与客观的自然景象交融互渗、成就一个鸢飞鱼跃,活泼玲珑的灵境,这灵境就是构成艺术之所以为艺术的‘意境’。”叶朗说:“所谓‘意境’实际上就是超越具体的、有限的物象、事件、场景、进入无限的时间与空间,即所谓‘胸罗宇宙,思接千古’,从而对整个人生、历史、宇宙获得一种哲理性的感受与领悟。”[第一段]
-
玲珑剔透,耐人寻味-戏剧小品《主要任务》《一盘和棋》简评
-
作者:
时业兆
来源:
戏剧丛刊
年份:
198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上学路上》
艺术家
生命情调
电影评论
意境美
哲理性
宗白华
构成艺术
-
描述:
玲珑剔透,耐人寻味-戏剧小品《主要任务》《一盘和棋》简评
-
转换的范式——康拉德·肖克洛斯访谈
-
作者:
安德烈·贝利尼
李伟
来源:
世界美术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形而上学
边缘学科
复杂系统
克洛
康拉德
经验主义哲学
参观者
理性
-
描述:
的理性功能予以否定,并驱使参观者将哲学和形而上学的方式转换为推理存在的理由。从其早期作品,如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神经系统》(2002),到最近的巨型螺旋《连续》(2004),肖克洛斯试图
-
多重现实中的无尽对话——对“真实的赝品”再次解读
-
作者:
李笑男
来源:
艺术评论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主体性
现代世界
当代雕塑
超级写实主义
外部性
“形而上学”
上帝之死
现代艺术
转化问题
现成品
-
描述:
世界的回返是现代艺术由本体性跨向“外部性”的新实践,背后潜藏的是西方现代世界对“形而上学”及其弊端的反思。“上帝之死”将人重新抛入有限性之中。现实世界一方面是人生存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