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按栏目分组
关键词
终被悬置的问题:“油画民族化”的历史沉浮及其文化意义
作者: 冯民生   来源: 文艺研究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油画语言   油画家   董希文   油画艺术   油画民族化   中国气派   文化心理   现代性   悬置   中国油画  
描述: “油画民族化”作为中国油画发展历程中的核心命题,在不同的阶段体现出不同的文化意义和价值诉求。从20世纪40年代的“民族形式”大讨论,到50年代“油画民族化”被明确提出并成为艺术家的实践方向,这段历史造就了众多优秀作品,也存在着单一化倾向。从70年代后期起,它再次成为美术界的重要话题,但一段时期后又悄然退隐。进入21世纪,年轻一代艺术家的关注重点是“现代性”问题“,油画民族化”被悬置在不合时宜的尴尬境地。同时,它也被“油画的本土化”“、中国风格”“、中国气派”“、乡土性”等富有当代特征的新表述所代替。后面的这些词汇开始频频出现在当代艺术的话语体系中,甚至成为某种标志性的绘画表现符号,进而在艺术与商业的双重场域中寻求“卖点”。
九九归一——访画者费正、郝颉宇师生
作者: 宁雨   来源: 当代人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国际艺术   董希文   个人画展   启东   一级美术师   野兽派绘画   著名油画家   中国美术家协会   中央美院   中国油画  
描述: 费正1938年出生,江苏启东人。1964年中央美院研究生毕业,师从著名油画家董希文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国家一级美术师。曾任河北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河北省油画研究会会长。1986年赴法国巴黎吕霞光画室学习,并在巴黎国际艺术城举办个人画展。参加的主要展事有:1984年中国第六届全国美展(杭州);1987年首届中国油画展(上海);1988年中国油画邀请展(杭州);1989年中国第七届全国美展
董希文与油画《开国大典》的命运
作者: 王熙章   来源: 传承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刘海粟   艺术院校   董希文   美术学院教授   吴作人   上海美专   西藏写生   西方绘画艺术   常书鸿   林风眠  
描述: 董希文1914年6月27日出生于浙江绍兴,先后就读于杭州芝江大学、苏州美专、上海美专、杭州国立艺专以及越南河内巴黎美专分校等艺术院校,师从艺术大师林风眠、颜文良、刘海粟、常书鸿等前辈,刻苦学习中西方绘画艺术。
董希文和敦煌壁画艺术
作者: 王文元   来源: 传承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油画家   董希文   油画民族化   常书鸿   北京郊区   张大千   敦煌壁画   牧羊女   李坦克   段文杰  
描述: 1952年,年仅37岁的董希文在北京郊区的一间狭窄的民房中,用两个月时间创作了巨幅油画《开国大典》。几十年来,这幅油画所展现出的强烈的民族风格,一次次走入专家学者的笔端。有人曾经撰
徐悲鸿:中国现代画圣
作者: 暂无 来源: 传承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油画家   董希文   油画民族化   常书鸿   北京郊区   张大千   敦煌壁画   牧羊女   李坦克   段文杰  
描述: ,尽精微”。这种立足传统、推陈出新、批判地吸收西方艺术精华的创作思维和教学方针,今天已被文化领域长期实践证明是完全正确的。1928年1月,他与田汉、欧阳予倩等组建了上海南国艺术学院,自任绘画科主任
谈西方音乐审美形态
作者: 刘纪敏   来源: 都市家教(下半月)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双希文明   崇高   荒诞   优美  
描述: 审美形态,是指与现实社会生活密切缠绕的审美表现领域,其集中形是文学、音乐、戏剧、绘画、雕塑等艺术活动。审美形态是在审美实践活动中特定的人生样态、自由人生境界的对象化和审美情趣、审美风格等的感性凝聚、显现及其逻辑分类。这是审美形态在美学方面的基本内涵。双希文明,又称“两希文明”,代指:希腊--罗马文明(文化)、希伯来--基督教文明(文化),被称为欧洲文明的源头。
毛泽东图像的修改
作者: 杨昊成   来源: 读书文摘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董希文   侯一民   靳尚谊   中央美术学院   毛主席去安源   美术创作   赵域   丁井文   美术作品   朱毛会师  
描述: 一、与毛泽东有关的画作的改绘1.毛、刘哪个与安源矿工在一起1961年,在最终入选中国革命历史博物馆开馆庆祝展的9件美术作品中,有一件是中央美术学院侯一民的油画《刘少奇同志与安源矿工》。此画问世后很快
进藏女旗手
作者: 葛炎   来源: 政工学刊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董希文   女性视角   电视访谈节目   色系   军事题材   拉萨城   历史背景   美术作品   革命理想   色彩对比  
描述: 作为一名女性军旅艺术家,张燕妮更希望能创作出以女性视角表现大历史背景下的军事题材美术作品。《进藏女旗手》的选题来自一期关于第一批进藏女兵的电视访谈节目。女兵安佩谈到当年进藏路上的故事时说道,“因为文工团女兵不背枪,入城时要打国旗,于是,我们文工团的任务就是扛着四十多根竹竿进藏……”这就是画家要表现的内容,一群打着红旗在拉萨城外等待入城仪式的女兵。《进藏女旗手》即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创作完成的。在创作《进藏女旗手》这幅油画作品过程中,作者大胆采用了中国传统年画中常用的鲜亮色系,形成了强烈的冷暧反差,这方面
董希文与巨幅油画《开国大典》的命运
作者: 王熙章   来源: 金秋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刘海粟   平反昭雪   天安门城楼   董希文   色块   中西绘画   常书鸿   敦煌壁画   中央美院   林风眠  
描述: 1949年10月1日,毛泽东主席在北京天安门城楼庄严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这一波澜壮阔的历史瞬间,被一代艺术大师董希文完美地展现在油画巨作《开国大典》上,成为共和国成立的艺术见证!它震撼着世界,成为新中国人民引以自豪的伟大作品。
黄永玉,率真随性的老顽童
作者: 童心未泯   来源: 黄金时代(学生族)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欧洲绘画   董希文   黄永玉   作品展览   张仃   十年   周木   老顽童   九十岁   中国国家博物馆  
描述: 2013年8月16日—9月16日,"黄永玉九十画展"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开始了为期一个月的展出。整个辰览呈现了黄永玉在1949年至2013年间创作的300多件作品,包括版画、国画、书法、油画、雕塑等。虽然年事已高,黄永玉仍然保持着高产,仅在过去十年,他创作的作品就占据了国博一层两间大型展厅,11月7日,黄永玉带着他的作品来到广州,开始了为期一周的作品展览活动。让广大市民惊喜的是,在这次展览我们看到了黄永玉60年代初创作的描绘广州城貌的版画、代表广州特征的画作《红棉图》以及给广州石墨坊的来信手稿和在石墨坊制作的雕塑等。
< 1 2 3 4 5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