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关键词
国画的留白对形态空间塑造影响
作者: 刘闻捷   来源: 国画家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西方油画   国画创作   虚实相生   空间   留白   形态构成   基础部   心理感受  
描述: 国画创作不同于西方油画,西方油画追求细致和真实,在创作时,主题和背景空间都被色彩和图案填满,而国画追求意境,创作时惯于留白,笔墨着之处为黑,笔墨未着之处留白,黑为实,白为,画面讲究虚实相生,而不是
李甲明工笔花鸟画序言
作者: 喻继高   来源: 新视觉艺术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内容丰富   生活气息   画室   青年画家   李甲   虚实相应   荷花   工笔花鸟画   作品   意境深邃  
描述: 三年前,当青年画家李甲明走进我的画室,拿出画作向我求教时,引起了我的关注。《荷塘聚禽》这幅作品构图新颖,用色雅韵,荷花虚实相应,水鸟生动传情,让人耳目一新。今天,当他再次走进画室,我仔细地翻看画册
铮铮琴音伴墨香
作者: 王菲   来源: 新闻爱好者 年份: 199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毕业实习   被采访者   上下打量   女记者   虚报年龄   年轻时   工作好   条件反射   心里话   老年报  
描述: 我从来想过我会当记者,即使是在充满五彩瑰丽梦幻的孩提时代.我的父亲是一位记者,一位非常出色、敬业的记者,他几乎把全部的心血都投入在工作中,颇受人尊敬.然而这样一位呕心沥血、兢兢业业的“老记者”却不希望他的三个女
浅谈艾轩油画中边缘线的表达规律
作者: 敖久丽   龙云   来源: 新西部(理论版)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表达规律   虚实   写实油画   边缘线   艾轩  
描述: 本文对艾轩的油画作了简介,剖析了艾轩油画中对边缘线的表达规律。体现在:明确各个部位,不同的部位边缘线有一定的区别;单一部位里面边缘线也会表达各异,各不相同;宏观大气,相得益彰,核心是把握好虚实关系。
浅谈利用三维扫描拓展数字媒体艺术
作者: 刘庆科   来源: 新西部(理论版)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数字媒体   虚拟现实   表达空间   拓展   三维扫描  
描述: 本文阐述了数字媒体艺术与三维扫描的关联性,分析了三维扫描在数字媒体中的应用过程和应用领域:影视特技和游戏娱乐业,虚拟现实和电商展示,文物保护和雕塑制作;并探讨了其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趋势。三维扫描进一步拓展了数字艺术的表达领域。同时,它还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阔的应用空间。
浅谈艾轩油画中边缘线的表达规律
作者: 敖久丽 龙云   来源: 新西部(下半月)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表达规律   虚实   写实油画   边缘线   艾轩  
描述: 本文对艾轩的油画作了简介,剖析了艾轩油画中对边缘线的表达规律。体现在:明确各个部位,不同的部位边缘线有一定的区别;单一部位里面边缘线也会表达各异,各不相同;宏观大气,相得益彰,核心是把握好虚实关系。
当我们说“艺术家”,我们在说什么?
作者: 刘礼宾   来源: 艺术财经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神坛   杜尚   现代主义艺术   上帝死了   主体建构   中央美术学院   社会地位   虚无感   马蒂斯   阐释模式  
描述: 自文艺复兴以来,"艺术家"这个称呼开始在欧洲获得独立身份,经历过现代主义的"艺术英雄"阶段,"艺术家"获得更加自由的空间,强调"艺术自律"的现代主义艺术史无疑慢慢将这些艺术家奉上了神坛。从尼采说"上帝死了!"之后,艺术家在某种程度上侵占了神坛的一角。尽管在中世纪以及以前,他们更多是为神坛服务的奴婢。自古以来,中国的职业"画家"、"雕塑家"(或者统称为"职业艺术家")从来没有很高的社会地位。只是更多文人介入绘画,才使其地位得以抬升,但是他们身份的真正获得要到了20世纪。西方的
后语境 K11艺术村群展
作者: 本刊编辑部   来源: 艺术财经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神坛   杜尚   现代主义艺术   上帝死了   主体建构   中央美术学院   社会地位   虚无感   马蒂斯   阐释模式  
描述:18位艺术家近年来创作的70余件绘画、雕塑、装置等优秀的当代艺术作品。自2010年起K11 Art Foundation分别于武汉和贵阳设立了K11艺术村,免费提供多间工作室给青年艺术家们创作使用,迄今为止已有20余位中外艺术家们在此进行驻地创作。
于凡推荐
作者: 本刊编辑部   来源: 艺术财经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神坛   杜尚   现代主义艺术   上帝死了   主体建构   中央美术学院   社会地位   虚无感   马蒂斯   阐释模式  
描述: 沙伟臣 多向度的触角 沙伟臣的作品如果放在联展中,那只能是管中窥豹。在风格化图式盛行的当代艺术圈中像他这样真正从观念入手,能自由地运用各种媒介语言的年轻艺术家并不多,无论绘画、雕塑、装置还是影像,他都能驾轻就熟,游刃有余,并以不断游走为乐。我相信如果他命定成为一棵枝繁叶茂的大树,就不要期望他迅速长高,而是首先要把根扎得又深又广。
徐彬 灵魂的模样
作者: 坚果   来源: 艺术财经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神坛   杜尚   现代主义艺术   上帝死了   主体建构   中央美术学院   社会地位   虚无感   马蒂斯   阐释模式  
描述: 和浑厚的喇叭声指引着红山的方向,白墙红瓦的建筑随山势而起,严实的墙体对立着现实与虚幻的疆域——布达拉宫的神秘让人望而却步。蓝天白云下,朝圣者双手合十,三步一磕,口念经文,朝向前方。 简单纯粹,打动人心,这是徐彬“朝圣者”系列作品给人的第一感觉。
< 1 2 3 ... 7 8 9 ... 90 91 92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