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按栏目分组
关键词
油画《开国大典》四次修改揭秘
作者: 方舒   来源: 山西老年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平反昭雪   天安门城楼   董希文   重大历史题材   艺术作品   靳尚谊   中央美术学院   画史   中国革命博物馆   中央美院  
描述: 异常坎坷。它与共和国的命运是息息相关的,在一次次的运动中,数次被迫修改。这在绘画史上是少见的。1951年7月1日,是中国共产党成立30周年纪念日。作为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个重要的党庆节日,中央决定举办一系列隆重的
油画《开国大典》四次修改内幕
作者: 《文史春秋》   来源: 福建党史月刊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董希文   绘画作品   高饶事件   中国各族人民   历次政治运动   中国革命博物馆   历史事件   画中   副主席   自杀身亡  
描述: 作为一幅反映重大历史事件主题的政治绘画作品,人们欣赏《开国大典》,正是因为它形象地揭示了光辉灿烂的中华民族新世纪。它不仅鼓舞了中国各族人民的自信心和自豪感,同时也震撼着世界人民的心坎,为新中国从此屹立于东方而同心欢庆。但在后来的历次政治运动中,画中人物的命运就决定了此画的命运。《开国大典》完成后才3年,就发生了"高饶事件"。作为国家副主席、政治局委员的高岗于1954年8月自杀身亡,
故乡啊,故乡
作者: 孟彦军   来源: 大舞台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平民百姓   情义深重   不可言   一段段   董希文   中华文化传统   世俗生活   别人体   五彩斑斓   中央美院  
描述: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故乡,在梦里,在心中,在深深凝望的目光里,故乡之于一位年逾古稀的老人,则有更多不可言说的人生况味。有快乐,有忧伤,有亲人之别的锥心,有衣锦还乡之荣耀,各种滋味混杂在一起,使得故乡成为不能触碰,又不能不时时想起的地方,五味杂陈,撕心扯肺。读费正先生的油画作品,就有这样的体会,原本是旖旎的水乡,在他的笔下变成灰黑色的,氤氲的色彩中,无端的生长出惆怅和伤感。暌违数十年,江南水乡是儿时的快乐,是越来越浓的思
简论董希文的“油画民族化”主张
作者: 杨捷   来源: 大众文艺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董希文   民族化   油画  
描述: 董希文是中国著名的油画家,他对中国油画的发展起到非常大的作用。本文主要通过董希文的创作理念,主要作品及其风格特点,以及艺术主张、理念,论述了董希文“油画民族化”的主张。他将中国绘画元素和人文风情融入到油画中并且带领了一批画家推进“油画民族化”。
油画民族化:我看靳之林的油画艺术
作者: 鲁婧   李勇   来源: 当代油画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西方油画   董希文   油画艺术   油画民族化   西安美术学院   油画技法   中央美术学院   化生万物   油画创作   绘画创作  
描述: 笔者以为,当今中国油画民族化最优秀的代表有两人,其一是吴冠中先生,另一位就是靳之林先生。从形式上看他们的作品有很大的不同。吴冠中先生的作品在形式上经过了主观的重新提炼和解构,形成一种全新的审美情趣,就是吴先生所谓的看花花。靳之林先生则画的是一团"气",排除构图、技法以外的
简讯
作者: 暂无 来源: 美术观察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中国人民大学   董希文   林树中   王克举   媒材   学术主持   中央美术学院   技术语言   龚贤   范迪安  
描述: 展览见山见水——王克举油画新作展于2014年12月6日在北京方圆美术馆启幕。展览由中国人民大学艺术学院主办、方圆美术馆承办,范迪安任学术主持、贾新伟策划。此次展览集中展出的是王克举的30余件新作,多为大尺幅作品,情真意切,气势撼人。"见山见水"的展览题目再一次将我们引入中国山水画的空间联想,申明了艺术家的美学鹄的与观念精髓:借西方传统的油彩媒材、技术语言将东方意趣跃然目前,辅以佳构,以俯仰自得的节奏化了的视觉语言阐释中国
从先觉到应变:董希文的油画“民族化”
作者: 宋金明   来源: 荣宝斋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油画家   董希文   百万雄师下江南   油画民族化   布面油画   “民族化”   牧羊女   艺术方法   油画教学   中国油画  
描述: 油画“民族化”1是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国油画最重要的课题之一,董希文则是这个大潮中用力最深、影响最大的人物。他的《开国大典》一直被视为油画“中国风”的典型代表,其《从中国绘画的表现方法谈到油画
林风眠创作小记
作者: 王雄伟   来源: 收藏界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玉泉路   画论   董希文   吴冠中   经典人物   赵无极   画史   李可染   林风眠   学术自由  
描述: 本人在第二届"影响中国收藏界经典人物艺术造像"创作的油画《梁启超》,主办方很满意,让我继续参加人物造像。主办方提供了几个人物供选择。看到林风眠这个名字时,我瞬间似被电触了下。林风眠是第一批留法的艺术家,他提倡"学术自由,兼容并蓄"。像找到了灵魂的归宿。自学画以来,我一直追寻这位逝去大师的学术思想。实践他的画论,找到了他们的足迹。林风眠诗意惜居西湖,高徒遍布天下。吴冠中、李可染、赵无极、董希文等大师。为了画这幅画,我找出林风眠
一幅油画,四易其稿——油画《开国大典》背后的故事
作者: 暂无 来源: 青岛画报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历史画面   董希文   政治改革   解放思想   思想路线   三个月时间   中国革命博物馆   天安   政治环境   美术作品  
描述: 1949年10月1日,年仅34岁的董希文怀着无比激动的心情在天安门广场参加了开国大典,见证了"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的历史画面。这一历史的定格激发了他为共和国立传的强烈愿望,一直在心底酝酿着
油画《开国大典》背后的故事
作者: 暂无 来源: 青岛画报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历史画面   董希文   政治改革   解放思想   思想路线   三个月时间   中国革命博物馆   天安   政治环境   美术作品  
描述: 1949年10月1日,年仅34岁的董希文怀着无比激动的心情在天安门广场参加了开国大典,见证了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的历史画面。这一历史的定格激发了他为共和国立传的强烈愿望,一直在心底酝酿着。1951
< 1 2 ... 5 6 7
Rss订阅