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关键词
眼神在中国古典舞表演中的运用
作者: 贺麟麟   来源: 剧影月报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感觉   神韵   中国古典舞   《沧浪诗话》   眼神   表演   文学评论家  
描述: 古人云:无迹可求,故其妙处透彻玲珑,如空中之音,相中之色,水中之月,镜中之缘,言有尽而意无穷。——出自南宋文学评论家严羽之作《沧浪诗话》。文中让人怦然心动,如梦如幻的感觉,即是只可
《沧浪诗话》节略
作者: 严羽   来源: 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199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穷理   别趣   特解   吟咏情性   兴趣   《沧浪诗话》   以文字为诗   盛唐诗人   羚羊   别材  
描述: 夫诗有别材,非关书也;诗有别趣,非关理也。而古人未尝不读书、不穷理。所谓不涉理路、不落盲筌者,上也。诗者,吟咏情性也。盛唐诗人惟在兴趣,羚羊挂角,无迹可求。故其妙处莹彻玲珑,不可湊泊,如空中之音,相中之色,水中之月,镜中之象,言有尽而意无穷。近代诸公作奇特解会,遂以文字为诗,以议论为诗,以才学为诗。以是为诗,夫岂不工,终非古人之诗也。盖
杜甫律诗对仗的语式变异
作者: 韩晓光   来源: 杜甫研究学刊 年份: 199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律诗   语义表达   《北江诗话》   杜甫   语式变异   当句对   句法结构   双声迭韵   《杜诗详注》   《沧浪诗话》  
描述: 杜甫律诗对仗的语式变异韩晓光一杜甫一生中共创作了约900首律诗,占其全部诗作的三分之二。在中国诗歌由古体走向近体,由自由创作走向规范定型的过程中,杜甫的律诗创作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其深广的思想内容与精湛的艺术技巧使后世的诗评家叹为观止:“少陵律诗,细...
杜甫律诗对仗的语式变异
作者: 韩晓光   来源: 杜甫研究学刊 年份: 199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律诗   语义表达   《北江诗话》   杜甫   语式变异   当句对   句法结构   双声迭韵   《杜诗详注》   《沧浪诗话》  
描述: 杜甫律诗对仗的语式变异韩晓光一杜甫一生中共创作了约900首律诗,占其全部诗作的三分之二。在中国诗歌由古体走向近体,由自由创作走向规范定型的过程中,杜甫的律诗创作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其深广的思想内容与精湛的艺术技巧使后世的诗评家叹为观止:“少陵律诗,细...
水中之月镜中之象——论《沧浪诗话》的意境说
作者: 何荣   来源: 甘肃农业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严羽   杜甫   盛唐气象   诗话   意境   《沧浪诗话》   妙悟   江西诗派  
描述: 意境是诗歌的重要审美范畴,严羽在其《沧浪诗话》中说:"故其妙处透彻玲珑,不可凑泊,如空中之音,象中之色,水中之月,镜中之象,言有尽而意无穷."在此,严羽虽未直接提出"意境"二字,但已初露端倪.意是诗人心中所要表达之情思,境乃是诗人借以表达情思的外物,只有意与境完美结合,才能够产生最美的诗歌.在此,严羽认为"音"、"色"、"月"、"象",皆为境,而何以更好的表达境便是要靠诗人的艺术才能.而最为高超的技艺便是创造出"透彻玲珑,不可凑泊"的淳美诗境.
中西文学理论镜子喻之价值
作者: 陈飞亚   来源: 读书文摘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严羽   古镜   范温   中西文学   《沧浪诗话》   镜子说   潜溪诗眼   言有尽而意无穷   文学理论   中国文论  
描述: 中西文学理论毫无例外的把文学比作镜子的现象十分普遍,这说明了文学的基本功能,用认识论的观点来说,就是文学的反应论。首先看中国文论:刘勰《文心雕龙*才略》"义多规镜"。司空图《诗品*洗炼》:"古镜照神。"专形容文体的"纯真"之气,如春天之水潭,无杂物浮游其中,映照春天的碧空;如古镜反射人的形容神色,都是那样的逼真,此乃"真"。后边以月为喻,强调其洁。这里的"古镜照神"便有反映论的意义。宋代范温《潜溪诗眼》"如镜取形"认为作家刻画事物如镜子一样,惟妙惟肖。这是反映论的意义。宋代严羽《沧浪诗话》说"故其妙莹澈玲珑,不可凑泊,如空中之音,相中之色,水中之月,镜中之象,言有尽而意无穷。"严羽所用
诗学在悟
作者: 赵金光   来源: 中华诗词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终篇   严羽   别趣   吟咏情性   人之诗   《沧浪诗话》   羚羊挂角   言有尽而意无穷   别材   一唱三叹  
描述: 南宋诗论家严羽的《沧浪诗话》说:“夫诗有别材,非关书也;诗有别趣,非关理也。然非多读书、多穷理,则不能极其至,所谓不涉理路、不落言筌者,上也。诗者,吟咏情性也。盛唐诸人惟在兴趣,羚羊挂角无迹可求。故其妙处透彻玲珑不可凑泊,如空中之音、相中之色、水中之月、镜中之象,言有尽而意无穷。近代诸公乃作奇特,解会遂以文字为诗,以才学为诗,以议论为诗,夫岂不工?终非古人之诗也。盖于一唱三叹之音有所歉焉。且其作多务使事不问兴致,用字必有来历,押韵必有出处,读之反覆终篇,不知着到何在,其末流甚者,叫噪怒张,殊忠厚之风,殆以骂
< 1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